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舊唐書 | 上頁 下頁
地理志一(6)


  銀州下 隋雕陰郡之儒林縣。貞觀二年,平梁師都置銀州,隋舊名。天寶元年,改為銀川郡。乾元元年,複為銀州。舊領縣四,戶一千四百九十五,口七千七百二。天寶,戶七千六百二,口四萬五千五百二十七。在京師東北一千一百三十裡,至東都一千五百七十九裡。

  儒林 隋舊縣

  撫甯 隋縣。貞觀二年,屬綏州。八年,改屬銀州,治龍泉川。開元二年,移於今所

  真鄉 隋縣

  開光 隋縣。貞觀二年,屬綏州。八年,改屬柘州。十三年,柘州廢,來屬銀州

  靜邊州都督府 舊治銀川郡界內,管小州十八

  歸德州 寄治銀州界,處降黨項羌。

  夏州都督府 隋朔方郡。貞觀二年,討平梁師都,改為夏州都督府,領夏、綏、銀三州。其夏州,領德靜、岩綠、寧朔、長澤四縣。其年,改岩綠為朔方縣。七年,於德靜縣置長州都督府。八年,改北開州為化州。十三年,廢化州及長州,以德靜、長澤二縣來屬。天寶元年,改為朔方郡。乾元元年,複為夏州。舊領縣四,戶二千三百二十三,口一萬二百八十六。天寶,戶九千二百一十三,口五萬三千一百四。在京師東北一千一百一十裡,至東都一千六百八十裡。

  朔方 隋岩綠縣。貞觀二年,改為朔方縣。永徽五年,分置寧朔縣,長安二年廢。開元四年又置,九年又廢,還併入朔方

  德靜 隋縣。貞觀七年,屬北開州。八年,改北開州為化州。十三年,廢化州,以縣屬夏州

  甯朔 隋縣。武德六年,于此置南夏州。貞觀二年廢

  長澤 隋縣。貞觀七年,置長州都督府。十三年,廢長州,縣還夏州

  雲中都督府 黨項部落,寄在朔方縣界,管小州五:舍利、思璧州、阿史那州、綽部州、白登州。戶一千四百三十,口五千六百八十一

  呼延州都督府 黨項部落,寄在朔方縣界,管小州三:賀魯州、那吉州、𨁂跌州。戶一百五十五,口六百五

  桑乾都督府 寄朔方縣界,管小州四:鬱射州、藝失州、畢失州、叱略州。戶二百七十四,口一千三百二十三

  定襄都督府 寄治寧朔縣界,管小州四:阿德州、執失州、蘇農州、拔延州。戶四百六十,口一千四百六十三

  達渾都督府 延陀部落,寄在寧朔縣界,管小州五:姑衍州、步訖若州、嵠彈州、鶻州、低粟州。戶一百二十四,口四百九十五

  安化州都督府 寄在朔方縣界。戶四百八十三,口二千五十三

  甯朔州都督府 寄在朔方縣界。戶三百七十四,口二千二十七

  僕固州都督府 寄在朔方縣界。戶一百二十二,口六百七十三。

  靈州大都督府 隋靈武郡。武德元年,改為靈州總管府,領回樂、弘靜、懷遠、靈武、鳴沙五縣。二年,以鳴沙縣屬西會州。貞觀四年,于回樂縣置回、環二州,並屬靈武都督府。十三年,廢回、環二州,靈州都督入靈、填二州。二十年,鐵勒歸附,於州界置皋蘭、高麗、祁連三州,並屬靈州都督府。永徽元年,廢皋蘭等三州。調露元年,又置魯、麗、塞、含、依、契等六州,總為六胡州。開元初廢,複置東皋蘭、燕然、燕山、雞田、雞鹿、燭龍等六州,並寄靈州界,屬靈州都督府。天寶元年,改靈州為靈武郡。至德元年七月,肅宗即位于靈武,升為大都督府。乾元元年,複為靈州。舊領縣五,戶四千六百四十,口二萬一千四百六十二。天寶領縣六,戶一萬一千四百五十六,口五萬三千一百六十三。在京師西北一千二百五十裡,至東都二千里。

  回樂 隋縣,在郭下。武德四年,分置豐安縣,屬回州。十三年,州廢,併入回東

  鳴沙 隋縣。武德二年,置西會州,以縣屬焉。貞觀六年,廢西會州,置環州。九年,廢環州,縣屬靈州。神龍二年,移治廢豐安城

  靈武 隋縣

  懷元 隋縣。界有隋五原郡。武德元年,改為豐州,領九原縣。六年,州縣俱省入懷遠縣。儀鳳中,再築新城。縣有鹽池三所

  保靜 隋弘靜縣。神龍元年,改為安靜。至德元年,改為保靜

  溫池 神龍元年置

  燕然州 寄在回樂縣界,突厥九姓部落所處。戶一百九十,口九百七十八

  雞鹿州 寄在回樂縣界,突厥九姓部落所處。戶一百三十二,口五百五十六

  雞田州 寄在回樂縣界,突厥九姓部落所處。戶一百四,口四百六十九

  東皋蘭州 寄在鳴沙界,九姓所處。戶一千三百四十二,口五千一百八十二

  燕山州 在溫池縣界,亦九姓所處。戶四百三十,口二千一百七十六

  燭龍州 在溫池界,亦九姓所處。戶一百一十七,口三百五十三。

  鹽州下 隋鹽川郡。武德元年,改為鹽州,領五原、興寧二縣。其年,移州及縣寄治靈州。四年,省興甯入五原縣。貞觀元年,廢鹽州五原縣入靈州。二年,平梁師都,複於舊城置鹽州及五原、興寧二縣,隸夏州都督府。其年,改為靈州都督府。天寶元年,改為五原郡。乾元元年,改為鹽州。永泰元年十一月,升為都督府。元和八年,隸夏州。舊領縣二,戶九百三十二,口三千九百六十九。天寶,戶二千九百二十九,口一萬六千六百六十五。在京師西北一千一百里,至東都二千一十裡。

  五原 隋縣。武德元年,寄治靈州。貞觀元年省,二年複置

  興甯 龍朔三年置。

  豐州下 隋文帝置,後廢。貞觀四年,以突厥降附,置豐州都督府,不領縣,唯領蕃戶。十一年廢,地入靈州。二十三年,又改豐州。天寶元年,改為九原郡。乾元元年,複為豐州。領縣二,戶二千八百一十三,口九千六百四十一。在京師北二千二百六裡,至東都三千四十四裡。

  九原 永徽四年置

  永豐 隋縣。武德六年省,永徽元年複置。

  會州上 隋會寧鎮。武德二年,討平李軌,置西會州。天寶元年,改為會寧郡。乾元元年,複為會州。永泰元年,昇為上州,領縣二,戶四千五百九十四,口二萬六千六百六十二。去京師一千一百里,至東都二千一百里。

  會甯 隋涼川縣。武德二年,改為會寧

  烏蘭 後周縣,置在會甯關東南四裡。天授二年,移於關東北七裡。

  宥州 調露初,六胡州也。長安四年,並為匡、長二州。神龍三年,置蘭池都督府。仍置六縣以隸之。開元十年,複分為魯、麗、契、塞四州。十一年,克定康待賓後,遷其人于河南、江淮之地。十八年,又為匡、長二州。二十六年,自江淮放回胡戶,於此置宥州及延恩、懷德、歸仁三縣。天寶元年,改為寧朔郡。至德二年,又改為懷德郡都督府。乾元元年,複為宥州。寶應後廢。元和九年,複於經略軍置宥州,郭下置延恩縣。十五年,移治長澤縣,為吐蕃所破。長慶四年,夏州節度使李祐複置。領縣三,戶七千八十三,口三萬二千六百五十二。去京師二千一百里,去東都三千一百九十裡。

  延恩 開元二十六年,以廢匡州置,後隨州移徙

  歸仁 舊蘭池州之長泉縣。開元二十六年,置歸仁縣

  懷德 開元二十六年,以廢塞門縣置。

  勝州下都督府 隋置勝州,大業為榆林郡。武德中,平梁師都,複置勝州。天寶元年,複為榆林郡。乾元元年,複為勝州。領縣二,戶四千一百八十七,口二萬九百五十二。去京師一千八百三十裡,至東都一千九百五裡。

  榆林 隋舊

  河濱 隋榆林郡地。貞觀三年,置雲州於河濱,因置河濱縣。四年,改為威州。八年廢,河濱屬勝州。

  麟州下 天寶元年,王忠嗣奏請割勝州連穀、銀城兩縣置麟州,其年改為新秦郡。乾元元年,複為麟州,領縣三,戶二千四百二十八,口一萬九百三。去京師一千四百四十裡,至東都一千九百五裡。

  新秦 天寶元年,分連穀、銀城二縣地置

  連穀 舊屬勝州,天寶元年來屬

  銀城 舊屬勝州,天寶元年來屬。

  安北大都護府開元十年,分豐、勝二州界置瀚海都護府。總章中,改為安北大都護府。北至陰山七十裡,至回紇界七百里。舊領縣一,戶二千六,口七千四百九十八。去京師二千七百里,至東都二千九百里。在黃河之北。

  陰山 天寶元年置。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