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後漢紀 | 上頁 下頁
漢明帝紀(10)


  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

  春二月,上耕于藉田,賜觀者食。有一諸生蒙首而言曰:「善哉,太公之遇文王也。」上使人報之曰:「生非太公,予亦非文王。」

  夏四月辛巳,幸滎陽,巡河渠,作水門,遂至太行,幸上黨。

  冬十月甲辰晦,日有食之。詔有司陳便宜,靡有所諱。刺史太守詳理冤獄,存恤鰥寡,勉思所蒞焉。

  十二月,楚王英謀反。

  初,郭後生東海恭王強、沛獻王輔、濟南安王康,阜陵質王延、中山簡王焉;陰後生明帝、東平獻王蒼、臨淮王衡、廣陵思王荊、琅邪孝王京;許姬生楚王英,號楚太后,世祖無寵。英最小,自帝為太子時,英獨歸附上,上特親愛之,數加賞賜。英好遊俠,交通賓客,晚節喜黃老,修浮屠祠。八年,上臨辟雍,禮畢,詔天下死罪得以縑贖。英遣郎中令詣彭城曰:「臣托在藩蔽,無以率先天下,過惡素積,喜聞大恩,謹上黃縑二十五匹、白紈五匹,以贖其愆。」楚相以聞,詔曰:「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有何嫌懼,而贖其罪。」因還其贖。

  男子燕廣告英與顏忠、王平等造圖書,謀反。有司奏英大逆不道,請誅。上以至親不忍,徙丹陽涇縣,陽沐邑五百戶,英男女為侯、公主者,食邑如故,楚太后留楚,宮婢、才人、鼓吹從英者無限,皆乘輜軿,帶持兵馬,行道射獵,極意歡娛。遣大鴻臚持節護送英丹陽。

  浮屠者,佛也,西域天竺國有佛道焉。佛者,漢言覺,將以覺悟群生也。其教以修善慈心為主,不殺生,專務清淨。其精者號為沙門。沙門者,漢言息心,蓋息意去欲而歸於無為也。又以為人死精神不滅,隨複受形,生時所行,善惡皆有報應。故所貴行善修道,以煉精神而不已,以至無為而得為佛也。佛身長一丈六尺,黃金色,項中佩日月光,變化無方,無所不入,故能化通萬物而大濟群生。

  初,帝夢見金人長大,項有日月光,以問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其形長大。陛下所夢,得無是乎?」於是遣使天竺,而問其道術,遂於中國而圖其形象焉。有經數千萬言,以虛無為宗,苞羅精麤,無所不統,善為宏闊勝大之言,所求在一體之內,而所明在視聽之外,世俗之人,以為虛誕,然歸於玄微深遠,難得而測,故王公大人觀死生報應之際,莫不矍然自失。

  是歲匈奴頻犯塞,中郎耿秉上書曰:「中國虛費,邊陲不寧,其患專在匈奴,以戰去戰可也。故君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合戰,破之以仁義,為國之寶矣。」天子內有圖匈奴志,陰納秉言,乃召入見,使具陳其狀。上善其言,以為可任將帥,拜謁者僕射,每公卿論邊事,秉輒預其議。

  頃之,太僕祭彤、虎賁中郎將馬庚、顯親侯竇固、下博侯劉張、好畤侯耿忠等俱見議兵事。秉以為:「孝武時,始事匈奴,匈奴援引弓之類,並左衽之屬,故不可得而制也。漢既得河西四郡,及居延、朔方,徙民以充之,根據未堅,匈奴猶出為寇。其後羌胡分離,四郡堅固,居延、朔方不可傾拔,虜遂失其肥饒畜兵之地,惟有西域,俄複內屬,呼韓邪單于請款塞,是故其勢易乘也。今有南單于,形勢相似,然西域尚未內屬,北虜未有亹作。臣愚以為當先擊白山,得夷吾,破車師,通使烏孫諸國,以斷其右臂,未可先擊匈奴也。伊吾亦有匈奴南呼衍一部,破此複為折其左角。觀往者漢兵出,匈奴輒為亂,五單于爭,未必不以五將出之故也。今可先擊白山,以觀其變,擊匈奴未晚也。」上喜秉言。議者或以為:「今兵出白山,匈奴必並兵相助,又當分其東,以離眾。」與秉計議,上更然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