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汪中傳


  汪中,字容甫,江都人。生七歲而孤,家貧不能就外傅。母鄒,授以四子書。稍長,助書賈鬻書於市,因遍讀經、史、百家,過目成誦,遂為通人。年二十,補諸生。乾隆四十二年拔貢生,提學使者謝墉,每試別置一榜,署名諸生前。嘗曰:「余之先容甫,爵也。若以學,當北面事之。」其敬中如此。以母老竟不朝考。五十一年,侍郎朱珪主江南試,謂人曰:「吾此行必得汪中為選首。」不知其不與試也。

  中顓意經術,與高郵王念孫、寶應劉台拱為友,共討論之。其治尚書,有尚書考異。治禮,有儀禮校本,大戴禮記校本。治春秋,有春秋述義。治小學,有爾雅校本,及小學說文求端。中嘗謂國朝古學之興,顧炎武開其端。河、洛矯誣,至胡渭而絀。中、西推步,至梅文鼎而精。力攻古文者,閻若璩也。專治漢易者,惠棟也。凡此皆千餘年不傳之絕學,及戴震出而集其大成。擬作六儒頌,未成。

  又嘗博考先秦古籍三代以上學制廢興,使知古人所以為學者。凡虞、夏第一,周禮之制第二,周衰列國第三,孔門第四,七十子後學者第五。又列通論、釋經、舊聞、典籍、數典、世官,目錄凡六。而自題其端曰:「觀周禮太史云云,當時行一事則有一書,其後執書以行事,又其後則事廢而書存。至宋儒以後,則並其書之事而去之矣。」又曰:「有官府之典籍,有學士大夫之典籍,故老之傳聞。行一事有一書,傳之後世,奉以為成憲,此官府之典籍也。先王之禮樂政事,遭世之衰廢而不失,有司徒守其文,故老能言其事。好古之君子,憫其浸久而遂亡也,而書之簡畢,此學士大夫之典籍也。」又曰:「古之為學士者,官師之長,但教之以其事,其所誦者詩書而已。其他典籍,則皆官府藏而世守之,民間無有也。苟非其官,官亦無有也。其所謂士者,非王侯公卿大夫之子,則一命之士,外此則鄉學、小學而已。自辟雍之制無聞,太史之官失守,於是布衣有授業之徒,草野多載筆之士。教學之官,記載之職,不在上而在下。及其衰也,諸子各以其學鳴,而先王之道荒矣。然當諸侯去籍,秦政焚書,有司所掌,蕩然無存。猶賴學士相傳,存其一二,斯不幸中之幸也。」又曰:「孔子所言,則學士所能為者,留為世教。若其政教之大者,聖人無位,不復以教子弟。」又曰:「古人學在官府,人世其官,故官世其業。官既失守,故專門之學廢。」其書槁草略具,亦未成。後乃即其考三代典禮及文字訓詁、名物象數,益以論撰之文,為述學內、外篇,凡六卷。

  其有功經義者,則有若釋三九,婦人無主答問,女子許嫁而壻死從死及守志議,居喪釋服解義。其表章經傳及先儒者,則有若周官徵文,左氏春秋釋疑,荀卿子通論,賈誼新書序。其他考證之文,亦有依據。

  中又熟于諸史地理,山川阨要,講畫了然,著有廣陵通典十卷,秦蠶食六國表,金陵地圖考。生平于詩文書翰無所不工,所作廣陵對、黃鶴樓銘、漢上琴台銘,皆見稱于時。他著有經義知新記一卷,大戴禮正誤一卷,遺詩一卷。五十九年,卒,年五十一。

  中事母以孝聞,左右服勞,不辭煩辱。居喪,哀戚過人,其于知友故舊,沒後衰落,相存問過於從前。道光十一年,旌孝子。中子喜孫,自有傳。同郡人為漢學者,又有江德量、徐複、汪光爔。

  德量,字量殊,江都人。父恂,好金石文字。伯父昱,通聲音訓詁之學。德量少承家學,及長,與汪中友,勵志肄經,學益進。乾隆四十四年一甲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改江西道禦史。居朝多識舊聞,博通掌故。公餘鍵戶,以文籍自娛。著有古泉志三十卷。五十八年,卒,年四十二。

  複,字心仲,亦江都人。通九章算術。

  光爔,字晉蕃,儀徵人。廩生。博通經史,嘗辨惠氏易爻辰圖之謬,又作荑稗釋,時人服其精核。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