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舊唐書 | 上頁 下頁
裴炎傳


  裴炎,絳州聞喜人也。少補弘文生,每遇休假,諸生多出遊,炎獨不廢業。歲餘,有司將薦舉,辭以學未篤而止。在館垂十載,尤曉《春秋左氏傳》及《漢書》。擢明經第,尋為濮州司倉參軍。累曆兵部侍郎、中書門下平章事、侍中、中書令。

  永淳元年,高宗幸東都,留太子哲守京師,命炎與劉仁軌、薛元超為輔。明年,高宗不豫,炎從太子赴東都侍疾。十一月,高宗疾篤,命太子監國,炎奉詔與黃門侍郎劉齊賢、中書侍郎郭正一併于東宮平章事。十二月丁巳,高宗崩,太子即位。未聽政,宰臣奏議,天后降令于門下施行。中宗既立,欲以後父韋玄貞為侍中,又欲與乳母子五品,炎固爭以為不可。中宗不悅,謂左右曰:「我讓國與玄貞豈不得,何為惜侍中耶?」炎懼,乃與則天定策廢立。炎與中書侍郎劉禕之、羽林將軍程務挺、張虔勖等勒兵入內,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有何罪?」太后報曰:「汝若將天下與韋玄貞,何得無罪!」乃廢中宗為盧陵王,立豫王旦為帝。炎以定策功,封河東縣侯。

  太后臨朝,天授初,又降豫王為皇嗣。時太后侄武承嗣請立武氏七廟及追王父祖,太后將許之。炎進諫曰:「皇太后天下之母,聖德臨朝,當存至公,不宜追王祖禰,以示自私。且獨不見呂氏之敗乎?臣恐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太后曰:「呂氏之王,權在生人;今者追尊,事歸前代。存歿殊跡,豈可同日而言?」炎曰:「蔓草難圖,漸不可長。殷鑒未遠,當絕其源。」太后不悅而止。時韓王元嘉、魯王靈夔等皆皇屬之近,承嗣與從父弟三思屢勸太后因事誅之,以絕宗室之望。劉禕之、韋仁約並懷畏憚,唯唯無言,炎獨固爭,以為不可,承嗣深憾之。

  文明元年,官名改易,炎為內史。秋,徐敬業構逆,太后召炎議事。炎奏曰:「皇帝年長,未俾親政,乃致猾豎有詞。若太后返政,則此賊不討而解矣。」禦史崔察聞而上言,曰:「裴炎伏事先朝,二十餘載,受遺顧托,大權在己,若無異圖,何故請太后歸政?」乃命御史大夫騫味道、禦史魚承曄鞫之。鳳閣侍郎胡元范奏曰:「炎社稷忠臣,有功于國,悉心奉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右衛大將軍程務挺密表申理之,文武之間證炎不反者甚眾,太后皆不納。光宅元年十月,斬炎於都亭驛之前街。炎初被擒,左右勸炎遜詞于使者,炎歎曰:「宰相下獄,焉有更全之理!」竟無折節。及籍沒其家,乃無儋石之蓄。胡元范,申州義陽人,坐救炎流死瓊州。程務挺伏法,納言劉齊賢貶吉州長史,吏部侍郎郭待舉貶岳州刺史,皆坐救炎之罪也。

  先是,開耀元年十月,定襄道行軍大總管裴行儉獻定襄所獲俘囚,除曲赦外,斬阿史那伏念,溫傅等五十四人於都市。初,行儉討伐之時,許伏念以不死,伏念乃降。時炎害行儉之功,奏雲:「伏念是程務挺、張虔勖逼逐于營,又磧北回紇南向逼之,窘急而降。」乃殺之。行儉歎曰:「渾、浚之事,古今恥之。但恐殺降之後,無複來者。」行儉因此稱疾不出。炎致國家負義而殺降,妒能害功,構成陰禍,其敗也宜哉!

  睿宗踐祚,下制曰:「飾終追遠,斯乃舊章;表德旌賢,有光恒策。故中書令裴炎,含弘稟粹,履信居貞,望重國華,才稱人秀。唯幾成務,績宣於代工;偶居無猜,義深於奉上。文明之際,王室多虞,保乂朕躬,實著誠節。而危疑起釁,倉卒羅災,歲月屢遷,丘封莫樹。永言先正,感悼良多。宜追賁于九原,俾增榮於萬古。可贈益州大都督。」

  炎長子彥先,後為太子舍人;從子伷先,後為工部尚書。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