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 | 上頁 下頁 |
神宗朝孔子廟庭配饗 |
|
熙寧七年十二月庚寅,判國子監常秩等乞立孟軻、揚雄像於孔子廟庭,仍加爵號。又乞追尊孔子以帝號。詔兩制與國子監、禮院官同詳定。後不果行。 翰林學士楊繪以為加帝號非是。當求繪議,附見於此。范祖禹志繪墓雲:「繪言不必追尊。」 元豐二年正月己醜,京兆府學教授蔣夔言:「春秋釋奠,以孔子為先聖,顏子為先師。先聖之樽在西,先師之樽在東。肆祭器,實牲體,盥手、濯爵、奠幣、讀祝、拜跪、登降、進退之節,與孔子無少異。而九人之像坐於兩旁,樽酒豆肉不及。且孔子,師也。顏子雖大賢,與九人者,徒也。乞下臣議,欲禮官薦享祝獻,顏子降於孔子,九人降于顏子,以正開元之失禮。」詔禮院詳定。禮官言:「唐顯慶二年,長孫無忌議,案永徽之令,改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漢、魏以來,取捨各異。顏回、夫子互作先師,宣父、周公迭為先聖。今看詳孔子、顏子稱號,歷代各有據依,難輒更改。配享、正享,禮意本一;儀物祝獻,亦難降殺。所乞進九人,亦在祀典,蓋州縣舊釋奠儀,未有十哲從祀之文。檢會《熙寧祀儀》,十哲皆為從祀,各設籩二、豆二、俎、簠、簋、爵各一,命官分獻,一尊而止。乞自今三京及諸州文宣王廟十哲像,春秋釋奠,並准《熙寧祀儀》。」從之。 七年五月壬戌,詔:「自今春秋釋奠,以鄒國公孟軻配食文宣王,設位於兗國公之次。荀況、揚雄、韓愈以世次從祀於二十一賢之間,並封伯爵:況蘭陵,雄成都,愈昌黎。」初,晉州州學教授陸長愈言:「近封孟軻為鄒國公,謂宜春秋釋奠,與顏子並配。」下太常,而太常少卿葉均、博士盛陶、王古、楊傑、辛公佑以謂:「凡配享從祀,皆孔子同時之人。今以孟軻並配,非是。」禮部看詳:「唐貞觀二十一年詔,以漢伏勝、高堂生、晉杜預、范寧之徒二十一賢與顏子俱配享孔子廟堂,至今猶為從祀,豈必其同時之人也?孟子于孔聖之門,當在顏子之列。至於荀況、揚雄、韓愈,皆發明聖人之道,有益學者。未及配食,誠為闕典。伏請自今春秋釋奠,以鄒國公孟子配食,荀況、揚雄、韓愈並以世次先後,從祀于左邱明等二十一賢之間。案:左邱明至范寧等二十一人並封伯爵,乞荀況、揚雄、韓愈亦封伯爵。自國子監及天下至聖文宣王廟,皆塑鄒國公像,其冠服同兗國公。仍畫荀況等像於從祀之列,荀況在左邱明之下,揚雄在劉向之下,韓愈在范寧之下。冠服各從封爵。」均等又以為非是。禮部言:「均等援據不經,無足取者。」於是從禮部議,而有是詔。又詔學士院修撰贊文。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