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宋史全文 | 上頁 下頁
宋太祖乾德四年


  丙寅乾德四年唐國、吳越、漳泉奉正朔。南漢天寶九年,北漢天會十一年。

  春二月,權知貢舉王祐言進士合格者六人,諸科合格者九人。上恐有遺才,複令於不中選人內取其優長者,策而升之。

  ◇

  夏四月,詔曰:「出納之吝,謂之有司。儻規致于羨餘,必深務於掊克。」知光化軍張全操上言:「三司令諸處場院主吏,有羨余粟及萬石、芻五萬束以上者,上其名,請行賞典。此苟非倍納民租、私減軍食,亦何以致之?宜追寢其事,勿複頒行。」上遣右拾遺孫逢吉至成都收偽蜀圖書法物,皆不中度,悉命焚毀,圖書付史館。孟昶服用奢僭,至於溺器,亦裝以七寶,上遽命碎之,曰:「自奉如此,欲無亡,得乎?」上躬履儉約,嘗衣浣濯之衣,乘輿服用,皆尚質素。寢殿設青布緣葦簾,宮闈帟幕無文采之飾。嘗出麻屨布裳賜左右曰:「此我舊所服用也。」開封尹光義因侍宴禁中,從容言:「陛下服用大草草。」上正色曰:「爾不記居甲馬營中時耶?」

  ◇

  五月,上初命宰相譔前世所無年號,以改元曰乾德,既平蜀,蜀宮人有入掖庭者,上因閱其奩具,得舊鑒,背有「乾德四年鑄」。上大驚,出鑒以示宰相曰:「安得已有四年所鑄乎?」皆不能答,乃召學士陶谷、竇儀問之。儀曰:「此必蜀物。昔偽蜀王衍有此號,當是其歲所鑄也。」上乃寤,因歎曰:「宰相須用讀書人。」由是益重儒臣矣。趙普初以吏道聞,寡學術。上每勸以讀書,普遂手不釋卷。上性嚴重寡言,獨喜觀書,雖在軍中,手不釋卷。聞人間有奇書,不吝千金購之。顯德中從世宗平淮甸,或譖上于世宗曰:「趙某下壽州,私所載凡數車,皆重貨也。」世宗遣使驗之,盡發籠篋,唯書數千卷,無他物。世宗亟召上,諭曰:「卿方為朕作將帥,辟封疆,當務堅甲利兵。何用書為?」上頓首曰:「臣無奇謀,上贊聖德,濫膺寄任,常恐不迨,所以聚書,欲廣聞見、增智慮也。」世宗曰:「善。」

  庚寅,上親試製科舉人薑涉等於紫雲樓下,從容謂陶穀等曰:「則天一女主耳,雖刑罰枉濫,而終不殺狄仁傑,所以能享國者。良由此也。」因論前代帝王得失,日晡乃罷。

  ◇

  秋七月甲戌,以安守忠為漢州刺史。上每遣使,必戒之曰:「安守忠在蜀能自律,已汝見,當效其為人。」是月,以孔子四十四代孫宜為曲阜縣主簿。

  ◇

  八月,上召竇儀、王祐等宴紫雲樓下,因論民間事。上謂宰相趙普等曰:「下愚之民雖不分菽麥,如藩侯不為撫養,務行苛虐,朕斷不容之。」普對曰:「陛下愛民如此,乃堯舜之用心也。」

  壬寅,詔以「憲府繩奸,天官選吏,秋曹讞獄,俱謂難才,理宜優異。應禦史台、吏部銓、南曹、刑部、大理寺,自知雜、侍御史、郎中、少卿以下,本司蒞事滿三歲者遷其秩。禦史中丞、尚書、侍郎、大理卿別議旌賞。其奏補歸司勒留官,令史、府史各減一選。」

  ◇

  閏月,詔求亡書,凡吏民有以書籍來獻者,令史館視其篇目,館中所無則收之,獻書人送學士院試問吏理,堪任職官者,具以名聞。是歲,三禮涉弼、三傳彭幹、學究朱載皆應詔獻書,總千二百二十八卷,命分置書府,賜弼等科名。

  ◇

  九月。初,西川戍卒或亡命在賊黨中,有請按誅其妻子。上曰:「朕慮其間有被賊驅脅非本心者。」乃盡釋弗誅。

  丁巳,以龍捷左右廂都指揮使党進權侍衛步軍司事。先是,禁軍校自都虞候以上,悉以所掌卒伍之數細書於所執之梃,謂之「杖記」,如笏記焉。進本出戎虜,不識文字。上一日問進兵籍幾何,進不能對,舉梃曰:「盡在是矣。」上笑謂其忠實,益厚之。進每擐甲胄,則髭髯皆磔豎,目光如電,視之若神人。

  ◇

  冬十月辛酉朔,詔太常寺自今大朝會複用二舞。先是晉天福末,戎虜亂華,中原多故,禮樂之器,浸以淪廢。上始命判太常寺和峴講求修復之。先是,上以雅樂聲高,近於哀思,命判太常寺和峴討論其理。峴上疏謂:「西京銅望臬可校古法,即今司天臺影表上石尺是也。取王樸所定尺校之,短于石尺四分,樂聲之高,蓋由於此。」上乃令依古法別造新尺並黃鐘九寸之管,使工人校其聲,果下于朴所定管一律。又內出上黨羊頭山秬黍累尺校律,亦相契合。重造十二律管以取聲,由是雅樂音始和暢。

  呂中曰:以漢興至百年,猶未遑禮樂之事。太祖當天下未一之時,首明禮樂,其知所急矣。然禮樂廢缺已久,禮猶可以書傳,聲亡則樂亡,故其傳猶難於禮也。以尺較律,則尺有長短;以黍較律,則黍有小大;以聲與氣較律,則聲氣猶有可求。和峴所定,以尺與黍而已,安得不啟後日紛紛之議哉?

  ◇

  十一月癸巳,日南至,群臣上壽,初用雅樂登歌及文德、武功二舞,酒五行而罷。自平湖南,諸州皆置通判,既非副貳,又非屬官,故多與長吏忿爭,常曰:「我監州也。朝廷使我來監汝長吏舉動,必為所制。」或者言其太甚,宜稍抑損之。

  乙未,詔諸州通判無得怙權狥私,須與長吏連署文移,方許行下。翰林學士竇儀卒。上嘗召儀草制,儀至苑門,見上岸幘跣足而坐,因卻立不肯進。上遽索冠帶而後召入。儀亟言曰:「陛下創業垂統,宜以禮示天下,恐豪傑聞而解體也。」上斂容謝之。自是對近臣,未嘗不冠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