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 | 上頁 下頁
太宗朝釋老


  太平興國七年六月。唐自元和以後,不復釋經。江南始用兵之歲,有中天竺摩伽陀國僧法天者至鄜州,與河中梵學僧法進共釋經義,如出《無量壽》、《尊勝》二經十佛贊法進筆受綴文,知州王龜從潤色之,遣法天、法進獻經闕下。太祖召見慰勞,賜以紫方袍。法天請游名山,許之。上即位五年,又有北天竺迦濕彌羅國僧天息災、烏鎮曩國僧施護繼至。法天聞天息災等至,亦歸京師。上素崇尚釋教,即召見天息災等,令閱乾德以來西域所獻梵經。天息災等皆曉華言,上遂有意翻譯,因命內侍鄭守鈞就太平興國寺建譯經院。是月院成,詔天息災等各譯一經以獻,擇梵學僧常謹、清沼等與法進同筆受綴文,光祿卿湯悅、兵部員外郎張洎參詳潤色之。

  七月癸卯,幸譯經院,盡取禁中所藏梵書,令天息災等視藏錄所未載者翻譯之。

  《實錄》、本紀皆不書,今據本志及《會要》追記之。

  八年十月甲申,上以新譯經五卷示宰相,因謂之曰:「浮屠氏之教,有裨政治,達者自悟淵微,愚者妄生誣謗。朕於此道,微究宗旨。凡為君治人,即是修行之地。行一好事,天下獲利,即釋氏所謂利他者也。庶人無位,縱或修行自苦,不過獨善一身。如梁武捨身為寺,家奴百官率錢收贖,又布發於地,令桑門踐之,此真大惑,乃小乘偏見之甚,為後代笑。為君者撫育萬類,皆如赤子,無偏無黨,各得其所,豈非修行之道乎?雖方外之說,亦有可觀者。卿等試讀之,蓋存其教,非溺於釋氏也。」趙普曰:「陛下以堯舜之道治世,以如來之行修心,聖智高遠,洞悟真理,固非臣下所及。」是歲,賜譯經院額曰傳法,令兩街選童子五十人,就院習梵學字,從天息災等所請也。

  雍熙二年十月丙午,以天竺僧天息災為譯經三藏明教大師,施護為傳教大師,並授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仍月給俸祿。

  太平興國七年六月。先是,舒州懷寧縣有老僧過民柯萼家,率萼詣萬歲山取寶。僧以杖于古松下掘得黝石,上刻志公記曰:「吾觀四五朝後,次於丙子年,趙號二十一帝。敬醮潛山九天司命真君,社稷永安。」僧忽不見。萼以石刻來獻,於是詔舒州修司命真君祠,黃門綦政敏督其役,總成六百三十區,號曰靈仙觀。

  太平興國六年十月甲午,蘇州言太乙宮成。先是,方士言:五福太乙,天之貴神也。行度所至之國,民受其福。以數推之,當在吳越分。故令築宮以祀之。

  八年五月丁巳,相州言風雹害稼。司天春官正襄城楚芝蘭上言:「京師帝王之都,百神所集。今城之東南一舍而近有地名蘇村。若於此為五福太乙作宮,則萬乘可以親謁,有司便於祗事,何為遠趨江外,以蘇台為吳分乎?」議者不能奪。丁卯,詔從芝蘭議,徙建太乙宮于蘇村,東上閤門使樂陵趙鎔督其役,仍令芝蘭及樞密直學士張齊賢同定祭法。

  十二月己未,太乙宮成,凡千一百區,命齊賢等共視之。齊賢等言:「太乙五帝之佐,天神之至貴者。請用祭天之禮殺其半,又少損之。」上令增教坊從官百人,自昏祠至明,如漢制,每歲四立日行祀禮。

  端拱二年八月。先是,上遣使取杭州釋迦佛舍利塔置闕下,度開寶寺西北隅地,造浮屠十一級以藏之。上下三百六十尺,所費億萬計,前後逾八年。癸亥工畢,巨麗精巧,近代所無也。知制誥田錫嘗上疏諫,其言有切直者,則曰:「眾以為金碧熒煌,臣以為塗膏釁血。」上亦不怒。

  錫此疏必可觀,惜其不載于史,奏議亦無。

  至道元年正月。初,端拱間,詔于昭陽門內道北建上清宮,謂左右曰:「朕在藩時,太祖特鐘友愛,賞賚不可勝計。今悉貿易,以作此宮,為百姓請福,不用庫錢也。」時王沔參知機務,奏曰:「土木之工必有勞費,不免取百姓脂膏爾。」上默然。及營繕,命中使董其役。役夫嘗不滿三千人,有司率移撥三五百人給他用。中使言於上,上曰:「有司所須之人皆要切,汝當自與計議圓融,勿令廢務。」既而數年功不就,言事者多指之,有詔中輟。後歲餘,內設道場,與道士言及之,乃複出南宮舊金銀器用數萬兩鬻於市,以給工錢,訖其役。丙辰工成,總千二百四十二區,上親為書額,車駕即日往謁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