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明史 | 上頁 下頁 |
祈報 |
|
洪武二年,太祖以春久不雨,祈告諸神祇。中設風雲雷雨、嶽鎮海瀆,凡五壇。東設鐘山、兩淮、江西、兩廣、海南北、山東、燕南燕薊山川、旗纛諸神,凡七壇。西設江東、兩浙、福建、湖廣荊襄、河南北、河東、華州山川、京都城隍,凡六壇。中五壇奠帛。初獻,帝親行禮,兩廡命官分獻。三年夏,旱。六月朔,帝素服草履,步禱於山川壇。槁席露坐,晝曝於日,夜臥於地,凡三日。六年,從禮部尚書牛諒言,太歲諸神,春祈秋報,凡十五壇。中,太歲、風雲雷雨、五嶽、五鎮、四海。東,四瀆、京畿山川,春秋二季月將,京都各府城隍。西,鐘山、甘肅山川,夏冬二季月將,旗纛戰船等神。各五壇。時甘肅新附,故附其山川之祭于京師。其親祀之儀與祭告同。正統九年三月,雨雪愆期,遣官祭天地、社稷、太歲、風雲雷雨、嶽鎮海瀆。弘治十七年,畿內、山東久旱,命官祭告天壽山,分命各巡撫祭告北嶽、北鎮、東嶽、東鎮、東海。 嘉靖八年春,帝諭禮部:「去冬少雪,今當東作,雨澤不降,當親祭南郊社稷、山川。」尚書方獻夫等言:「《周禮·大宗伯》:『以荒禮哀凶劄。』釋者謂:『君膳不舉,馳道不除,祭事不縣,皆所以示貶損之意。」又曰:『國有大故,則旅上帝及四望。』釋者曰:『故謂凶災。旅,陳也,陳其祭祀以禱焉,禮不若祀之備也。』今陛下閔勞萬姓,親出祈禱。禮儀務簡約,以答天戒。常朝官並從,同致省愆祈籲之誠。」隨具上儀注。二月,親禱南郊,山川同日,社稷用次日,不除道,冠服淺色,群臣同。文五品、武四品以上於大祀門外,餘官于南天門外,就班陪祀。是秋,帝欲親祀山川諸神。禮部尚書李時言:「舊例山川等祭,中夜行禮,先一日出郊齋宿。祭畢,清晨回鑾,兩日畢事,禮太重。宜比先農壇例,昧爽行禮。」因具儀以進。制可。祭服用皮弁,迎神、送神各兩拜。 十一年,大學士李時等以聖嗣未降,請廷臣詣岳鎮名山祝禱。帝欲分遣道士齎香帛行,令所在守臣行禮,在廷大臣分詣地祇壇祈告。於是禮部尚書夏言言:「我朝建地祇壇,自嶽鎮海瀆以及遠近名山大川,莫不懷柔,即此而禱,正合古人望衍之義。但輔臣所請,止于嶽鎮。竊以山川海瀆,發祥效靈,與嶽鎮同功,況基運、翊聖、神烈、天壽、純德諸山,又祖宗妥靈之地,祈禱之禮,皆不可缺。」遂命大臣詣壇分祀。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