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地體


  渾天家謂天包地如卵裹黃,內經:「黃帝曰:『地之為下否乎?』岐伯曰:『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也。』曰:『憑乎?』曰:『大義舉之也。』」大戴禮:「單居離問于曾子曰:『天圓而地方,誠有之乎?』曾子曰:『如誠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掩也。參嘗聞諸夫子曰:「天道曰圓,地道曰方。」』」宋儒邵子曰:「天何依?依乎地;地何附?附乎天。天地何所依附?自相依附。自相依附,天依形,地附氣。」程子曰:「據日景以三萬里為中,若有窮,然有至一邊已及一萬五千里,而天地之運蓋如初。然則中者亦時中耳。」又曰:「今人所定天體,只是且以眼定,視所極處不見,遂以為盡。然向曾有於海上見南極下有大星十,則今所見天體蓋未定。日月升降,不過三萬里中,然而中國只到鄯善、沙車,已是一萬五千里。若就彼觀日,尚只是三萬里中也。伯淳在澤州,嘗三次食韭黃,始食懷州韭,次食澤州,次食並州,則知數百里間,氣候已爭三月矣。若都以此差之,則須爭半歲。如是,則有在此冬至、在彼夏至者,只是一般為冬夏而已。」朱子天問注雲:「天之形圓如彈丸,其運轉者亦無形質,但如勁風之旋。地則氣之渣滓聚成形質者,但以其束於勁風旋轉之中,故得以兀然浮空甚久而不墮耳。」西人謂地體渾圓,四面皆有人,冬夏互異,晝夜相反,與內經、戴記及宋儒之言若合符節。今以天週三百六十度徵之,南行二百里,則北極低一度;北行二百里,則北極高一度。東西當赤道下行二百里,則見月食之早晚亦差一度。其在赤道南北緯圈下行,雖廣狹不同,然莫不應乎渾象。則知地之大周皆三百六十度,東西南北皆周七萬二千里,以古尺八寸計之,則周九萬里;以圍三徑一率之,則徑三萬里;亦與古三萬里為中之說相符。然則地體渾圓,無疑義矣。距緯應大周裡數不同,為志其要。

  赤道南北距緯東西每度相距裡數:

  距緯一度,一百九十九裡三百四十步;
  距緯五度,一百九十九裡八十步;
  距緯十度,一百九十六裡三百四十步;
  距緯十五度,一百九十三裡六十步;
  距緯二十度,一百八十七裡三百二十步;
  距緯二十五度,一百八十一裡八十步;
  距緯三十度,一百七十三裡六十步;
  距緯三十五度,一百六十三裡二百八十步;
  距緯四十度,一百五十三裡八十步;
  距緯四十五度,一百四十一裡一百二十步;
  距緯五十度,一百二十八裡二百步;
  距緯五十五度,一百一十四裡二百四十步;
  距緯六十度,九十九裡三百四十步;
  距緯六十五度,八十四裡二百步;
  距緯七十度,六十八裡一百四十步;
  距緯七十五度,五十一裡二百四十步;
  距緯八十度,三十四裡一百六十步;
  距緯八十五度,一十七裡八十步;
  距緯八十九度,三裡一百六十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