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馮夢龍 > 警世通言 | 上頁 下頁 |
第三卷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3) |
|
東坡在重陽後起身,此時尚在秋後冬前。又其年是閏八月,遲了一個月的節氣,所以水勢還大。上水時,舟行甚遲,下水時卻甚快。東坡來時正怕遲慢,所以舍舟從陸。回時乘著水勢,一瀉千里,好不順溜。東坡看見那峭壁千尋,沸波一線,想要做一篇《三峽賦》,結構不就。因連日鞍馬困倦,憑幾構思,不覺睡去,不曾分付得水手打水。及至醒來問時,已是下峽,過了中峽了。東坡分付:「我要取中峽之水,快與我撥轉船頭。」水手稟道:「老爺,三峽相連,水如瀑布,船如箭發。若回船便是逆水,日行數裡,用力甚難。」東坡沉吟半晌,問:「此地可以泊船,有居民否?」水手稟道:「上二峽懸崖峭壁,船不能停。到歸峽,山水之勢漸平,崖上不多路,就有市井街道。」東坡叫泊了船,分付蒼頭:「你上崖去看有年長知事的居民,喚一個上來,不要聲張驚動了他。」 蒼頭領命,登崖不多時,帶一個老人上船,口稱居民叩頭。東坡以美言撫慰:「我是過往客官,與你居民沒有統屬,要問你一句話。那瞿塘三峽,那一峽的水好?」老者道:「三峽相連,並無阻隔,上峽流於中峽,中峽流於下峽,晝夜不斷。一般樣水,難分好歹。」東坡暗想道:「荊公膠柱鼓瑟。三峽相連,一般樣水,何必定要中峽?」叫手下給官價與百姓買個乾淨磁甕,自己立於船頭,看水手將下峽水滿滿的汲一甕,用柔皮紙封固,親手僉押,即刻開船,直至黃州。拜了馬太守,夜間草成賀冬表,送去府中。馬太守讀了表文,深贊蘇君大才。齎表官就僉了蘇軾名諱,擇了吉日,與東坡餞行。 東坡齎了表文,帶了一甕蜀水,星夜來到東京,仍投大相國寺內。天色還早,命手下抬了水甕,乘馬到相府來見荊公。荊公正當閑坐,聞門上通報:「黃州團練使蘇爺求見。」荊公笑道:「已經一載矣!」分付守門官:「緩著些出去,引他東書房相見。」守門官領命。荊公先到書房,見柱上所貼詩稿,經年塵埃迷目,親手於鵲尾瓶中,取拂塵將塵拂去,儼然如舊。荊公端坐於書房。 卻說守門官延捱了半晌,方請蘇爺。東坡聽說東書房相見,想起改詩的去處,面上赧然,勉強進府,到書房見了荊公下拜。荊公用手相扶道:「不在大堂相見,惟思遠路風霜,休得過禮。」命童兒看坐。東坡坐下,偷看詩稿貼於對面。荊公用拂塵往左一指道:「子瞻,可見光陰迅速,去歲作此詩,又經一載矣!」東坡起身拜伏于地,荊公用手扶住道:「子瞻為何?」東坡道:「晚學生甘罪了!」荊公道:「你見了黃州菊花落瓣麼?」東坡道:「是。」荊公道:「目中未見此一種,也怪不得子瞻。」東坡道:「晚學生才疏識淺,全仗老太師海涵。」茶罷,荊公問道:「老夫煩足下帶瞿塘中峽水,可有麼?」東坡道:「見攜府外。」 荊公命堂候官兩員,將水甕抬進書房,荊公親以衣袖拂拭。紙封打開,命童兒茶灶中煨火,用銀銚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隻,投陽羨茶一撮於內,候湯如蟹眼,急取起傾入,其茶色半晌方見。荊公問:「此水何處取來?」東坡道:「巫峽。」荊公道:「是中峽了。」東坡道:「正是。」荊公笑道:「又來欺老夫了!此乃下峽之水,如何假名中峽?」東坡大驚,述土人之言「三峽相連,一般樣水」,「晚學生誤聽了,實是取下峽之水。老太師何以辨之?」荊公道:「讀書人不可輕舉妄動,須是細心察理。老夫若非親到黃州,看過菊花,怎麼詩中敢亂道黃花落瓣?這瞿塘水性,出於《水經補注》:上峽水性太急,下峽太緩,惟中峽緩急相半。太醫院官乃明醫,知老夫乃中脘變症,故用中峽水引經。此水烹陽羨茶,上峽味濃,下峽味淡,中峽濃淡之間。今見茶色半晌方見,故知是下峽。」東坡離席謝罪。 荊公道:「何罪之有!皆因子瞻過於聰明,以致疏略如此。老夫今日偶然無事,幸子瞻光顧。一向相處,尚不知子瞻學問真正如何,老夫不自揣量,要考子瞻一考。」東坡欣然答道:「晚學生請題。」荊公道:「且住!老夫若遽然考你,只說老夫恃了一日之長。子瞻到先考老夫一考,然後老夫請教。」東坡鞠躬道:「晚學生怎麼敢?」荊公道:「子瞻既不肯考老夫,老夫卻不好僣妄。也罷,叫徐倫把書戶中書櫥盡數與我開了。左右二十四櫥,書皆積滿。但憑於左右櫥內上中下三層,取書一冊,不拘前後,念上文一句,老夫答下句不來,就算老夫無學。」東坡暗想道:「這老甚迂闊,難道這些書都記在腹內?雖然如此,不好去考他。」答應道:「這個晚學生不敢!」荊公道:「咳!道不得個『恭敬不如從命』了!」 東坡使乖,只揀塵灰多處,料久不看,也忘記了,任意抽書一本,未見簽題,揭開居中,隨口念一句道:「如意君安樂否?」荊公接口道:「『竊已啖之矣。』可是?」東坡道:「正是。」荊公取過書來,問道:「這句書怎麼講?」東坡不曾看得書上詳細,暗想:「唐人譏則天后,曾稱薛敖曹為如意君,或者差人問候,曾有此言。只是下文說『竊已啖之矣』,文理卻接上面不來。」沉吟了一會,又想道:「不要惹這老頭兒,千虛不如一實。」答應道:「晚學生不知。」 荊公道:「這也不是什麼秘書,如何就不曉得?這是一樁小故事。漢末靈帝時,長沙郡武岡山後有一狐穴,深入數丈。內有九尾狐狸二頭,日久年深,皆能變化,時常化作美婦人,遇著男子往來,誘入穴中行樂。小不如意,分而食之。後有一人姓劉名璽,善於采戰之術,入山采藥,被二妖所擄。夜晚求歡,劉璽用抽添火候工夫,枕席之間,二狐快樂,稱為如意君。大狐出山打食,則小狐看守。小狐出山,則大狐亦如之。日就月將,並無忌憚,酒後,露其本形。劉璽有恐怖之心,精力衰倦。一日,大狐出山打食,小狐在穴,求其雲雨,不果其欲。小狐大怒,生啖劉璽於腹內。大狐回穴,心記劉生,問道:『如意君安樂否?』小狐答道:『竊已啖之矣。』二狐相爭追逐,滿山喊叫。樵人竊聽,遂得其詳,記於『漢末全書』。子瞻想未涉獵?」東坡道:「老太師學問淵深,非晚輩淺學可及!」 荊公微笑道:「這也算考過老夫了。老夫還席,也要考子瞻一考,子瞻休得吝教!」東坡道:「求老太師命題平易。」荊公道:「考別件事,又道老夫作難。久聞子瞻善於作對,今年閏了個八月,正月立春,十二月又是立春,是個兩頭春。老夫就將此為題,出句求對,以觀子瞻妙才。」命童兒取紙筆過來,荊公寫出一對道:「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東坡雖是妙才,這對出得蹺蹊,一時尋對不出,羞顏可掬,面皮通紅了。 荊公問道:「子瞻從湖州至黃州,可從蘇州潤州經過麼?」東坡道:「此是便道。」荊公道:「蘇州金閶門外,至於虎丘,這一帶路,叫做山塘,約有七裡之遙,其半路名為半塘。潤州古名鐵甕城,臨于大江,有金山、銀山、玉山,這叫做三山。俱有佛殿僧房,想子瞻都曾遊覽?」東坡答應道:「是。」荊公道:「老夫再將蘇潤二州,各出一對,求子瞻對之。蘇州對雲:『七裡山塘,行到半塘三裡半。』潤州對雲:『鐵甕城西,金、玉、銀山三寶地。』」東坡思想多時,不能成對,只得謝罪而出。荊公曉得東坡受了些醃臢,終惜其才,明日奏過神宗天子,複了他翰林學士之職。 後人評這篇話道:以東坡天才,尚然三被荊公所屈,何況才不如東坡者!因作詩戒世雲: 項托曾為孔子師,荊公反把子瞻嗤。 為人第一謙虛好,學問茫茫無盡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