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南唐書 | 上頁 下頁 |
烈祖本紀第一 |
|
烈祖光文肅武孝高皇帝名昪,字正倫,小字彭奴。 徐州人,姓李氏,唐憲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孫。 恪生超,早卒。 超生志,仕為徐州判司,卒官,因家焉。志生榮,榮性謹厚,喜從浮屠遊,多晦跡精舍,時號李道者。 帝以光啟四年十二月二日生於彭城,六歲而孤。 遇亂,伯父球攜帝及母劉氏,避地淮泗,至濠州。乾甯二年,淮南節度使楊行密見而奇之,養以為子。 行密長子渥惡帝,不以為兄弟。行密乃與大將軍徐溫曰:「是兒狀貌非常,吾度渥終不能容,故以乞汝。」遂冒姓徐氏,名知誥。 帝事溫盡子道,溫妻李氏,以其同姓,鞠養甚至。及長,身七尺,方顙隆准,修上短下,語聲如鐘,精彩鑠人。 常緩步,而從者疾,行莫能及。 溫有疾,與其婦晨夜侍旁不去,溫益愛之。行密亦謂溫曰:「知誥俊傑,諸將子皆不逮也。」天佑六年六月,自元從指揮使遷升州防遏使、兼樓船軍使,治戰艦於升。 七年五月,授升州副使、知州事。九年,副柴再用平宣州,以功遷升州刺史。 時江淮初定,守令皆武夫,專事軍旅。 帝獨褒廉吏,務農桑,求遺書,招延四方士大夫,傾身下之。雖以節儉自勵,而輕財好施,無所愛吝。 以宋齊丘、王令謀、王翊主論議,曾禹、張洽、孫飭、徐融為賓客。 馬仁裕、周宗、曹倧為親吏。 十一年,加檢校司徒,始城升州。十四年五月,城成。 溫來觀,喜其制度壯麗。 徙治焉,而以帝為檢校太保、潤州團練使。 帝本意在宣州,不悅。 時溫子知訓以內外馬步都軍副使,專制楊氏,驕淫失眾。宋齊丘納說曰:「知訓旦暮且敗,是行天所贊也。」十五年,朱瑾殺知訓。 馬仁裕自蒜山渡,馳告帝,帝即日帥師入廣陵定亂,遂代知訓為淮南節度行軍副使。勤儉寬簡,盡反知訓之政,上下悅服。 吳王建國,以帝為左僕射,參政事,國人謂之政事僕射。 乘剝亂之後,曾未期歲,紀綱憲度,粲然並舉。溫雖遙執國政,而人情頗已歸屬於帝。有徐玠者,事溫,為金陵行軍司馬,工揣摩捭闔,密說溫曰:「居中輔政,豈宜假之它姓?請更用嫡子知詢。」帝刺知,惶恐,表乞罷政事,出鎮江西。 表未上而溫疾亟,遂止。溫卒,知詢為金陵節度使,諸道副都統,數與帝爭權。 帝乃使人誘之來朝,留為左統軍,悉奪其兵。 而帝以太尉中書令出鎮金陵,如溫故事。吳命帝開大元帥府,置僚屬,進封齊王,永天子制度,改名誥。 升元元年,冬十月,吳帝禪位於我。 甲申,即皇帝位。 改吳天祚二年為升元元年,國號齊。十二月二日為仁壽節,尊吳帝為高尚思玄弘古讓皇帝,上冊稱受禪老臣誥,追尊考溫為太祖武皇帝。 丙申,以平章事張延翰為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門下侍郎張居詠,中書侍郎李建勳,皆為同平章事。 以建康為西都,廣陵為東都,改尚書省為尚書都省,東都尚書省為留守院。 丙戌,改齊明門為朝元門。丁亥,封弟知證為江王,知諤為饒王。 戊子,降吳太子璉為弘農郡公。 辛卯,降吳建安王珙、江夏王璘等十一人爵一等,而加官增戶邑。 詔獄訟未經本處論決者毋得詣闕訴。乙未,降吳公主為國君。 甲午,立王后宋氏為皇后。 丙申,封女弟祀國君為廣德長公主。 庚子,遣使如漢閩吳越荊南告即位。辛醜,追封吳曆陽公蒙為臨川王,諡曰靈,以禮改葬。 戊申,封子景通為吳王、諸道副元帥,判六軍諸衛事。 十一月庚戌朔,改東都舊第為崇德宮。 癸醜,改承宣院為宣徽院。丙辰,追冊故妃魏國君楊氏為順妃。 丁巳,追封長子景遷為高平郡王,長女為豐城公主。 改辭狀司為清訟院。立侄景邁為晉陵郡公,景遜為上饒郡公,景邈為桂陽郡公,景逸為平陽郡公。 封女五人為盛唐、太和、永興、建昌、玉山公主。 戊午,立子景遂為吉王,景達為壽陽郡公。以景遂為東都留守、江都尹,赴東都。 已未,升東都海陵縣為泰州,割監城、泰興、如皋、興化縣屬焉。 丁卯,高從誨表請置邸建康,從之。已巳,吳越王使將軍袁韜來賀即位。 乙亥,追封故高平王景遷妃、吳上饒公主為燕國君,諡貞莊。 十二月庚寅,上太祖武皇帝陵曰定陵。追尊高祖以下皆為公王,而稱宗,配皆稱國君及妃,墓皆稱陵。 惟武皇帝之配李氏曰明德皇后。 丙午,有星孛北方。 升元二年,春正月已酉朔,日有食之,避殿,停朝賀。 甲子,高從誨使龐守規來賀即位。 甲戌,詔臣僚三品以上追贈父母,將相贈三世。二月壬戌,閩使內客省使朱文進來賀即位。 夏五月,讓皇屢請徙居。 南平王李德誠等亦引漢隋故事,有請。 戊午,改潤州州治為丹陽宮,以平章事李建勳充迎奉讓皇使。已未,漢使集賢殿學士鄒禹來賀即位。 甲寅,徙讓皇居丹陽宮。 丁卯,廣濟倉災,焚米二十萬,作渾天儀。 六月庚辰,月入太微西華門,犯右執法。 辛巳,犯東垣上相。甲申,升池州為康化軍。 是月,高麗使正朝廣評侍郎柳勳律來朝貢。 秋七月壬申,以左丞相宋齊丘為平章事。 八月戊寅,升洪州瀟灘鎮為清江縣,不隸州。丁亥,契丹使梅裡捺盧古來聘。 冬十月丙子,立太學,命刪定禮樂。 癸未,新羅使來朝貢。 壬辰,命吳王璟勒步騎八萬,講武銅駝橋。 十二月辛醜,讓皇殂。詔不視朝二十七日,帝率百官素服舉哀。 是歲,徙吳王璟為齊王。 升元三年,春正月庚戌,江王知證、饒王知諤,表請帝複姓李氏,不許。 癸亥,右丞相齊丘、平章事居詠、建勳、樞密使同平章事宗等,表請複姓。 甲子,禦劄詳議複姓。乙丑,齊丘等議,宜如所請,從之。 丙寅至壬申,齊王璟等三上尊號曰應幹紹聖文武孝明皇帝,不許。詔曰:「昔者干戈相尋,地茀而不蓺,桑殞而弗蠽,衣食日耗,朕甚閔之。」民有鄉風來歸者,授之土田,仍給複三歲。 二月乙亥,改太祖武皇帝廟號義祖。已卯,帝禦興祥殿,複姓。 為考妣發哀,與皇后皆服斬縗,居廬,如始喪禮。 服考妣喪各二十七日凡五十四日不視朝,旦暮臨。詔國事委宋齊丘,惟軍旅以聞,群臣固諫,詔以墨縗聽政。 帝初欲更名昂,以犯文宗諱,乃名晃。 或雲朱全忠名也,又更名坦。 禦史王鵠言字從旦,犯睿宗諱。庚寅,詔更名昪。 甲午,月犯南斗第六星。 乙未,契丹使曷魯來,以兄禮事帝。 蜀使來賀即位。 追尊高祖建王恪曰定宗孝靜皇帝,貞妃程氏曰貞靜皇后。曾祖超曰成宗孝平王,配崔氏曰平貞妃。 祖志曰惠宗孝安王,配虞氏曰安莊妃。 考榮曰慶宗孝德皇帝,配劉氏曰德恭皇后。 庚午,作南郊行宮千間。夏四月庚辰,朝享於太廟。 辛巳,有事於南郊。 以高祖神堯皇帝配。 用上辛也,大赦。 百官進位,將士勞賜有差。民三年藝桑及三千本書,賜帛五十匹;每丁墾田及八十畝者,賜錢二萬,皆五年勿收租稅。詔曰:「朕以眇躬,托於民上,常懼弗類,以羞高祖太宗之遺業。群公卿士,顧欲舉上尊號之禮,朕甚不取。其勿複以聞。」戊子,進封李德誠趙王、徐知證韓王、知諤梁王。辛亥,進封景遂壽王,景達宣城王。 丙寅,以齊王璟為諸道兵馬大元帥。 丁未,吳越王使左武衛上將軍沈韜文,荊南高從誨使王崇嗣來賀南郊。 作北郊於玄武湖西。熒惑犯月。 秋七月丙午,放諸州所獻珍禽奇獸于鐘山,命有司作升元格,與吳令並行。 甲寅,歲星晝見,自五月不雨,至於閏七月。 冬十月丁醜,禦後樓,閱戰馬。 升元四年,春二月,詔罷營造力役,毋妨農時。 三月丁未,頒中正曆,曆官陳承勳所撰也。 丙戌,漢人閩人來聘。 夏五月,晉按州節度副使李金全來降。六月癸亥,罷宣州歲貢木瓜雜果,太師中書令趙王李德誠卒。 秋八月,立齊王璟為皇太子,仍兼大元帥、錄尚書事。 璟固讓,從之。 丁卯,月掩歲星。九月戊辰,契丹使梅裡掠姑米裡來聘,獻狐白裘。 冬十月癸巳朔日,熒惑填歲星。 聚於南斗。 壬寅,以齊王璟讓儲貳,赦殊死以下。京師賜酺,內外諸軍給優賜,禁表奏言聖睿二字,違者以大不敬論。 乙丑,詔幸東都,命齊王璟監國。 庚戌,帝自保德門禦舟。 辛亥,次迎鑾鎮。 甲寅,至東都,入建元門。帝感念疇昔,炫染流涕不已,遣使問東畿士民不能自存者。 已未,高麗廣評侍郎柳荊質來貢方物。 十一月乙丑,宴群臣于崇德宮,故第也。 以聽事為光慶殿。庚辰,改東都文明殿為乾元殿,英武殿為明光殿,應乾殿為垂拱殿,朝陽殿為福昌殿,積慶宮為崇道宮;西都崇英殿為延英殿,凝華內殿前為升元殿、後為雍和殿,興祥殿為昭德殿,積慶殿為穆清殿。乙酉,賜東畿高年疾苦煢獨米,人二石。 漢使都官郎中鄭翔,閩使客省使葛裕,吳越使刑部尚書楊嚴,來賀仁壽節。 十二月丙申,帝至自東都。 升元五年,春二月已未,殺秦州刺史褚仁規。 五月戊辰,契丹使來。秋七月,詔曰:「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監修國史李建勳,幸處台司,且聯戚裡,廉循紀律,敢黷彝章。其罷歸私第。」八月,有星孛於天市,數尺,七十日沒。遣使振貸黃州旱傷戶口。 是歲,吳越水民就食境內。 遣使振恤安集之。 升元六年,春正月甲子,月犯填星,退行在畢。 閏月甲申朔,改天長制置使為建武軍。 庚寅,漢使區延保來聘。 癸巳,閩使尚食使林弘嗣來聘。都下大水,秦淮溢;東都火,焚數千家。 二月已未,以左丞相太保宋齊丘知尚書省事。 初,齊丘累求預政,帝許中書視事。又以兩省事多委給事舍人,劇務多在尚書省,又求知省事,許之。 夏五月,左丞相太保宋齊丘罷為鎮南軍節度使。 六月,常、宜、歙三州大雨,漲溢。漢使蕭規來告哀,廢朝三日。 庚午,契丹使掠姑米裡來聘,獻馬五駟。 大蟥自淮北蔽空而至。 辛未,命州縣捕蟥,瘞之。 庚辰,熒惑犯房次將。辛巳,禁節度刺史給攝署牒。 秋八月甲申,漢使法物使公孫惠來謝襲禮。 九月庚寅,頒升元刪定條。冬十月,詔曰:「前朝失禦,四方崛起者眾,武人用事,德化壅而不宣,朕甚悼焉。三事大夫,其為朕舉用儒者,罷去苛政,與吾民更始。」十二月,閩使徐弘續、漢使滕紹英、吳越使右武衛大將軍蔣璠,來賀仁壽節。 升元七年,春正月,契丹使達羅千等二十七人來聘,獻馬三百、牛三萬五千。 二月庚午,帝崩於升元殿,年五十六。 十一月壬寅,葬永陵。帝臨崩,謂齊王璟曰:「德昌宮儲戎器金帛七百萬,汝守成業,宜善交鄰國以保社稷。吾服金石欲延年,反以速死,汝宜視以為戒。」帝生長兵間,知民厭亂。在位七年,兵不妄動,境內賴以休息。 性節儉,常躡蒲履,用鐵盆盎。 暑月,寢殿施青葛帷,左右宮婢裁數人,服飾樸陋。建國始,即金陵怡所為宮,惟加鴟尾,設闌檻而已,終不改作。 元宗為太子,欲得杉木作板障,有司以聞。帝曰:「杉木固有之,但欲作戰艦,以竹作障可也。」江淮間連年豐樂,兵食盈溢,群臣多請恢拓境土。帝歎息曰:「吾少在軍旅,見兵之為民害深矣。誠不忍複言。使彼民安,吾民亦安矣。」吳越國大火,焚其宮室帑藏兵甲幾盡。將帥皆言乘其弊可以得志,帝一切不聽,遣使厚持金幣唁之。 仁厚恭儉,務在養民,有古賢主之風焉。 論曰:昔馬元康、胡恢,皆當作南唐書。自烈祖以下,元康謂之書,恢謂之載記。蘇丞相頌得恢書而非之曰:「夫所謂紀者。蓋摘其事之綱要,系於歲月,屬時君。秦莊襄王而上與項羽,皆未嘗有天下,而史遷著於本紀。範曄漢書,又有皇后紀,以是質之,吉級者不足以別正閏。陳壽三國志,吳蜀不稱紀。是又非可法者也。」蘇丞相之言,天下之公言也。今取之,自烈祖而下皆為紀。而用史遷法,總謂之南唐紀雲。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