學達書庫 > 馮夢龍 > 警世通言 | 上頁 下頁
第二十三卷 樂小捨棄生覓偶(1)


  (一名《喜樂和順記》)

  怒氣雄聲出海門,舟人雲是子胥魂。
  天排雪浪晴雷吼,地擁銀山萬馬奔。
  上應天輪分晦朔,下臨宇宙定朝昏。
  吳征越戰今何在?一曲漁歌過晚村。

  這首詩,單題著杭州錢塘江潮,元來非同小可。刻時定信,並無差錯。自古至今,莫能考其出沒之由。從來說道天下有四絕,卻是雷州換鼓、廣德埋藏、登州海市、錢塘江潮。這三絕,一年止則一遍;惟有錢塘江潮,一日兩番。自古喚做羅刹江,為因風濤險惡,巨浪滔天,常番了船,以此名之。南北兩山,多生虎豹,名為虎林。後因虎字犯了唐高祖之祖父禦諱,改名武林。又因江潮險迅,怒濤洶湧,沖害居民,因取名甯海軍。

  後至唐末五代之間,去那徑山過來,臨安邑人錢寬生得一子,生時紅光滿室,裡人見者,將謂火發,皆往救之。卻是他家產下一男,兩足下有青色毛,長寸餘。父母以為怪物,欲殺之,有外母不肯,乃留之。因此小名婆留。看看長大成人,身長七尺有餘,美容貌,有智勇,諱鏐,字巨美。幼年專作私商無賴,因官司緝捕甚緊,乃投徑山法濟禪師躲難。法濟夜聞寺中伽藍雲:「今夜錢武肅王在此,毋令驚動。」法濟知他是異人,不敢相留,乃作書薦鏐往蘇州投太守安綬。綬乃用鏐為帳下都部署,每夜在府中馬院宿歇。

  時遇炎天酷熱,太守夜起獨步後園。至馬院邊,只見錢鏐睡在那裡。太守方坐間,只見那正廳背後,一眼枯井,井中走出兩個小鬼來,戲弄錢鏐。卻見一個金甲神人,把那小鬼一喝都走了,口稱道:「此乃武肅王在此,不得無禮。」太守聽罷,大驚,急回府中,心大異之。以此好生看待錢鏐。後因黃巢作亂,錢鏐破賊有功,僖宗拜為節度使。後遇董昌作亂,錢鏐收討平定,昭宗封為吳越國王。因杭州建都,治得國中寧靜。只是地方狹窄,更兼長江洶湧,心常不悅。

  忽一日,有司進到金色鯉魚一尾,約長三尺有餘,兩目炯炯有光,將來作禦膳。錢王見此魚壯健,不忍殺之,令畜之池中。夜夢一老人來見,峨冠博帶,口稱小聖:「夜來孺子不肖,乘酒醉,變作金色鯉魚,游於江岸,被人獲之,進與大王作禦膳,謝大王不殺之恩。今者小聖特來哀告大王,願王憐憫,差人送往江中,必當重報。」錢王應允,龍君乃退。錢王颯然驚覺,得了一夢。次早升殿,喚左右打起那魚,差人放之江中。當夜,又夢龍君謝曰:「感大王再生之恩,將何以報?小聖龍宮海藏,應有奇珍異寶,夜光珠、盈尺璧,任從大王所欲,即當奉獻。」錢王乃言:「珍寶珠璧,非吾好也。惟我國僻處海隅,地方無千里;更兼長江廣闊,波濤洶湧,日夕相沖,使國人常有風波之患。汝能借地一方,以廣吾國,是所願也。」龍王曰:「此事甚易,然借則借,當在何日見還?」錢王曰:「五百劫後,仍複還之。」

  龍王曰:「大王來日,可鑄鐵柱十二隻,各長一丈二尺,請大王自登舟,小聖使蝦魚聚於水面之上,大王但見處,可即下鐵柱一隻,其水漸漸自退,沙漲為平地。王可壘石為塘,其地即廣也。」龍君退去,錢王驚覺。次日,令有司鑄造鐵柱十二隻,親自登舟,于江中看之。果見有魚蝦成聚一十二處,乃令人以鐵柱沉下去,江水自退。王乃登岸,但見無移時,沙石漲為平地,自富陽山前直至海門舟山為止。錢王大喜,乃使石匠于山中鑿石為板,以黃羅木貫穿其中,排列成塘。因鑿石遲慢,乃下令:「如有軍民人等,以百斤石板,將船裝來,一船換米一船。」

  各處即將船載石板來換米。因此砌了江岸,石板有餘。後方始稱為錢塘江。至大宋高宗南渡,建都錢塘,改名臨安府,稱為行在。方始人煙輳集,風俗淳美。似此每遇年年八月十八,乃潮生日,傾城士庶,皆往江塘之上,玩潮快樂。亦有本土善識水性之人,手執十幅旗幡,出沒水中,謂之弄潮,果是好看。至有不識水性深淺者,學弄潮,多有被潑了去,壞了性命。臨安府尹得知,累次出榜禁諭,不能革其風俗。有東坡學士看潮一絕為證:

  吳兒生長押濤淵,冒險輕生不自憐。
  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破浪變桑田。

  話說南宋臨安府有一個舊家,姓樂名美善;原是賢福坊安平巷內出身,祖上七輩衣冠。近因家道消乏,移在錢塘門外居住,開個雜色貨鋪子,人都重他的家世,稱他為樂大爺。媽媽安氏,單生一子,名和,生得眉目清秀,伶俐乖巧。幼年寄在永清巷母舅安三老家撫養,附在間壁喜將仕館中上學,喜將仕家有個女兒,小名順娘,少樂和一歲。兩個同學讀書,學中取笑道:「你兩個姓名『喜樂和順』,合是天緣一對。」兩個小兒女,知覺漸開,聽這話也自歡喜,遂私下約為夫婦。

  這是一時戲謔,誰知做了後來配合的讖語。正是:

  姻緣本是前生定,曾向蟠桃會裡來。

  樂和到十二歲時,順娘十一歲。那時樂和回家,順娘深閨女工,各不相見。樂和雖則童年,心中伶俐,常想順娘情意,不能割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