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新元史 | 上頁 下頁
吳鄹等傳


  吳鄹[zōu],永新人。宋末避仇徒山西,變姓名張應珍。注《周易》,宗程、朱,而不為苟同。如參天兩地而倚數,鄹謂,本義天圓地方,圓者一而圍三,三各一奇,方者二而圍四,四合二隅,似費擬議。蓋五生數中,天數一三五,凡參地數二四,凡兩,故聖人參兩之以倚數。八卦之象乾坤天地,以太虛言也。震巽,天地之長男女,為雷、風,有氣無形;坎離,天地之中男女,為水、火,有形無質;艮兌,天地之少男女,為山、澤,有質確定矣。附書闊裡吉思嘗從之質疑,刻其書于平陽路。

  大德八年,官秘書少監,始更今名。

  ※

  劉整,字宋舉,古田人。自稱蒙谷遺老。教生徒百餘人。少從合沙鄭少禖學《易傳六十四卦圖說》及《春秋元經》,著《易纂圖》一卷,甫就而卒。

  同邑有陳宏者,元初徙華亭,官同知吳江州事。著《易童子問》、《易象發揮》各一卷。

  ※

  史蒙卿,明州人,宋咸淳進士。志行高卓。時四明之學,悉祖陸氏,而宗楊、袁,及沈煥、舒璘繼起,複主其說。能表章朱子之學者,自蒙卿始。初教授江陰,著《小學紺珠》,以淑後進。其文曰《靜清集》。

  ※

  周鼎,字仲恒,廬陵人。早從湜溪郭正表遊,六經有所疑滯,縱橫叩擊,多超特之見。謂:「詩分正變,固肇於漢儒,然正中有變,變中有正,其體制音節,夐然不侔,策書紊亂,了然可見,必各從其類,然後可辨世道升降之由。其詩雖非盛時之作,其人既賢,其詞獨為近古,必附小大雅之正者,勸懲之義,庶幾有托。」鼎於六經,皆有論著,獨《詩經辨正》為完書。

  ※

  楊璲,字元度,余姚州人。服膺朱子之學,著《詩傳名物類考》。禦史姚黻上於朝。曆寧海、縉雲學正,卒。

  同郡夏泰亨,字步通。九歲能文。官翰林編修。著《詩經音考》、《矩軒集》。

  又,安城人劉瑾,字公瑾。博通經史。著《詩傳通釋》二十卷,採錄各經傳及諸儒所發要義,最為詳博,其書盛行於世。

  ※

  王天與,字立大,江西吉安人。研精覃思,著《尚書纂傳》四十六卷,十五年而後成書,雖心薄蔡沈,然亦間擇其說。

  後,江西人王充耘,元統中進士,著《讀書管見》二卷,考訂蔡傳,尤為精核焉。

  ※

  黃景昌,字明遠,浦江人。通《尚書》、《春秋》之旨,嘗言自公、谷口說相傳,至漢然後著之竹帛,故經有脫,編有錯簡,學者上畏寺經,下避賢傳,訛舛誣漏,莫之敢較。其《春秋公穀舉傳》論及三代用正日夜食之辨,凜凜不可屈。

  後得巴州陽恪《春秋考正》一卷,言三代悉用夏時,不改月。景昌明其不然,作《周正如傳考》三卷,謂周改月並改時,《左傳》去夫子時近,當如《傳》所雲也。

  ※

  俞皋,字心遠,新安人,幼師宋進士趙良鈞,得《春秋》大旨。自晉杜氏注《左傳》,始有凡例之說,取經之事同、辭同者,計其數,凡若干,而不考其義,唐陸氏學于啖、趙、作纂例一書,雖分晰詳備,亦未嘗以義言之。逮程子為傳,始分別義例。皋一遵程說,以義同、事同、辭同者定為例十六條,其有義不同而不辭同,事同而辭不同者,則分見各事之下,名《春秋斷義》。

  又,魯震,字樵南,廬陵人。時設科以《春秋》胡傳與三傳並用,學者困于繙閱,未有能合為一書者。震次第集之。始左氏,次公,次谷,次胡氏,而取止齋陳氏說,附於後。凡胡氏有所引用,皆分注其下,別為類編,以附於卷後,名《春秋五傳》,與皋書俱有便於學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