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十七史百將傳 | 上頁 下頁
魏鄧艾


  鄧艾,字士載,棘陽人也。每見高山大澤,輒規度指畫軍營處所,時人多笑焉。後見司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為掾,遷尚書郎。時欲廣田畜穀,為滅賊資,使艾行陳、項已東至壽春。艾以為:「良田水少,不足以盡地利,宜開河渠,可以引水澆溉,大積軍糧,又通運漕之道。」

  乃著濟河論以喻其指。又以為:「昔破黃巾,因為屯田,積谷于許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軍出征,運兵過半,功費巨億,以為大役。陳、蔡之間,上下田良,可省許昌左右諸稻田,並水東下。令淮北屯二萬人,淮南三萬人,十二分休,常有四萬人,且田且守。水豐常收三倍于西,計除眾費,歲完五百萬斛以為軍資。六七年間,可積三千萬斛於淮上。此則十萬之眾五年食也。以此乘吳,無往而不克矣。」

  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二年,乃開廣漕渠。每東南有事,大軍興眾,泛舟而下,達于江、淮,資食有儲而無水害,艾所建也。嘉平元年,與征西將軍郭淮拒蜀偏將軍姜維。維退,淮因西擊羌。艾曰:「賊去未遠,或能複還,宜分諸軍以備不虞。」

  於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維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結營。艾謂諸將曰:「維令卒還,吾軍人少,法當來渡而不作橋,此維使化持吾,令不得還。維必自東襲取洮城。」

  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裡。艾即夜潛軍徑到,維果來渡,而艾先至據城,得以不敗。賜爵關內侯,後遷城陽太守。是時並州右賢王劉豹並為一部,艾上言曰:「戎狄獸心,不以義親,強則侵暴,弱則內附。故周宣有玁狁之寇,漢祖有平城之困。每匈奴一盛,為前代重患。自單于在外,莫能牽制去卑。誘而致之,使來入侍。由是羌夷失統,合散無主。以單于在內,萬里順帆。今單于之尊日疏,外土之威浸重,則胡虜不可不深備也。聞劉豹部有叛胡,可因叛割為二國,以分其勢。去卑功顯前朝,而子不繼業,宜加其子顯號,使居雁門。離國弱寇,追錄舊勳,此禦邊長計也。」

  又陳:「羌胡與民同處者,宜以漸出之,使居民表崇廉恥之教,塞奸宄之路。」

  大將軍司馬景王新輔政,多納用焉。遷汝南太守,所在荒野開闢,軍民並豐。遷兗州剌史。上言曰:「國之所急,惟農與戰。國富則兵強,兵強則戰勝。然農者,勝之本也。今使考績之賞,在於積粟富民,則浮華之原塞矣。」

  母丘儉作亂,遣健步齎書,欲疑惑大眾,艾斬之,兼道進軍,先趣樂嘉城,作浮橋。司馬景王至,遂據之。文欽以後大軍破敗於城下,艾追之至丘頭。欽奔吳。艾解王經圍于狄道,薑維退駐鐘提,乃以艾為安西將軍,假節、領護東羌校尉。議者多以為維力已竭,未能更出。艾曰:「洮西之敗,非小失也,破軍殺將,倉廩空虛,百姓流離,幾於危亡。今以策言之,彼有乘勝之勢,我有虛弱之實,一也。彼上下相習,五兵犀利,我將易兵新,器杖未複,二也。彼以船行,吾以陸運,勞逸不同,三也。狄道、隴西、南安、祁山,各當有守,彼專為一,我分為四,四也。從南安、隴西,因食羌穀,若趣祁山,熟麥千頃,為之垂餌,五也。賊有黠數,其來必矣。」

  頃之,維果向祁山,聞艾已有備,乃回從董亭趣南安,艾至武城山以相持。維與艾爭險,不克,其夜,渡渭東行,緣山趣上邽,艾與戰于段穀,大破之。景元四年,詔諸軍征蜀,大將軍司馬文王皆指授節度,使艾與維相綴連,雍州刺史諸葛緒要維,令不得歸。艾遣天水太守王頎等直攻維營,隴西太守辛弘等邀其前,金城太守楊欣等詣甘松。維聞鐘會諸軍已入漢中,引退還。欣等追躡于強川口,大戰,維敗走。聞雍州已塞道,屯橋頭,從孔涵穀入北道,欲出雍州後。諸葛緒聞之,卻還三十裡。維入北道三十餘裡,聞諸軍卻,尋還,從橋頭過。緒趣截維,較一日不及。維遂東引,還守劍閣。鐘會攻維未能克。艾上言:「今賊摧折,宜遂乘之,從陰平由邪徑漢德陽亭趣涪,出劍閣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餘裡,奇兵沖其腹心。劍閣之守必還赴涪,則會方軌而進,劍閣之軍不還,則應涪之兵寡矣。軍志有之曰:攻其不備,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虛,破之必矣。」

  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穀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于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先登至江油,蜀守將馬邈降。蜀衛將軍諸葛瞻自涪還綿竹,列陳待艾。艾遣子忠等出其右,司馬師纂等出其左。忠、纂戰不利,並退還,曰:「賊未可擊。」

  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

  乃叱忠、纂等,將斬之。忠、纂馳還更戰,大破之,斬瞻。進軍到雒,劉禪遣使請降。艾至成都,禪詣軍門,艾受而宥之。檢禦將士,無所虜略,緩納降附,使復舊業,蜀人稱焉。輒依鄧禹故事,承制拜禪行驃騎將軍。於綿竹築台以為京觀,用彰戰功。士卒死事者,皆與蜀兵同共埋藏。艾深自矜伐,謂蜀士大夫曰:「諸君賴遭某,故得有今日耳。如遇吳漢之徒,已殄滅矣。」

  又曰:「姜維自一時雄兒也,與某相值,故窮耳。」

  有識者笑之。

  詔曰:「艾耀威奮武,深入虜庭,斬將搴旗,梟其鯨鯢,而使僭號之主,稽首系頸,曆世通誅,一朝而平。兵不逾時,戰不終日,雲徹席捲,蕩定巴蜀。雖白起破強楚,韓信克勁趙,吳漢禽子陽,亞夫滅七國,計功論美,不足比勳也。其以艾為太尉。」

  艾言司馬文王曰:「兵有先聲而後實者,今因平蜀之勢以乘吳,吳人震恐,席捲之時也。然大舉之後,將士疲勞,不可便用,且徐緩之。留隴右兵三萬人,蜀兵二萬人,煮鹽興冶,為軍農要用,並作舟船,豫為順流之事,然後發使告以利害,吳必歸化,可不征而定也。今宜厚劉禪以致孫休,安士民以來遠人。」

  文王使監軍衛瓘喻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

  艾重言曰:「銜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惡既服,至於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宜。今蜀舉眾歸命,地盡南海,東接吳會,宜早鎮定。若待國命,往復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今吳未賓,勢與蜀連,不可拘常以失事機。兵法:進不求名,退不避罪。艾雖無古人之節,終不自嫌以損于國也。」

  鐘會、胡烈、師纂等皆曰艾所作悖逆,變釁以結。詔書檻車召艾。艾本營將士追出艾檻車,迎還。瓘遣田續等討艾,遇於綿竹西,斬之。子忠與艾俱死。

  ***

  孫子曰:「以飽待饑。」艾謂「積五年之食,則無往而不克」。

  又曰:「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艾先據洮城而薑維不能敗。

  又曰:「我專而敵分。」艾請割二國以分劉豹之勢。

  又曰:「以虞待不虞。」艾有備而姜維退於祈山。

  又曰:「出其不意。」艾行無人之地七百里。

  又曰:「毀人之國而非久。」艾兵不逾時而滅蜀。

  又曰:「進不求名,而退不避罪。」艾事不拘常而終不自嫌是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