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祖上光榮 | 上頁 下頁 |
六〇 |
|
楊靖宇伸出手時,太爺爺還很不習慣伸手與他相握,他以前也見識過,但還是第一次模仿。潘大姑娘卻仍改不了抱拳的習慣,楊靖宇倒也不挑,又向太爺爺幾人介紹了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指揮魏拯民,和政委陳翰章等人。等都落了座,太爺爺用眼睛掃了一下,竟然還有野兔肉和燒酒,楊靖宇就指著那罎子酒,笑著說:「我們有軍規,不允許喝酒的,可禮尚往來呀,既然你們熱情款待了小彭同志……」楊靖宇說著又指了指彭亮:「我們今天就破一次例!」話一說完,連同彭亮在內的幾人就笑起來,氣氛活躍,距離一下子近了不少。 許是都姓楊的緣故,且惺惺相惜,太爺爺和楊靖宇說起話來,神情言語間竟有了兄弟的感覺,相比之下潘大姑娘倒像是外人,原本不怯場的她話竟不多了,其他人跟她搭話,她也應答,可心思卻在楊靖宇和太爺爺的談話上。楊靖宇當然不能冷落這個聞名遐邇的女俠,和太爺爺聊了一會兒,他就又和潘大姑娘聊起來,還揀了兩件傳聞佳話讚歎一番,弄得潘大姑娘竟不好意思了。楊靖宇一直沒提參加抗聯的事,他們也就沒主動說,臨散席前,楊靖宇忽然說知道他們槍法好,想讓他們抽空教官兵們練練槍,兩人謙讓著就爽快地答應了。 接下來的幾天,彭亮帶著太爺爺和潘大姑娘四處轉了轉,看了他們的騎兵團,還參觀了設在宿營地內的一個兵工作坊,兩人對土方法製造的手榴彈很感興趣,在探訪醫療隊時,兩人也順便看望了那十幾個受傷的弟兄,連原本昏迷的那個弟兄都已好轉了,不由得心生佩服。兩人當然也輔導了一些官兵打槍,太爺爺熟知偽軍兵身上的惡習,潘大姑娘也是第一次體驗兵營生活,抗聯戰士的士氣高漲和訓練熱情,讓他們都耳目一新。楊靖宇仍沒提參加抗聯的事,彭亮竟也沒再提,而且彭亮也變得神秘起來,沒見他穿過軍裝,太爺爺他們來了宿營地的第六天,他又匆匆離開了。 宿營地的很多事物讓太爺爺開了眼,但部隊裡的規矩也讓他看著心煩,就比如說士兵來通報情況吧,沒進門前先要喊聲:「報告!」等進了門還要敬個禮,這才能說話,哪有他和弟兄們間直來直去的痛快。可煩是煩,沒過幾天他又模仿起來,規定弟兄們來找他都要先喊聲報告,弟兄們真就喊了,他卻又不習慣了,惹得潘大姑娘就忍不住笑。半個月過去了,那些傷員也好得差不多了,一大早起來,就見抗聯官兵都忙著拾掇東西,看樣子馬上要轉移,太爺爺他們正納悶呢,楊靖宇就派人來叫他和潘大姑娘,等見了面,楊靖宇終於談了參加抗聯的事。 楊靖宇和他們談話的主要內容,並不是要求他們馬上參加抗聯,只是希望他們認真考慮考慮,有一天他們想參加了,他會隨時歡迎,卻避而沒談他們提的條件,他們也就沒表示什麼。楊靖宇主要是想告訴他們,因得到情報,部隊要轉移去打仗了,所以,他們想跟著一起去也行,選擇就此離開也行。十幾天的共同生活,已讓兩人長了見識,聽楊靖宇這麼一說,兩人稍加思索就決定,跟著一塊兒去,也見識一下抗聯戰士在戰場上真刀真槍的表現,楊靖宇當然很高興。就這樣,太爺爺和楊靖宇一起,踏上了抗日征程,也踏上了愛心旅程。 他救下了一個孤兒,也結識了一隻野狼。 §五 那是一個轟轟烈烈的夏天,熱血伴著熱汗在體內和體外奔流,驕陽炙日下的戰火紛飛,似乎更煽情,也更殘酷。或長途奔襲,或聲東擊西,或緊急突圍,抗聯戰士們的戰鬥,都是在奔跑中進行的,一天一宿不合眼地急行軍,走上一百五六十裡地是家常便飯,有的中了暑或掉了隊,就被後援部隊所收容,太爺爺和潘大姑娘也感到吃不消,但礙著面子他們也得硬挺著,而他們手下那些沒騎馬的弟兄,大部分都掉了隊。相比之下,太爺爺他們以前翻山越嶺打鬼子,就有一番「走馬觀花」的情調了。 抗聯戰士的吃苦耐勞確實超乎了太爺爺的想像,「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的冬季情景他沒見到,可「出就打鬼子,入則抗蚊蟲」的叢林鏖戰,他倒是親眼所見並親身體會,那時的他們,寧肯去打鬼子,也不想忍受蚊蟲叮咬,解放後來東北墾荒的兵團和鍛煉的知青,也有深切體驗,且有形象描述:「蚊子瞎蠓和小咬,一天三班倒!」反正不分白天黑夜輪番進攻,一叮一個包,一咬一個坑,身上皆血淋淋。抗聯戰士們不但休息不好,還常處於忍饑挨餓的狀態,糧食本來就不多,身上的糧袋子又要堅持一段時間,每頓都是和著野菜煮稀粥喝, 但更讓太爺爺吃驚的,是抗聯戰士打起仗來的不要命,他和潘大姑娘親眼看見他們中的一個,身上捆了一捆的手榴彈,滾到鬼子的裝甲兵車下面,然後就炸響了。打上山打鬼子那天起,太爺爺和潘大姑娘也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但像這樣隨時就豁出命,還是讓他們瞠目結舌。還有一次,楊靖宇的幾千人和一千多鬼子兵遭遇,楊靖宇就想吃掉他們,可打著打著,敵人忽然派來十幾架飛機增援,一時間抗聯戰士死傷慘重,楊靖宇便下令與鬼子兵拼刺刀,戰士們便奮不顧身地怒吼著沖了上去,鬼子的飛機就束手無策了。 那真是一場野獸般地廝咬,大刀砍去了半拉腦袋,砍瞎了眼睛,刺刀捅進了胸膛,捅進了喉嚨,就連嘴巴都用上了,咬下了半個鼻子,吞下了一隻耳朵,看得戰壕裡的太爺爺和弟兄們熱血沸騰,不寒而慄,是楊靖宇沒讓他們上,知道他們沒有拼刺刀的經驗。太爺爺當時也很困惑,他看得很真切,在抗聯戰士上了刺刀的同時,鬼子兵也上了刺刀,而且還把子彈都退了膛,抗聯戰士當然沒子彈退膛,所以沖到近前一排槍打去,鬼子兵就倒了一片,然後才會沖進去展開白刃戰,這一點上,鬼子兵倒不像孬種,難道真是他們信奉武士道的緣故? 事後,太爺爺跟楊靖宇提起他心中的困惑,楊靖宇就給了他一個答案:「不完全是武士道精神,絕大部分鬼子兵配備的武器都是三八大蓋,這種槍雖然性能安全可靠,射程遠,精度也高,但它也有很大的缺點,就是發槍時後坐力太大,射速較慢——每次單發前要退出彈殼再上膛,也就是拉一次槍栓才能再打一槍,鬼子兵喜歡嚴守教條,其步兵操點規定在六步內不許射擊,只能拼刺刀,因為在六步之內,若遭遇了長槍刺和大刀片,退膛上彈很可能已來不及了,恐怕腦袋就被削掉了。」 太爺爺對抗聯隊伍的節省也印象深刻,他帶著弟兄曾和第一方面軍的一個營去劫鬼子兵的運輸車,這方面他和潘大姑娘倒有豐富的經驗,進行的很順利,但他們很失望的是,他們劫下的是兩車鬼子兵的衣服,按以往的習慣,對鬼子兵的制服他們是不屑使用的,准一把火燒掉,可同去的抗聯戰士卻高興得不得了,非要運回去,說又可解決一部分冬季棉衣的料子了。還有就是彈藥的使用,抗聯的很多裝備都是蘇聯給的,但根本不夠用,那時黑市的子彈價格又很高,有十塊大洋一顆的記錄,他們根本買不起,所以靠從敵人手裡奪的同時,他們也千方百計地對子彈進行深加工,提高利用率,他們的舉動,連經驗豐富的潘大姑娘看在眼裡,也自歎弗如。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