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料 > 名臣碑傳琬琰集 | 上頁 下頁 |
◆呂惠卿傳 |
|
▼呂參政惠卿傳〔實錄〕 政和元年十二月癸巳,贈觀文殿學士、光祿大夫致仕呂惠卿為開封府儀同三司。惠卿字吉甫,泉州晉原人。中嘉祐二年進士甲科,調真州推官、永興軍節度掌書記,改秘書省著作佐郎。韓絳辟為三司檢法官,宰相曾公亮薦為編校集賢院書籍,遷校勘。 熙寧二年,王安石辟為制置三司條例司檢詳、看詳編修《中書條例》,遷集賢校理、崇政殿說書。時方建青苗、助役、水利、均輸之政,置提舉官,行其法於天下,謂之「新法」,一時奏請,皆惠卿發之。時議學校貢舉,惠卿乞選通經術、曉政事之人主判太學,令侍從舉有學術行藝者為教授。自京師至諸州皆建學,取以經義,策以時務,殿試專以策問,而學校貢舉法俱以次推行。兼判司農事,請以見管常平封樁米斛賤糴貴糶,如淳化之制。又請人戶以等第出免役錢,募人充役。父喪,服除,為天章閣侍講、修起居注、管句國子監、校正中書五房公事,兼看詳編條中書修例。除知制誥、判國子監,同王雱修撰經義兼判軍器監。 七年,為河北東路、青、曹鄆齊、濮淄州察訪使兼判司農寺,召為翰林學士。時王安石以久旱請去位,神宗久不許,令惠卿諭安石。安石堅求去,出知江寧府。惠卿遂以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八年,安石複相,惠卿因對,屢乞出。會禦史蔡承禧言惠卿弟升卿為國子考試官,而惠卿弟方通在高等事,凡數十條,有旨令升卿分析。惠卿乃三上表丐外,詔留之。雖複就職,而與安石議論不合矣。於是禦史交章論惠卿崇立私黨,阿蔽所親,強借富民錢買田等事,遂罷政事,知陳州。十年,除資政殿學士、知延州、鄜延路經略安撫使,築四堡以捍虜。母喪服除,以資政殿大學士知太原府、河東路經略安撫使。陛對,請輔臣王珪同巡邊。時議欲複除惠卿鄜延,不果,移知蔡州,落職知單州。 元豐六年,複資政殿學士、知定州,移太原。哲宗即位,複資政殿大學士。元祐元年,移知揚州,引疾,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時諫官蘇轍論惠卿奸惡,及知太原,自違命出兵西界,落職為光祿卿,分司南京,蘇州居住。尋責授建寧軍節度副使,本州安置。三年,宣州居住。八年,複中散大夫,提舉崇福宮。紹聖元年,知蘇州,改江甯,以資政殿學士知大名。二年,複資政殿大學士,以觀文殿學士知延安府。夏人猖獗,舉國犯塞,詔惠卿措畫邊防。四年,虜複侵軼,惠卿複陳事宜,條築米脂等寨,會破夏羌于大沙堆,俘獲甚眾,制授保甯軍節度使。元符二年,徙節武勝軍,加檢校司空,移知杭州。建中靖國元年罷節,以觀文殿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崇甯初,複知杭州,改太原,以武昌軍節度使知大名。 四年,複罷節,提舉崇福宮。言者論其七罪,以右銀青光祿大夫致仕,複觀文殿學士。五年,知揚州,移青州、杭州。大觀元年,責授祁州團練副使,宣州安置,移鄂州、廬州。三年,複宣奉大夫,提舉亳州明道宮。四年,複資政殿學士,尋複觀文殿學士、知大名。政和元年過闕,留為醴泉觀使。未幾致仕。卒,年八十,贈開封府儀同三司。初,熙寧新法之行也,邇英進讀,至蕭何、曹參事,司馬光因言法不可變。後數日,惠卿進講,乃言:「法有一年一變、五年一變、三十年一變者,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諷朝廷,且譏臣為條例司。」神宗以問光,光力詆之,且言:「不可使兩府侵三司職事。宰相以道佐人主,安用條例?」惠卿不能對。其後光遺安石書,言惠卿不可信,後果背安石。嘗為手實法,天下病之。神宗感悟,尋亦罷去。先是,中書條例司乞罷制舉,馮京謂「漢、唐以來,豪傑多此途出,不可廢。」惠卿謂「制科止於記誦,非義理之學,一應此科,或為終身之累。」制科遂罷。 有文集一百卷,奏議一百七十卷,《莊子解》十卷。 子淵、濰、洵、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