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後漢紀校注 | 上頁 下頁
漢獻帝紀(24)


  建安五年[200年]

  春正月壬午,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謀殺曹操,發覺伏誅。

  初,承與劉備同謀,未發而備出。〔承〕謂服曰:「郭汜有數百兵,壞李傕數萬人,但足下與吾同不耳!昔呂不韋之門,鬚子楚而後高,今吾與子猶是也。」服〔曰〕:「惶恐不敢當,然兵又少。」承曰:「興事訖,得曹公成兵,不足邪?」服曰:「今京師豈有所任者乎?」承曰:「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是吾腹心辦事者。」輯、碩皆被誅。

  ①據《三國志·先主傳》注引獻帝起居注補。
  ②《史記》呂不韋傳曰:呂不韋謂子楚曰:「子不知也,吾門待子門而大。」
  ③據裴注引獻帝起居注補。
  ④《範書》獻帝紀作「越騎校尉」。而董卓傳、《三國志·先主傳》注引獻帝起居注與《袁紀》同。

  曹操攻劉備,備奔袁紹。

  二月,紹遣沮授、郭圖、淳于瓊、顏良等攻劉延于白馬,紹引兵至黎陽。

  沮授臨發,會其宗族,散貲財以與之曰:「夫勢存則威無不行,勢亡則不保一身,哀哉!」其弟宗曰:「曹公士馬不敵,兄何懼焉?」授曰:「以曹兗州之明略,又挾天子為資,我雖克伯珪,眾實疲敝,而將校主銳,軍之破敗,在此舉矣。揚雄有言曰:『六國蚩蚩,為嬴弱姬。』今之謂矣。」

  ①《三國志》袁紹傳注引獻帝傳及《範書》均作「將驕主忲」,《袁紀》恐誤。
  ②語見法言。

  夏四月,曹操救劉延,大戰,斬顏良。

  秋七月辛巳,立皇子馮為〔南〕(河)陽王

  ①據《範書》改。此即下文之南陽王也。

  壬午,南陽王薨。

  八月,袁紹將濟河,沮授諫曰:「勝負變化,不可不詳。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克獲,還迎不晚;設其有難,眾不可還。」紹不從。授臨濟歎曰:「上盈其志,下務其功,悠悠黃河,吾其反乎?」遂以疾辭。紹恨之,乃省其所部,並屬郭圖,遂軍官渡。

  紹眾盛,操軍大懼,與荀彧書,議欲還許以引紹。彧報曰:「紹聚官渡,欲與決勝負。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制,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且紹布衣之雄,能聚人而不能用也。以公神武明哲,而奉以大順,何向而不濟!今軍食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間也。是時劉、項莫能先退,先退者勢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眾,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能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操從之。

  劉備去袁紹,南奔汝南。

  九月庚子朔,日有蝕之。詔公卿各上封事,靡有所諱。

  ①《範書》、《續漢志》均作「庚午」,《袁紀》誤。

  袁、曹相持於官渡。孫策欲襲許,迎乘輿。部署未發,為許貢客所害。

  先是吳郡太守許貢為策所殺,其小子與客謀報曰:「孫策勇銳,若多殺人於道,策必自出,則可擒也。」客從之,乃殺人于江邊。策聞之怒,單騎自出,客刺傷之。將死,謂張昭曰:「中國亂,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可觀成敗。公等善輔吾弟!」呼權,佩以印綬曰:「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任賢使能,各盡其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初,策在吳與張昭論曰:「今四海未定,當以武平之耳。」吳人陸績年少,在坐末大聲言曰:「昔管夷吾相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不用兵車。孔子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今諸君不務道德懷取之術,而唯尚武,績雖童蒙,竊所未安也。」昭等異焉。

  ①見《論語》季氏。

  績容貌雄壯,博學多識,星曆算數,無不該覽。及權統事,辟奏曹掾。以直道見憚,出為郁林太守,加偏將軍。績意在儒雅,非其志也,雖在軍旅,著述不廢。作渾天圖,注易釋玄,皆傳於世。預自知亡日,乃為辭曰:「有漢志人,吳郡陸績,幼敦詩書,長翫禮易,受命南征,遘疾逼厄,遭命不永,鳴呼悲隔!」又曰:「從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車同軌,書同文,恨不及見也。」

  ①開元占經卷六十七載之。
  ②隋志曰:周易十五卷,吳郁林太守陸績注。新舊唐志均作十三卷。原本已佚,現存明姚士粦所輯陸氏易解一卷。又隋志載揚子太玄經十卷,陸績、宋衷注。新舊唐志均作十二卷。亦佚。

  十一月甲子,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紹師大潰。

  沮授為操軍人所執,授大呼曰:「授不降也,為所執耳。」操與之有舊,逆謂之曰:「分野殊異,遂用阻絕,不圖今日乃相擒也。」授對曰:「冀州失策,以取奔北。授智力俱困,宜其見擒。」操曰:「本初無謀,不相用計,今喪亂過紀,國家未定,當相與圖之。」授曰:「叔父、母弟,懸命袁氏,若蒙公靈,速死為福。」公歎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也。」遂舍而厚遇之。頃之,謀歸袁氏,操殺之。

  ①「公」字蔣本原闕,據黃本、南監本補,然據上文,恐當以作「操」為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