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料 > 名臣碑傳琬琰集 | 上頁 下頁 |
◆王珪神道碑 |
|
▼王文恭公珪神道碑〔李清臣〕 元豐八年四月,丞相王公珪感疾,詔國醫診視,遣尚宮數就問,賜以禦膳珍藥。五月已酉,薨於位。訃聞,兩宮震悼,特輟視朝五日,諭三省悉裒故事,恤用優典,賻金帛五千,賜壽昌坊大第處其孤。加贈太師,錫符陵錄婆律香,俾佐斂具。貴臣護喪,恩禮視魏國韓忠獻公。敕使督將作穿土斵石治壙,蔔開封東明縣清陵鄉之原,曰:「廣阜在旁,小頓大起,五音地學于商家吉。」將以九月辛酉襄事。有詔尚書右丞李清臣其為太師珪銘。臣清臣頓首曰:「臣淺陋,大懼晦太師顯行,天子有命,踧踖弗敢辭。」 臣竊觀熙寧以來,先皇帝憂勞天下,內孝養兩宮,友睦宗姓,外經緯文武,訓兵足食,斂為訓言,陳為法度,皆天子神智。然太師陪輔十有五年,其贊策納議為最多。及先皇帝厭萬幾,托國事寶慈宮,建立皇太子,以定大統。未幾,今聖踐祚,太皇太后同聽斷,所以安慰人心,肅甯宮禁,流澤兆庶,懷服戎貊,至於天下卒無事。原其功德,實自寶慈宮開佐聖孫,為宗廟計。而太師一時元臣,與其列請命福寧閣,以及雙日朝延和,謀謨陟降,臒瘁滋力,克終大事,有勳烈焉。 謹推考世次,公五世祖及暨高祖景圖,成都華陽人。曾祖永,為西畿令,從蜀王昶歸朝,授右補闕,遷起居舍人。祖贄,曆侍御史、三司判官,九為轉運使,更領十州,所至有能名。考諱准,以辭學擢秘閣校理,終鹽鐵判官。自公貴,三世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而曾祖封公于滎國,母尹氏封太夫人于燕國,祖封魏國,考封漢國,祖母丘氏、妣薛氏封太夫人,各從其國。由滎國以下葬河南,始徙籍于舒。 公字禹玉,幼警悟力學,日誦數千言,識者奇之。十二能文辭,二十四舉進士,名在第二。授大理評事、通判揚州。召試優等,遷太子中允、直集賢院。對便殿,賜五品服,同修起居注,為太常丞、博士,試中書,以右正言知制誥,加三品服,拜翰林侍讀學士,入翰林為學士。丁內艱,喪除,複職,兼史館修撰,又兼端明殿學士,進承旨。自起居舍人四遷為給事中。修《仁宗實錄》成,進尚書禮部侍郎。 熙寧三年,參知政事。九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三年,朝廷用階官寄祿,超授銀青光祿大夫兼門下侍郎、監修國史。五年四月,複三省官,為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上日,禦史中丞率百官班賀仁宗、英宗加徽號,為仁宗冊寶使,禮成,封郇國公。上即位,恩加金紫光祿大夫,改岐國公。初任揚州,既還朝,遂極文章之選,自是不復更外無事任要重,靡不曆試。嘗為三司鹽鐵判官,又判句院國子監,糾察刑獄,修《三司條例》,判禮部、刑部,知吏部流內銓,審官、審刑院,提舉集禧觀,判昭文館,權發遣開封府,接伴契丹使,奉使契丹,提舉諸司庫務,權尚書都省,同議茶法,考轉運使、提點刑獄課績,判太常寺者再,知貢舉者四。英宗南郊,先帝兩祀明堂,及原廟成,奉安神禦於天元殿。 公曆為頓遞禮儀大禮使,又為慈聖光獻皇后、大行皇帝山陵使。公臨官不苟,務於稱辦,惡詭激慘核者,曰:「訐上厲下,吾不為也。」自初服政,已若宿練。其在揚州,攝行太守事,大校以公年少,藐視不虔,立命捽首付獄。王倫大掠淮海,將及境,州將恐懼,公奮厲其眾,欲要擊之,賊聞,乃由他道去。公平居言色安徐,猝應事物,初若不用意,而敏捷精盡,雖素慮者無以加也。其迎遼使至北都,使者欲輕裘便面過闕,公折以舊例必朝服,乃紿對服在後乘,公使馳取授之,敵人慚服。慶曆中,契丹數邀求生事。 劉六符者,號才黠,公出使,六符來會食,聲言將有所議,馳請公以動之,且觀其舉措。公怡然往,六符大為公屈,卒無所言。舊待遼使,應辦疲擾,公建為三頓,請分供帳食飲器,後先迭用,以周其闕。尤明典章,善論事,其語潔齊易聽,故多施行。嘗言「貢舉諸科滯於記誦,已立法使兼通本經大義,將有造浮說以揺前令者,願確守之。」法卒不廢。又論伎術官蔭子孫,宜各以其類,若醫官使奏醫學,教坊使補色長,不獨使專其業,且以杜入官之濫。至今行之。 皇祐中,三聖並配於郊,又溫成皇后立廟,薦獻略比太廟。禮官列奏,以為當改,而大臣猶不從。公曰:「並配以致孝也,而瀆乎帝;後廟以廣恩也,而僣乎親。皆違經背禮,豈可以示後世乎?」遂定配太祖,而改溫成廟為祠殿,薦以常饌,宮臣執事,自此正焉。嘗作明堂樂章,因言升歌闕柷敔,無終始之節,而節鼓非雅音。乃詔增柷敔搏拊,而黜節鼓。公為仁宗諡議,奏謂:「賤不誄貴,故臣下稱天以誄。天子讀諡南郊,受之天也。今詞臣草諡議,即降詔命,有司初不預聞,殆非禮意。宜合百官讀諡圜丘。」上可其議。 仁宗既祔廟,以考位配明堂,而真宗當罷。禦史請分太宗之大雩以配真宗,講官和之。公議曰:「嚴公配仁宗,得禮之正,而欲逓遷分祀,以苟厭神靈之意,臣恐祖宗弗饗也。」知《禮》者以其言為是。及論喪畢禘祫,神主祔廟,已嘗吉祭,不當于禫畢複行饋食之禮,以折禮官,眾論遂定。治平中,大議追尊濮王,公於兩制為議首,執用封期親尊屬故事,執政以為不然,公持之,卒不奪。其後諫官禦史爭論久不決,帝以手詔裁定,多如其初。 熙甯元年當郊,上疑於諒闇,公與兩制合奏:「王制:『三年不祭,唯天地社稷越紼而行事。不以卑廢尊也。自漢文帝以來,即位而謁廟。至唐德宗以後,踰年而不行郊。真宗居明德太后喪,明年亦祀圜丘,享太廟。今宜如故事,其冕服、車輅、儀物、音樂緣神事者,皆不可廢』。」其年遂行大禮。朝廷將複入閣儀,公曰:「唐紫宸為正衙,不禦則喚仗,由閣門入則入閣,非盛禮也,此不足複。」公泛通六經,深於詩、書,善史學。其為文豪贍有氣,閎侈瓌麗,而不失義正,自成一家。掌文誥二十年,每一篇出,四方傳誦之。帝數語大臣:「王珪誥有體,他學士不逮遠矣。」朝廷有大述作,雖已秉政,猶特命為之。修仁宗、英宗實錄及正史,多所刊定,意足而無長語。擬槁上,先帝手詔以比班馬。 英宗為皇子,中書召公草詔,公對曰:「天下屬望立嗣子久矣,然必出自陛下意,則後莫能揺。一有揺動,所以階禍亂也。」帝諭以「決自朕意」,乃進槁,歐陽文忠公以為得學士體。公草仁宗遺制、先帝為太子冊、慶壽宮還政書,皆宣敘明鬯,人以謂協濟大事,有翰墨之功焉。又記寶文閣奉詔為高衛王、康王碑,發明天子所以崇事聖母之意,天子嘉之。公榮遇最久,諸臣無以為比。而謙儉慎默,未嘗有過,有毀者率弗驗。其後眷待愈隆。禦史欲誣其子仲端以事,公固請窮治,已而不掛一毫,言者服罪。英宗嘗召對蘂珠殿,設紫花墩命坐,翊日賜盤龍金盆,以示恩意。先帝拓熙河,賜之玉帶,前後加勳至極品。 元豐二年,增授功臣號,率同列辭。上曰:「功臣自唐中葉以寵從行軍士,非古也。」因詔罷功臣。公自奉甚約,而厚于昆弟,然于親屬終不敢私援薦,不知者至或怨之。 子仲修,以學登進士第,今為秘書省著作佐郎;仲端,承事郎、籍田令;仲薿,承奉郎;仲琓、仲煜,承事郎。 女長適鄆州教授李格非,早卒;次適前權太常博士閭丘籲;次許嫁前進士鄭居中,並封蓬萊縣君;次尚幼。 孫男三人:昭,承奉郎;次晏,次晟。 公享年六十七,文集一百卷。夫人鄭氏,奉國軍節度使戩之女,今舉以祔。 銘曰: 自公五世,居蜀成都,高祖逮祖,食吏躬儒。 維考漢公,始徙家舒,至於太師,幼奮鄉閭。 發為文章,璣貝瓊琚。翰林是職,相府是居。 事業煌煌,何其偉與!公意愉夷,公貌虛徐。 蹈勤履艱,勇則有餘。文武聖皋,造設新書。 學以教士,士眾龜魚;法以練卒,卒勁虎貙。 拓洮披夏,聲動穹廬,贊贊厥功,公籲帝俞。 聖母神孫,並照天衢,雺褰霧收,六合開除。 公于斯時,載持載扶,有岩岱華,視我丕圖。 公臥在疾,錫問䞤䞤。公終考年,澤賁幽墟。 嗚呼太師,顯孰公如?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