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西行漫記 | 上頁 下頁
四八


  這時候紅軍進入一個比較和平的成長時期。發展是非常迅速的。第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於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召開,中央蘇維埃政府宣告成立,我擔任主席。朱德當選為紅軍總司令。就在這個月,發生了寧都大起義,國民黨二十八路軍有兩萬多人反正,參加了紅軍。他們是由董振堂、趙博生率領的。趙博生後來在江西作戰犧牲,董振堂今天仍然是紅五軍軍長,五軍團就是由寧都起義後過來的部隊建立的。

  紅軍現在發動自己的攻勢了。一九三二年它在福建漳州打了一個大仗,佔領了這個城市。在南方,紅軍在南雄進攻了陳濟棠,而在蔣介石的戰線上,紅軍猛攻樂安、黎川、建甯和泰寧。它攻打了贛州,但沒有佔領。從一九三二年十月起,直到長征西北開始,我本人幾乎用全部時間處理蘇維埃政府工作,軍事指揮工作交給了朱德和其他的人。

  一九三三年四月,南京開始第四次,也許是敗得最慘的一次『圍剿』。⑤這一次紅軍第十仗就把敵兩個師解除了武裝,俘虜了兩個師長。敵第五十九師被部分消滅,第五十二師被全部消滅。這一仗是在樂安縣的大龍坪和橋匯打的,紅軍一舉就俘虜了一萬三千敵軍。蔣介石最精銳的部隊國民黨第十一師,接著也被消滅,幾乎全部被繳械,它的師長受了重傷。這幾仗構成了決定性的轉折點,第四次圍剿隨即結束。蔣介石當時寫信給他的戰地司令官陳誠,說他認為這次失敗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恥辱』。陳誠是不贊成搞這種圍剿的。他當時對人說,在他看來,同紅軍作戰是一種『終身職業』,也是一種『無期徒刑』。這話傳到蔣介石那裡,他就解除了陳誠的總司令職務。

  〔⑤在許多關於剿共戰爭的報道中,對於進攻蘇區的大圍剿次數,眾說紛紜。有的作者說「圍剿」共達八次之多,但是南京所進行的這幾次大動員,有些完全是防禦性的。紅軍指揮員口中只有五次大圍剿。每次直接捲入的南京軍隊兵力大致如下:第一次,一九三〇年十二月到一九三一年一月,十萬人;第二次,一九三一年五月到六月,二十萬人;第三次,一九三一年七月到十月,三十萬人;第四次,一九三三年四月到十月,二十五萬人;第五次,一九三三年十月到一九三四年十月,四十萬人(共動員了九十萬以上的軍隊進攻三個主要蘇區)。一九三二年南京沒有發動大圍剿,當時蔣介石用五十萬左右軍隊在紅區周圍設防。但這一年卻是紅軍發動大攻勢的一年。顯然南京在一九三二年的防禦活動被許多作者誤解為大圍剿了,因為南京當時是把它作為「剿共」來宣傳的。但紅軍沒有這麼談論,蔣介石也沒有。〕

  為了他的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圍剿,蔣介石動員了將近一百萬人,而且採取了新的戰術和戰略。蔣介石根據德國顧問們的建議,在第四次圍剿時就已經開始採用堡壘體系。在第五次圍剿中,他就完全依賴這個了。

  在這個時期,我們犯了兩個重大的錯誤。其一是在一九三三年福建事變中沒有能同蔡廷鍇的部隊聯合。其二是放棄了我們以前的運動戰術,而採用錯誤的單純防禦戰略。用陣地戰對付占巨大優勢的南京軍隊,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因為紅軍無論在技術上或者在精神上都不適合於陣地戰。

  由於犯了這些錯誤,由於蔣介石在圍剿中採用新的戰術和戰略,加上國民黨軍隊在數量上技術上占壓倒的優勢,到了一九三四年,紅軍就不得不努力去改變它在江西的迅速惡化的處境了。其次,全國的政治形勢也促使我們決定將主要的活動場所遷移到西北去。由於日本侵略東北和上海,蘇維埃政府早在一九三二年二月就已經正式對日宣戰。但因蘇維埃中國遭到國民黨軍隊封鎖包圍,宣戰自然不能生效。接著,蘇維埃政府又發表宣言,號召中國所有的武裝力量組成統一戰線,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一九三三年初,蘇維埃政府宣佈願在下列基礎上同任何白軍合作:停止內戰,停止進攻蘇區和紅軍,保障民眾的公民自由和民主權利;武裝人民進行抗日戰爭。

  第五次圍剿於一九三三年十月開始。一九三四年一月,在蘇維埃首都瑞金召開了第二次中華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總結革命的成就。我在會上作了長篇報告,大會選舉了中央蘇維埃政府——就是現在的這批人員。不久以後,我們就準備長征了。長征開始於一九三四年十月,在蔣介石發動他的最後一次圍剿剛好一年以後,這一年作戰和鬥爭幾乎不斷,雙方的損失都很大。

  一九三五年一月,紅軍主力到達貴州遵義。在隨後的四個月,紅軍幾乎不斷地行軍,並且進行了最有力的戰鬥。紅軍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橫渡中國最長、最深,最湍急的江河,越過一些最高,最險的山口,通過兇猛的土著居民的地區,跋涉荒無人煙的大草地,經受嚴寒酷暑、風霜雨雪,遭到全中國白軍半數的追擊——紅軍通過了所有這一切天然障礙物,並且打破了粵、湘、桂、黔、滇、康、川、甘、陝地方軍隊的堵截,終於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了陝北,擴大了目前在中國的大西北的根據地。

  紅軍的勝利行軍,勝利達到甘、陝,而其有生力量依然完整無損,這首先是由於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其次是由於蘇維埃人民的基本幹部的偉大的才能、勇氣、決心以及幾乎是超人的吃苦耐勞和革命熱情。中國共產黨過去、現在、將來都忠於馬列主義,並將繼續進行鬥爭反對一切機會主義傾向。它之所以不可戰勝,所以一定取得最後勝利,其原因之一就在於這種決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