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遠東朝鮮戰爭 | 上頁 下頁
一四七


  ※第七章 誰能在戰爭中取勝

  §范弗裡特將軍:歡迎共軍進攻!

  聯合國軍前沿無線電監聽記錄:監聽時間:3月30日。

  地點:洪川北205高地。

  來源:中國軍隊漢語電話。

  內容:今天的伙食有無困難?

  聯合國軍在北進的同時一直在探測中國軍隊可能發動「大規模反擊作戰」的跡象。

  就在第四次戰役中國軍隊向北撤退的時候,推獨彭德懷的指揮部在向南推進。現在,彭德懷的指揮部幾乎位於接敵的前沿,敵機不斷地在頭頂飛過,可以清晰地聽到前沿阻擊戰鬥的炮聲。

  春天來了,儘管戰場上的春天來得是那樣地遲緩,但斑駁的野花和細嫩的野草已鋪佈滿彈坑的山巒,灌木枝頭上掛滿鵝黃色的初葉,山谷中吹來的風也變得溫和了起來。

  1951年4月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黨委第五次擴大會議在朝鮮金化東北幾公里處的一個叫上

  甘嶺的地方召開。

  這是一個巨大的廢棄金礦礦洞。數十個炮彈箱壘成的會議桌擺在礦洞的中央。參加會議的除了志願軍指揮機關的首腦之外,還有先期入朝的中國九個軍的軍政主官,以及剛剛入朝的第三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副政委杜義德,第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政委李志民等領導。北朝鮮方面的人民軍領導列席會議。

  中國人民志願軍所有的高級軍事指揮官,都集中在這個礦洞裡了。

  這些指揮官中,有一些彭德懷並不熟悉,但是,高級軍事指揮官們沒有一個不認識彭德懷的。彭德懷看著壯大了不少的指揮官的隊伍,打趣地說:「美帝國主義糾集了十五國的軍隊組成了聯合國軍,我看咱們也可以說是個『聯軍』,來自祖國的各個地區,咱們一個兵團管轄的地區,就比他們一個國家大得多!」

  彭德懷的心情隨著國內補充部隊的到來而有了好轉。在兩個月以來的艱苦阻擊和焦急的盼望中,第三兵團和第十九兵團的六個軍終於到達前線了,加上原來參戰的九個軍,以及炮兵、鐵道兵、後勤部隊和技術兵種,中國人民志願軍軍隊在朝鮮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70多萬人。

  只要有了人,什麼都好辦了。

  在對人的能力的認識上,杜魯門不如在亞洲生活了14年的麥克阿瑟瞭解中國人。華盛頓的那些高級幕僚們所認為的「中國人可能也認為現在是戰爭停下來的時機」的判斷完全是主觀臆測。中國人不但不會認為戰爭應該停下來,而且正在準備一次自朝鮮戰爭爆發以來規模最大的戰役。即使在中國軍隊被動撤退的那些腥風血雨的日子裡,打一個更大規模的戰役,消滅更多敵人的夢想就已經縈繞在毛澤東和彭德懷的心中了。

  沒有什麼力量能阻止中國人頑強展現其特有的民族性格。

  沒有較量到最後決不停止,而且永遠也不會認輸。美國人在遠東的朝鮮半島上竟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才明白了這一點。

  志願軍黨委擴大會議首先總結了第四次戰役的得失。

  第四次戰役,歷時87天,中國軍隊邊打邊撤退,一直撤退到現在的三八線以北,在運動防禦中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中國官兵用血肉之軀頑強地遲滯了美軍在空前規模的現代化殺傷武器的掩護下的進攻,令美軍的北進攻擊平均每天付出900人的代價才能前進1.3公里。但是,中國軍隊在第四次戰役中的教訓也是很多的,簡單地說就是:一、朝鮮戰爭將是個艱苦的長期的戰爭,「速勝」的思想是可怕而有害的;二、在美軍的現代化裝備面前,中國軍隊固守防禦是困難的,必須進行積極的運動防禦。

  認識到這兩點,足以說明中國軍方在戰爭中頭腦的清醒。

  且不說中國軍隊在其保障士兵基本生存與戰鬥所需物資上的困難,僅僅從部隊的機動性能上看,其機動手段與美軍相差甚遠。進攻中,中國軍隊攻擊手段一成不變,在運動防禦中為避免出現崩潰就每每保持相當縱深的陣地配置,而不能隨意撤守,由此,美軍依靠機械化的速度所達成的突擊便會令中國軍隊陷入被動,這種現實對於中國軍隊來講是一個深刻的矛盾,因為即使是在認識到之後,中國軍隊依舊沒有總結出實用的對應方法,於是,這導致了中國軍隊在思想上根本忽視了這種狀況,而在未來的戰爭進程中依舊犯下了同樣的錯誤。

  對第五次戰役的討論開始了。

  當面聯合國軍的前線兵力為14個師、3個旅,再加上3個南朝鮮師,共近30萬人。至於敵人到達三八線後是否繼續大規模北進,儘管中國方面收到了美國方面發出的某種和談的信號,但是毛澤東和彭德懷根據多年對敵鬥爭經驗所得出的對敵人本質

  的判斷是根深蒂固的,那就是立地成佛的敵人是沒有的。但是,目前的戰場也許會出現三種情況:如果聯合國軍繼續大規模北進,對中國軍隊正在準備的反擊作戰最有利,因為聯合國軍如果深入北進,其戰線狀況就便於中國軍隊利用其間隙穿插分割。

  如果聯合國軍小進而主力停止,那麼對中國軍隊的目前有利,因為中國軍隊完全有能力阻擊北進的小規模之敵而再爭取一段戰役的準備時間。如果聯合國軍就此不再北進了,反而不好了,因為美軍一旦決心停下來並且形成堅固的防禦線,中國軍隊要想反擊,就等於打的不是運動殲敵而是對美軍陣地的攻堅,這是最沒有勝利把握的一種戰場情況。

  可是,李奇微始終沒有放鬆對中國軍隊可能反擊的警惕,他使用的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北進政策。部隊推進的速度不快,但卻十分堅決,並且戰線平推,不留間隙,即使越過了三八線依舊還是如此。這反讓彭德懷舉棋難定了。反擊作戰肯定要打,但什麼時候打為最佳戰機,怎麼打,這些問題在志願軍司令部的軍事首腦之間形成了激烈的爭論。

  副司令員洪學智堅決不同意立即進行大的戰役,他主張把聯合國軍再往北放,一直放到戰機形成時,也就是中國方面完全準備好了以後,再打。洪學智的理由是:如果現在就打,敵人一編,不容易達到毛主席所要求的「成建制地消滅敵人」的目的。

  而把聯合國軍放進來,中國軍隊可以採取攔腰截斷的戰術,解決問題會順利一些。況且現在新部隊剛入朝,沒有立即投入大戰役的思想準備。

  彭德懷打斷了洪學智的話:「我們不能再退了,把敵人放進鐵原、金化以北壞處很多。鐵原是平原,是很大的開闊地,敵人坦克沖進來,對付起來很困難。另外,敵人進來,我們在物開裡附近儲藏的很多物資和糧食怎麼辦?不行,不能把敵人放進來,還得在鐵原、金化以南打!」

  副司令員鄧華也傾向于洪學智的意見:「洪副司令的意見有道理,應該把敵人放進來打。目前,第三兵團和第十九兵團剛入朝,第九兵團也剛剛往前開進,地形都不熟悉,行動十分倉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