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 | 上頁 下頁
真宗崇奉五嶽


  大中祥符二年八月,秘書丞董溫其上言:「漢以霍山為南嶽,望令壽州長吏春秋致祀。」詔禮官與崇文院檢討詳定。上奏曰:「按《爾雅》雲:『江南衡山。』注雲:『霍山為南嶽。』注雲:『即天柱山,潛水出此。』則非特霍山為南嶽。舜五月南巡狩,周之王制,皆以衡山為南嶽,惟漢武帝以衡山遼遠,取讖緯之說而祭潛霍。至隋,複以衡山為南嶽。況奉祀巳久,國家疆宇複廣,難以改制。其霍山如有祈請及特致祭,即委州縣奉行。」從之。

  四年正月,上祀汾陰回。二月乙丑,次河中,加號西嶽金天王曰順聖金天王,遣鴻臚少卿裴莊祭告。己巳,次華陰縣。庚午,謁順聖金天王廟,群臣陪位。廟垣內外列黃麾仗,遣官分奠廟內諸神。

  五月乙未,詔加上東嶽曰天齊仁聖帝,南嶽曰司天昭聖帝,西嶽曰金天順聖帝,北嶽曰安天元聖帝,中嶽曰中天崇聖帝,命翰林學士李宗諤、龍圖直學士陳彭年與禮官詳定儀注,又作《奉神述》,備紀崇奉之意。

  七月庚辰,詳定所言:「皇帝臨軒,冊五嶽。參詳舊典,無作樂之儀。」上曰:「凡大朝會,公卿出入尚作樂。且禮緣人情,宜令有司別撰樂章。」王旦曰:「冊案當於門外設次,俟入則樂作。」從之。詔丁謂、李宗諤與禮官詳定五嶽衣冠制度及崇飾神像之禮。

  九月辛卯,命資政殿學士、刑部尚書向敏中為東嶽奉冊使,兵部郎中、龍圖閣待制孫奭副之;工部侍郎、集賢院學士薛映為南嶽奉冊使,給事中錢惟演副之;翰林學士、工部侍郎、知制誥晁迥為西嶽奉冊使,刑部郎中、龍圖閣待制查道副之;右諫議大夫、龍圖差閣直學士陳彭年為中嶽奉冊使,光祿少卿沈繼宗副之。其玉冊如宗廟諡冊之制。

  據李攸編《本朝事實》雲:冊用瑉玉,長尺二寸,闊一尺二分,量文之多少,聯以金繩,首尾結締,前後四枚,刻龍縷金,若捧護之狀。藉以綿褥,覆以紅羅,泥金夾帊。冊匣長廣,取足容冊,塗以朱漆。金裝起突,龍鳳金鎖。匣上以紅羅繡盤龍蹙金憶覆之,承以金裝長竿床,金龍首,金魚釣籍。匣以錦緣,席錦褥。其紐紅絲為絛,以縈匣。冊案塗朱漆,覆以紅羅銷金衣。其寶門下省造。

  十月戊申,有司設五嶽冊使一品鹵簿及授冊黃麾仗於乾元門外,各依方所,又設載冊輅及袞冕輿於乾元門外,群臣朝服序班,仗衛如元會儀。上服袞冕禦乾元殿,中書侍郎引五嶽玉冊,尚衣奉禦奉袞冕升殿,上為之興。奉冊使、副班於香案前,侍中宣制曰:「今加上五嶽帝號,遣卿等持節奉冊展禮。」鹹承制再拜。奉冊使以次升,自東階受冊於御座前,降西階;副使授袞冕於丹墀,玉冊至乾元門,列黃麾仗,設登歌。奉冊于車,袞冕於輿,使、副袴褶騎從,遣官三十員前導。及門,奉置幄次,以州長吏以下充祀官。致祭畢,奉冊、袞冕置殿內。

  按《事實》又雲:在路一品已下並避路。至嶽下,禮直官引冊使等自幄次奉玉冊、袞冕由正門入,樂作,升殿,置殿室門西褥位,樂止。玉冊在前,袞冕次之,使、副並列其後。禮生再拜,應殿下官屬皆再拜,禮直官引冊使當神座前俯伏跪,稱說「太尉、具銜某奉敕加上某嶽某帝懿號、玉冊、袞冕。」言訖,興,攝中書令俯伏跪讀。

  十一月,詔加上東嶽淑明後、南嶽景明後、西嶽肅明後、北嶽靖明後、中嶽貞明後之號,仍遣官祭告。

  五年七月戊辰,新作保康門於朱雀門之東,徙汴河廣濟橋于大相國寺前,榜曰「延安」,又作橋跨惠民河,榜曰「安國」。時將建觀以奉五嶽,故辟此門。尋命修玉清官使丁謂等就奉節、致遠三營地,及填乾地之西偏興築,內侍鄧守恩董其役。

  《實錄》於八月己未書,命中使鄧守恩修五嶽觀。九月丁亥又書:初建五嶽觀于南薰門內之東偏。既雲修,又雲初建,不知何也。今從本志及《會要》聯書之。

  六年四月,幸新修五嶽觀,賜官吏器幣、工徒緡錢有差。

  七年六月庚午夜,京師新作五嶽觀東北,黑雲中見星如晝,有靈祗、旌纛、甲仗之狀,觀者喧怖。修觀使丁謂以聞,詔建道場。

  九月辛醜,幸五嶽觀,宴從官,賜兵匠緡、帛有差。翌日上樑,又命宗室、輔臣往觀,複賜許百司休務,士庶行樂。賜觀名曰「會靈」。

  八年三月甲午,上作諸岳祭告文,皆遣使刻石於廟中。

  四月戊午,丁謂言:「會靈觀頌、記,望賜禦書。」從之。

  八月癸未,陳州言知州、樞密直學士、禮部尚書張詠卒。詠臨終奏疏言:「不當造宮觀,竭天下之財,傷生民之命。此賊臣丁謂誑惑陛下。乞斬謂頭置國門,以謝天下,然後斬詠頭,置丁謂之門以謝謂。」上亦不以為忤雲。乙未,以林特兼管勾會靈觀事。

  十一月丁巳,上幸會靈觀,宴近臣于祝禧殿,賜兵匠緡錢有差。

  九年正月丙辰,置會靈觀使,以參知政事丁謂為之,仍加刑部尚書。己未,上詣會靈觀焚香,命有司以朝拜之禮為式。

  五月丙辰,以景靈宮會靈等成,群臣稱賀。

  會靈觀宇區數,本志闕之。當考。

  六月戊寅,幸會靈觀酌獻,宴從官于祝禧殿。

  七月丙辰,謁會靈觀。

  八月丙子,置會靈觀副使,以翰林學士李迪為之。又置判官,以知制誥樂黃目為之。

  九月,命樂黃自權知開封府,改命盛度為會靈觀判官。

  天禧元年正月丙辰,幸會靈觀。

  二月戊寅,上作《會靈觀銘。》

  三月戊午,以樞密使王欽若為會靈觀使。會靈初置使,命參知政事兼領,於是王曾次當為之。欽若方挾符瑞固恩寵,意欲得此,曾因懇辭焉。上頗不懌,謂曾曰:「大臣宜傅會國事,何遽自異耶?」曾頓首謝曰:「君從諫為明,臣盡忠為義。陛下不知臣駑病,使待罪政府;臣知義而已,不知異也。」

  十二月。初,加上五嶽帝號,有冊無寶。是歲,始詔刻玉。丁亥,令會靈觀使王欽若奉安於本殿。

  三年二月丙辰,宰相王欽若上《會靈志》百卷,上制敘,名《五嶽廣聞記》。

  四月甲午,幸會靈觀。

  仁宗皇祐五年正月丁巳,會靈觀火,居宇神像悉被焚,獨三聖禦容得存。乃詔權奉安于景靈宮,更名集禧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