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胡承珙傳


  胡承珙,字墨莊,涇縣人。嘉慶十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十五年,充廣東鄉試副考官,尋遷禦史,轉給事中。自以身居言路,當周知天下利弊,陳之于上,方不負職。數年中陳奏甚多,多見施行。而其最切中時病者,則有條陳虧空弊端各條:「一曰冒濫宜禁。司庫支發錢糧,向有扣除二三成之弊,故藩司書吏將不應借支之款,冒支濫借。此在領者便於急需,不敢望其足數;而在放者利於多扣,不復問其合宜:則雖應放而仍與浮冒無異。一曰抑勒宜禁。州、縣交代,例限綦嚴,均不准充抵。近日仍多以議單欠票虛開實抵者,總由上司多方抑勒,逼令新任擔承。一曰糜費宜省。各省攤捐津貼名目,豈盡必不可省。聞州縣所解各上司衙門飯食季規等銀,逐歲增加。如邸報一事,安徽省每年通派各屬萬金。一省如此,他省可知;一事如此,他事可知。一曰升調宜慎。部選人員,多系初任,或尚能不敢輕易接受。惟佐雜題升,及調補繁缺二者,每多久曆仕途,習成狡滑。在題升者急於得缺,明知此地之多累,不復顧後而瞻前;在調補者遷就一時,轉因原任之有虧,希圖挪彼以掩此。究之擔承彌補,皆屬空名,不過剜肉補瘡,甚且變本加厲。」其言深切著明。二十四年,授福建分巡延建邵道,編查保甲,設立緝捕章程八條,匪徒斂跡。調署臺灣兵備道,緝獲洋盜張充等置於法。旋乞假回籍。臺灣素稱難治,承珙力行清莊弭盜之法,民、番安肅、自承珙去後,彰化、淡水即以械鬥起釁矣。道光十二年,卒,年五十七。

  承珙究心經學,尤專意于毛詩傳,歸裡後鍵戶著書,與長洲陳奐往復討論不絕,著毛詩後箋三十卷。其書主于申述毛義,自注疏而外,于唐、宋、元諸儒之說,及近人為詩學者,無不廣徵博引,而於名物訓詁及毛與三家詩文有異同,類皆剖析精微,折衷至當。而其最精者,能于毛傳本文前後會出指歸,又能於西漢以前古書中反覆尋考,貫通詩義,證明毛旨。凡三四易,手自寫定。至魯頌泮水章而疾作,遺言囑陳奐校補,奐乃為續成之。又以鄭君注儀禮參用古、今文二本,撮其大例,有必用其正字者,有即用其借字者,有務以存古者,有兼以通今者,有因彼以決此者,有互見而並存者。閎意妙旨,有關於經實夥。遂取注中疊出之字,並「讀如」、「讀為」、「當為」各條,排比梳櫛,考其訓詁,明其假借,參稽旁采,疏通而證明之,作儀禮古今文疏義十七卷。又謂惠氏棟九經古義未及爾雅,遂補撰數十條,成二卷。小爾雅原本不傳,今存孔叢子中,世多謂為偽書,作小爾雅義證十三卷,斷以為真。複著有求是堂詩文集三十四卷。

  胡秉虔,字伯敬,績溪人。嘉慶四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改甘肅靈台縣知縣,升丹噶爾同知,卒於官。秉虔自幼嗜學,博通經史。嘗入都肄業成均,夜讀必盡燭二條。尤精於聲音訓話,著古韻論三卷,辨江、戴、段、孔諸家之說,細入毫芒,塙不可易。說文管見三卷,發明古音古義,多獨得之見。末論二徐書,有灼見語,蓋其所致力也。他著有周易、尚書、論語小識各八卷,卦本圖考一卷,尚書序錄一卷,漢西京博士考二卷。甘州明季成仁錄四卷,河州景忠錄三卷。

  朱珔,字蘭坡,涇縣人。珔生三年而孤,祖命為季父後,嗣母汪未婚守志,珔孝事之與生母同,昆弟均相友愛。嘉慶七年成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與幸翰林院柏梁體聯句宴。散館授編修,擢至侍讀。與修明鑒,坐承纂官累,降編修。道光元年,直上書房,屢蒙嘉獎,有「品學兼優」之褒。升右春坊右贊善,告養歸。植品敦俗,獎誘後進。曆主鐘山、正誼、紫陽書院,卒,年八十有二。

  珔愛書如命,學有本原。主講席幾三十年,教士以通經學古為先。與桐城姚鼐、陽湖李兆洛並負儒林宿望,蓋鼎足而三雲。著有說文假借義證二十八卷,經文廣異十二卷,文選集釋二十四卷,小萬卷齋詩文集七十卷。輯有國朝古文匯鈔二百七十二卷,又有詁經文鈔六十二卷,匯有清諸名家說經之文,依次標題,篇幅完善,尤足為後學津逮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