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宋史紀事本末 | 上頁 下頁 |
二王之立(2) |
|
端宗景炎二年春正月,元兵破汀關,文天祥欲據城拒敵,汀守黃去疾聞車駕航海,擁兵有異志,天祥乃移軍漳州。時趙孟溁等軍還,惟吳浚不至。未幾,浚與去疾降元。 二月,元兵入廣州,遂陷廣東諸郡。吳浚既降元,因至漳州說文天祥降。天祥責以大義,斬之。 元兵引還,留潛說友為福州宣慰使,王積翁副之。時北方有警,元主召諸將班師,凡諸將及淮兵在福安者,命李雄統之。三月,文天祥複梅州。 陳瓚起兵復興化軍。瓚,文龍從子也。舉兵誅林華,複其城。夏四月,廣東制置使張鎮孫複廣州。 五月,張世傑複潮州。文天祥引兵自梅州出江西,吉、贛兵皆會之,遂復會昌縣。 淮人張德興與淮西野人原寨劉源等起兵興複,司空山民傅高舉兵應之,遂複黃州壽昌軍,用景炎正朔。元賈居貞使湖北宣慰使鄭鼎將兵拒之,鼎言:「鄂之大姓,皆與高通。請先除之,以絕禍本。」居貞不可。鼎將行,留其所善部將曰:「聞吾還軍,汝就舉烽城樓,內外合發,當盡殺城中大姓。」鼎與德興遇于樊口,戰敗,溺死。 六月辛酉,文天祥敗元軍於雩都。 秋七月,文天祥遣趙時賞等分道複吉、贛諸縣,遂圍贛州。衡山人趙璠、撫州人何時皆起兵應之。 乙巳,張世傑以元軍既退,自將淮兵討蒲壽庚。時,汀、漳諸劇盜陳吊眼及許夫人所統諸峒畬賊皆會,兵勢稍振。壽庚閉城自守,世傑遂傳檄諸路,陳瓚起家丁、義民五百人應世傑。世傑遣將高日新複邵武軍。 淮兵在福州者,謀殺王積翁以應張世傑。事覺,皆為積翁所殺。 八月,元李恒遣兵援贛,而自將攻文天祥于興國。天祥不意恒猝至,遣兵戰鐘步,不利。時,鄒洬聚兵數萬於永豐,天祥引兵就之。會洬兵先潰,恒追天祥至方石嶺,及之。鞏信以短兵接戰,恒駭其以寡敵眾,疑有伏,斂兵不進。信坐巨石,餘卒侍左右,箭雨集,屹不動。恒從間道就視之,創被體而死不僕。天祥至空坑,兵盡潰。趙時賞坐肩輿後,元軍問為誰,時賞曰:「我姓文。」眾以為天祥,禽之。恒遍求俘虜人識認,有曰:「此趙督參時賞也。」天祥由是得與杜滸、鄒洬乘騎逸去,至循州散兵頗集同,天祥妻子及幕僚客將皆被執,時賞至隆興,奮罵不屈,僚屬有系累至者,輒麾去,雲:「小小僉廳官耳,執之何為。」得脫者甚眾。臨刑,劉洙頗自辯,時賞叱曰:「死耳,何必然。」於是被執者皆死。恒送天祥妻子家屬于燕,二子死於道。 九月戊申,元將也的迷失陷邵武軍,入福州。帝舟次廣之淺灣。 元主詔塔出與李恒、呂師夔等以步卒入大庾嶺,忙兀台、唆都、蒲壽庚及元帥劉深等以舟師下海,合追二王。 張世傑使謝洪永進攻泉州南門,不利。蒲壽庚複陰賂餘軍,攻城不力,得間道求救於唆都。至是,唆都來援,世傑遂解圍,還淺灣。 元遣昂吉兒等將兵襲司空山寨,破之,黃州複陷。殺張德興,執其三子以去。傅高變姓名出走,尋被獲,死之。 冬十月,以陸秀夫同僉書樞密院事。秀夫之謫,張世傑讓陳宜中曰:「此何如時,動以台諫論人。」宜中惶恐,亟召秀夫還行朝。時播越海濱,庶事疏略,楊太妃垂簾,與群臣語猶自稱奴。每時節朝會,獨秀夫儼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時在行中,淒然泣下,以朝衣扌攵淚,衣盡濕,左右無不悲慟者。 甲辰,元唆都至興化,陳瓚閉城堅守。唆都臨城諭之,矢石雨下。乃造雲梯炮石,攻破其城。瓚以死自誓,巷戰終日,獲瓚,車裂之。屠其民,血流有聲。 十一月,元將塔出初令唆都取道泉州,泛海,會于廣之富場。唆都既取興化軍及漳州,進攻潮州,守臣馬發竭力拒守,唆都恐失期,乃舍之而去。至惠州,與呂師夔合軍趨廣州。制置使張鎮孫及侍郎譚應鬥以城降,塔出遂夷廣州城。 元將劉深攻帝於淺灣,張世傑戰不利,奉帝走秀山,至井澳。陳宜中遁入占城,遂不返。 十二月丙子,帝至井澳,颶風大作,舟敗,幾溺,帝驚悸成疾。旬余,諸兵士稍集,死者過半。 元劉深襲井澳,帝奔謝女峽,複入海。至七裡洋,欲往占城,不果。 三年二月,帝舟還廣州。元將塔出令唆都還攻潮州,知州馬發城守益備,唆都塞塹填濠,造雲梯鵝車,日夜急攻,發潛遣人焚之。凡相距二十餘日而敗,發死之,唆都屠其民。 三月,元倪宙至燕,元主召塔出等北還,議二王事宜,乃留唆都、蒲壽庚行省事于福州,鎮撫瀕海諸郡。 文天祥以弟璧及母在惠州,乃趨之,行收兵,出海豐縣,遂次於麗江浦。都統淩震及轉運判官王道夫複廣州。帝遷駐𥐻州, 曾淵子至自雷州,以為參知政事、廣西宣諭使。時淵子起兵據雷州,元兵諭降,不聽。進兵攻之,淵子奔至𥐻州,遂有是命。 夏四月,帝崩,年十一。群臣多欲散去,陸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將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興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數萬,天若未欲絕宋,此豈不可為國耶?」乃與眾共立衛王,年八歲矣。方登壇禮畢,禦輦所向,有黃龍自海中見。既入宮,雲陰不見。上大行皇帝廟號曰端宗,楊太妃仍同聽政。陳宜中入占城,日候其還朝,宜中竟不至。時張世傑秉政,而秀夫裨助之,外籌軍旅,內調工役,凡有述作,盡出其手,雖匆遽流離中,猶日書《大學章句》以勸講。 五月,改是年為祥興元年。乙酉,升𥐻州為翔龍縣。 遣張應科、王用將兵取雷州、應科與元兵三戰,不利,用因降元。 六月,張應科收兵,復興元戰,敗死。張世傑悉眾圍城,城中絕糧。士以草為食,元史格漕欽、廉、高、化諸州糧以給之。世傑引還。 帝遷居新會之厓山。時,六軍所泊居雷、化犬牙處,而厓山在新會縣南八十裡巨海中,與奇石山相對立如兩扉,潮汐之所出入也,故有鎮戍。張世傑以為天險,可扼以自固,乃奉帝移駐。遣人入山伐木,造行宮三十間,軍屋三千間,正殿曰慈元,楊太妃居之。升廣州為祥興府。時,官、民兵尚二十余萬,多居於舟,資糧取辦于廣右諸郡、海外四州。複刷人匠,造舟楫,制器仗,至十月始罷。 庚辰,升廣州為翔龍府。 元張弘範言:「張世傑複立廣王,閩、廣響應,宜進取之。」元主以弘範為蒙古、漢軍都元帥,賜寶劍,專決軍事。弘范薦李恒自副,從之。弘範至揚州,選將校,發水陸之師二萬,分道而南。元主覆命塔出留後,供軍費。 秋七月,湖南制置使張烈良及提刑劉應龍起兵以應厓山,雷、瓊、全、永與潭屬縣之民周隆、賀十二等咸應之,大者眾數萬,小者不下數千。元主命阿裡海涯往討,獲周隆、賀十二,斬之。烈良等舉宗及餘兵奔思州烏羅洞,為元軍所襲,皆戰死。阿裡海涯略地海外,甚猛,惟瓊州安撫趙與珞及冉安國、黃之傑等,率兵拒于白沙口,相約固守,以死自誓,日望援兵不至,由是瓊、南寧,萬安、吉陽諸州縣及八蕃、羅甸諸蠻皆附於元。 八月,加文天祥少保信國公,張世傑越國公。天祥聞帝即位,上表自劾兵敗江西之罪,乞入朝。優詔不許,而加官爵。天祥移書陸秀夫曰:「天子幼沖,宰相遁荒,詔令皆出諸公之口,豈得以遊詞相拒。」會軍中大疫,士卒多死,天祥母亦病沒,詔起複之。天祥長子覆亡,家屬皆盡。 九月,葬端宗皇帝于厓山,陵號永福。 冬十月,元蒙古、漢軍數路並進,張弘范以舟師由海道襲漳、潮、惠三州。李恒以步騎由梅嶺襲廣州。阿裡海涯遣人招安撫使趙與珞及冉安國、黃之傑等於瓊州,不從,率兵禦之。 十一月,瓊州民作亂,執趙與珞等降於元,與珞、冉安國、黃之傑皆死之。 李恒兵至清遠,王道夫迎戰大敗。恒遂擊淩震,又敗,二人棄廣州遁。恒入廣州,以待弘範。 十二月,王道夫、淩震攻廣州,與李恒複戰,兵敗。震走厓山,與翟國秀軍合。文天祥屯潮陽,鄒洬、劉子俊皆集師會之,遂討劇盜陳懿、劉興於潮。興死,懿遁,以海舟導張弘範兵濟潮陽。天祥帥麾下走海豐,先鋒將張弘正追之。天祥方飯五坡嶺,弘正兵突至,眾不及戰,天祥遂被執,吞腦子,不死。鄒洬自剄。劉子俊自詭為天祥,冀元兵不窮追,天祥可間走也。別隊執天祥至,相遇於途,各爭真偽,得實,元遂烹子俊。天祥至潮陽,見弘範。左右命之拜,天祥不屈,弘範釋其縛,以客禮之。天祥固請死,弘範不許,處之舟中,求族屬被俘者,悉還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