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宋書 | 上頁 下頁
樂志(4)


  孝武大明中,以《鞞》、《拂》、雜舞合之鐘石,施於殿庭。順帝升明二年,尚書令王僧虔上表言之,並論三調哥曰:「臣聞《風》、《雅》之作,由來尚矣。大者系乎興衰,其次者著於率舞。在於心而木石感,鏗鏘奏而國俗移。故鄭相出郊,辯聲知戚;延陵入聘,觀樂知風。是則音不妄啟,曲豈徒奏。哥倡既設,休戚已征,清濁是均,山琴自應。斯乃天地之靈和,升降之明節。今帝道四達,禮樂交通,誠非寡陋所敢裁酌。伏以三古缺聞,六代潛響,舞詠與日月偕湮,精靈與風雲俱滅。追餘操而長懷,撫遺器而太息,此則然矣。夫鐘縣之器,以雅為用,凱容之制,八佾為體。故羽龠擊拊,以相諧應,季氏獲誚,將在於此。今總章舊佾二八之流,袿服既殊,曲律亦異,推今校古,皎然可知。又哥鐘一肆,克諧女樂,以哥為稱,非雅器也。大明中,即以宮縣合和《鞞》、《拂》,節數雖會,慮乖雅體。將來知音,或譏聖世。若謂鐘舞已諧,不欲廢罷,別立哥鐘,以調羽佾,止於別宴,不關朝享,四縣所奏,謹依雅則,斯則舊樂前典,不墜於地。

  臣昔已制哥磬,猶在樂官,具以副鐘,配成一部,即義沿理,如或可安。又今之《清商》,實由銅雀,魏氏三祖,風流可懷,京、洛相高,江左彌重。諒以金縣干戚,事絕於斯。而情變聽改,稍複零落,十數年間,亡者將半。自頃家競新哇,人尚謠俗,務在噍危,不顧律紀,流宕無涯,未知所極,排斥典正,崇長煩淫。士有等差,無故不可以去禮;樂有攸序,長幼不可以共聞。故喧醜之制,日盛於廛裡;風味之韻,獨盡於衣冠。夫川震社亡,同災異戒,哀思靡漫,異世齊歡。咎征不殊,而欣畏並用,竊所未譬也。方今塵靜畿中,波恬海外,《雅》《頌》得所,實在茲辰。臣以為宜命典司,務勤課習,緝理舊聲,迭相開曉,凡所遺漏,悉使補拾。曲全者祿厚,藝敏者位優。利以動之,則人思自勸;風以靡之,可不訓自革。反本還源,庶可跂踵。」詔曰:「僧虔表如此。夫鐘鼓既陳,《雅》《頌》斯辨,所以惠感人祇,化動翔泳。頃自金龠弛韻,羽佾未凝,正俗移風,良在茲日。昔阮咸清識,王度昭奇,樂緒增修,異世同功矣。便可付外遵詳。」

  樂器凡八音:曰金,曰石,曰土,曰革,曰絲,曰木,曰匏,曰竹。

  八音一曰金。金,鐘也,袴也,錞也,鐲也,鐃也。,鐸也。鐘者,《世本》雲「黃帝工人垂所造。」《爾雅》雲「大鐘曰鏞」。《書》曰「笙鏞以間」是也。中者曰剽,剽音瓢。小者曰棧,棧音盞,晉江左初所得棧鐘是也。縣鐘磬者曰筍虡,橫曰筍,從曰虡。蔡邕曰:「寫鳥獸之形,大聲有力者以為鐘虡,清聲無力者以為磬虛,擊其所縣,知由其虡鳴焉。」袴如鐘而大。史臣案:前代有大鐘,若周之無射,非一,皆謂之鐘;袴之言,近代無聞焉。

  筼,筼於也。圓如碓頭,大上小下,今民間猶時有其器。《周禮》,「以金筼和鼓」。

  鐲,鉦也。形如小鐘,軍行鳴之,以為鼓節。《周禮》,「以金鐲節鼓」。

  鐃,如鈴而無舌,有柄,執而鳴之。《周禮》,「以金鐃止鼓」。漢《鼓吹曲》曰鐃哥。

  鐸,大鈴也。《周禮》,「以金鐸通鼓」。

  八音二曰石。石,磬也。《世本》雲叔所造,不知叔何代人。《爾雅》曰:「形似犁簹,以玉為之。」大曰綍。綍音囂。

  八音三曰土。土,塤也。《世本》雲,暴新公所造,亦不知何代人也。周畿內有暴國,豈其時人乎?燒土為之,大如鵝卵,銳上平底,形似稱錘,六孔。《爾雅》雲,大者曰祇,祇音叫。「小者如雞子」。

  八音四曰革。革,鼓也,鞉也,節也。大曰鼓,小曰朄,又曰應。應劭《風俗通》曰:「不知誰所造。」以桴擊之曰鼓,以手搖之曰鞉。鼓及鞉之八面者曰雷鼓、雷鞉;六面者曰靈鼓、靈鞉;四面者曰路鼓、路鞉。《周禮》:「以雷鼓祀天神,以靈鼓鼓社祭,以路鼓致鬼享。」鼓長八尺者曰{卉鼓}鼓,以鼓軍事。長丈二尺者曰鼛鼓,凡守備及役事則鼓之。今世謂之下鼜。鼜,《周禮》音戚,今世音切豉反。長六尺六寸者曰晉鼓,金奏則鼓之。應鼓在大鼓側,《詩》雲「應朄懸鼓」是也。小鼓有柄曰鞀。大鞀謂之鞞。《月令》「仲夏修鞀、鞞」。是也。然則鞀、鞞即鞉類也。又有鼉鼓焉。

  節,不知誰所造。傅玄《節賦》雲:「黃鐘唱哥,《九韶》興舞。口非節不詠,手非節不拊。」此則所從來亦遠矣。

  八音五曰絲。絲,琴、瑟也,築也,箏也,琵琶、空侯也。

  琴,馬融《笛賦》雲:「宓羲造琴。」《世本》雲:「神農所造。」《爾雅》「大琴曰離」,二十弦。今無其器。齊桓曰號鐘,楚莊曰繞梁,相如曰燋尾,伯喈曰綠綺,事出傅玄《琴賦》。世雲燋尾是伯喈琴,伯喈傳亦雲爾。以傅氏言之,則非伯喈也。

  瑟,馬融《笛賦》雲「神農造瑟。」世本,「宓羲所造」。《爾雅》雲:「瑟二十七弦者曰灑。」今無其器。築,不知誰所造。史籍唯雲高漸離善擊築。

  箏,秦聲也。傅玄《箏賦序》曰:「世以為蒙恬所造。今觀其體合法度,節究哀樂,乃仁智之器,豈亡國之臣所能關思哉?」《風俗通》則曰:「築身而瑟弦。」不知誰所改作也。

  琵琶,傅玄《琵琶賦》曰:「漢遣烏孫公主嫁昆彌,念其行道思慕,故使工人裁箏、築,為馬上之樂。欲從方俗語,故名曰琵琶,取其易傳於外國也。」《風俗通》雲:「以手琵琶,因以為名。」杜摯雲:「長城之役,弦鞀而鼓之。」並未詳孰實。其器不列四廂。

  空侯,初名坎侯。漢武帝賽滅南越,祠太一後土用樂,令樂人侯暉依琴作坎侯,言其坎坎應節奏也。侯者,因工人姓爾。後言空,音訛也。古施郊廟雅樂,近世來專用于楚聲。宋孝武帝大明中,吳興沈懷遠被徙廣州,造繞梁,其器與空侯相似。懷遠後亡,其器亦絕。

  八音六曰木。木,柷也,敔也。並不知誰所造。《樂記》曰:「聖人作為控、楬、塤、篪。」所起亦遠矣。柷如漆筒,方二尺四寸,深尺八寸,中有椎柄,連底挏之,令左右擊敔。,狀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以竹長尺名曰止,橫擽之,以節樂終也。

  八音七曰匏。匏,笙也,竽也。笙,隨所造,不知何代人。列管匏內,施簧管端。宮管在中央,三十六簧曰竽;宮管在左傍,十九簧至十三簧曰笙。其它皆相似也。竽今亡。「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其笙中之簧,女媧所造也。《詩》傳雲:「吹笙則簧鼓矣。」蓋笙中之簧也。《爾雅》曰:「笙十九簧者曰巢。」漢章帝時,零陵文學奚景於舜祠得笙,白玉管。後世易之以竹乎。

  八音八曰竹。竹,律也,呂也,簫也,管也,篪也,龠也,笛也。律呂在《律曆志》。

  簫,《世本》雲:「舜所造。」《爾雅》曰:「編二十三管,尺四寸者曰言;十六管長尺二寸者筊。」筊者爻。凡簫一名籟。前世有洞簫,其器今亡。蔡邕曰:「簫,編竹有底。」然則邕時無洞簫矣。

  管,《爾雅》曰:「長尺,圍寸,並漆之,有底。」大者曰簥。簥音驕;中者曰篞;小者曰篎,篎音妙。古者以玉為管,舜時西王母獻白玉琯是也。《月令》:「均琴、瑟、管、簫。」蔡邕章句曰:「管者,形長尺,圍寸,有孔無底。」其器今亡。

  篪,《世本》雲:「暴新公所造。」舊志雲,一曰管。史臣案:非也。雖不知暴新公何代人,而非舜前人明矣。舜時西王母獻管,則是已有其器,新公安得造篪乎?《爾雅》曰:「篪,大者尺四寸,圍三寸,曰沂。」沂音銀,一名翹。「小者尺二寸」。今有胡篪,出於胡吹,非雅器也。

  籥,不知誰所造。《周禮》有籥師,掌教國子秋冬吹籥。今《凱容》、《宣烈》舞所執羽籥是也。蓋《詩》所雲「左手執籥,右手秉翟」者也。《爾雅》雲:「籥如笛,三孔而短小。」《廣雅》雲,七孔。大者曰產,中者曰仲,小者曰箹。箹音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