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宋史全文 | 上頁 下頁
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


  辛巳太平興國六年

  春正月乙巳,詔曰:「百里之長,字民之要官也。今縣邑廣而闕員多,選曹拘以常調,歷年未滿,非所以振淹恤,惠吾民也。適變通方,宜從新制。其令諸路轉運使下所屬州,令長吏擇見任判司簿尉之清廉明幹者,具以名聞,當驛召引對,授以知縣之任焉。」

  呂源曰:出宰百里,最近於民。祖宗勤恤民隱,故詳擇宰令,必引對親視才否而授之,雖一命初仕,亦臨軒顧問。臣已釋於前矣,況乎百里之重乎?

  詔諸道轉運使察訪部內官吏、有履行著聞、政術尤最及文學茂異者,各舉二人。

  ◇

  三月,岐王德芳薨。太祖之次子。

  夏五月,旱。大赦。

  ◇

  六月,薛居正薨。贈大尉、中書令,諡文惠。居正風度瑰偉,操行方正。為相任寬簡,不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其妻悍妒,不生育,惟吉,養子也,行檢不正。上臨其喪,問:「不肖子安在?」惟吉伏喪側,驚愧不敢起,盡革故態。後委以大藩,所至稱治。

  秋九月乙未朔,日有食之。交州行營言:破賊軍萬五千眾于白藤江口。於是侯仁寶率前軍先進,賊詐降以誘仁寶,仁寶信之,遂為所害。時諸軍冒炎瘴,多死者。轉運使許仲宣馳奏仁寶戰沒,且乞班師。不待報,即分屯諸州,開庫賞賜,給其醫藥,乃上章自劾。詔書嘉納之,遣使就劾澄等。會王僎病死,澄與賈湜並戮於邕州市,全興伏誅,陳欽祚、郝士浚、崔亮皆責授團練、刺史。

  呂源曰:太平興國五年七月,孫全興等平交州。

  庚戌,全興等辭赴嶺南,詔引進使梁迥供帳於玉津園餞之。嗚乎!全興等以小官奉使,恩禮既隆,責任益重,數路勞費,以供是役。兩界赤子陷於兵刃者,不知多少之數也。全興不能體國,乃與侯仁寶校毫釐之利,有彼我之分,遂無成功,誤國大事,償之一死,不為過也。


  詔:「諸州大獄長吏不親決,胥吏旁緣為奸,追捕證左,滋蔓逾年而獄具。自今長吏每五日一慮囚,情得者即決之。」上不欲天下有滯獄,乃建三限之制:大事四十日,中事二十日,小事十日,不須追捕而易決者不過三日。時既取太原,范陽未下。上怒,不賞平晉之功。中外莫敢言。錫因入辭,直進封事,言軍國要機一、朝廷大體四,略曰:「頃歲平太原,逮玆二載,未賞軍功,請因郊祀行之,此要機之一也。交州瘴海之地,得之如獲石田,願無屯兵以費財,此大體之一也;邇來官廢其職,給事中不過封駁遺補,不貢直言,起居郎、舍人不得升陛紀言動,禦史不彈奏,左右丞今尚闕員,中書舍人雖掌書命,未聞訪之以事,集賢院雖有書籍而無職官,秘書省雖有職官而無圖籍。願擇材而任之,各司其局,此大體之二也;朝廷辟西苑,廣禦地,而尚書無本廳,郎曹無本局,九寺三監,狹室蕭然,禮部試士,或就武成王廟,是豈太平之制?望別修省寺,用列職官,此大體之三也;又每于衢路見囚荷鐵枷,於法所無,去之可矣。此大體之四也。」上嘉其言,降詔褒諭,仍賜錢五十萬。或謂錫:「今宜少晦,以遠讒忌。」錫曰:「事君之誠,惟恐不竭。矧天植其性,豈以一賞可奪耶?」解田錫言職,出為河北南路運副使。時盧多遜專政,群臣章表不先稟多遜,則有司不敢通。錫為左拾遺,嘗獻《平戎歌》,多遜許之,始得進禦。又諫官上章,必令閣門吏依常式雲:「不敢妄陳利便,希望恩寵。」貽書多遜,請諫官免書狀。多遜不悅,出之。

  呂源曰:田錫在太宗朝鯁慨言事,而太宗親賜璽書,與之委曲辨論,周悉如此,宜其感激而念堅其操蘊也。既擢為知制誥,因歲旱言事忤旨,出知陳州。及事真宗,益以規畫獻替為己任,雖死不改其節,以此受人主異知,至使人主聚集前後章疏,自收置一漆匣以遺仁宗。錫雖亡久矣,而名不滅。身沒之後,又受知於嗣聖,可謂不負其所學也。

  太子太保趙普奉朝請累年,盧多遜益毀之,鬱鬱不得志。會如京使柴禹錫等告秦王廷美驕恣,將有陰謀竊發。上召問普,普對曰:「臣願備位樞軸,以察奸變。」上于宮中訪得普前所上章,併發金匱,遂大感悟,召普謂曰:「人誰無過?朕不待五十已盡知四十九年非矣。」

  辛亥,以普為司徒兼侍中。始,太祖傳位於上,昭憲顧命也。或曰:「昭憲及太祖本意,蓋欲上複傳之廷美,而廷美將複傳之德昭。故上即位,亟命廷美尹開封,德昭授貴州防禦使,實稱王子,皆緣昭憲及太祖意也。德昭既不得其死,德芳相繼夭絕,廷美始不自安,浸有邪謀。他日,上嘗以傳國意訪之趙普,普曰:「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耶?」於是普複入相,廷美遂得罪,凡廷美所以得罪,則普之為也。

  ◇

  十一月,改武德司為皇城司。上嘗遣武德卒察遠方事,有至汀州者,知州王嗣宗執而杖之,縛送闕下,因奏曰:「陛下不委任賢俊而猥信此輩為耳目,竊為陛下不取。」上大怒,遣使械嗣宗下吏削秩,既而怒解,嘉嗣宗直節,令遷其官。親饗太廟。

  辛亥。合祭天地於圜丘。大赦。禦乾元殿受冊尊號。先是,有秦再思者上書,願勿再赦,且引諸葛亮佐蜀數十年不赦事。上頗疑之,以問趙普,普曰:「國家開創以來,其存彝制,三歲一赦,所謂其仁如天,堯舜之道。劉備區區一方,用心無足師法。」上然其對,赦宥之文遂定。

  ◇

  十二月。先是,諸州犯罪之人皆錮送闕下,于道路非理而死者十常六七。張齊賢上言:「罪人至京,請擇清強官慮問,若顯負沉屈,則量罰本州官吏。自今令只遣正身家屬別俟朝旨。」齊賢又言:「刑獄繁簡,乃治道弛張之本。州縣胥吏皆欲多禁系人,或以根窮為名,恣行迫擾租稅,逋欠至少而禁系累日,遂至破家。請自今外縣罪人,令五日一具禁放數白州,州獄別置,曆委長吏檢察,三五日一引問疏理,每月具奏,下刑部閱視。有禁人多者,即奏遣朝官馳往決遣。若事涉冤誣,故為淹滯,則降黜其本州官吏。或終歲獄無冤滯,則刑部給牒,得替日較其課旌賞之。」齊賢勤究民弊,務存寬大,行部遇投訴者,或召至傳舍榻前與語,多得其情偽,江南人久益稱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