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肉長城 | 上頁 下頁 |
一一 |
|
中國守軍正在構築工事準備堅持抗戰,突然傳來消息:國際聯盟要求中日雙方停止戰爭。5月5日,南京政府與日軍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淞滬停戰協定》。蔣介石命令第十九路軍撤離原定的第二道防線,開往福建。張治中的第五軍奉命復員。蔣介石出賣了淞滬抗戰,抗戰官兵的心情,用張治中將軍的話說,真是「不勝感慨沉痛之至」。 義勇軍有了一種凝聚力,結成強大統一的抗日武裝。 「九一八」三個字,歷經幾十度春秋,隨著歷史鏡頭的推遠,成了一個遙遠事件的標識。但是,對於當時的中國東北人,這三個字的含義,是他們切身的悲慘。大批東北人,為了避開日軍的淫威,流落到關內,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他們悲涼的處境和心中的憤懣。留在家鄉的東北人,脖子上架著日軍的刺刀,眼看著父母兄弟被殺戮,妻女姐妹被姦淫,父老鄉親被殘害。 他們難以理解的是,自己的政府,為什麼命令軍隊不去抵抗兇殘的日軍。為了不做亡國奴,他們只能依靠自己的義勇。他們心中的義,是民族存亡的大義,他們身上的勇,是用血肉之軀和武裝侵略搏殺的大勇。 亂世豪傑起四方,救國軍、自衛軍、反日總隊等各種抗日武裝風起雲湧。政府軍不抗日,民眾就自發地組成了義勇軍。 「九一八」事變過去一年,全東北就湧現出不下三十萬人的義勇軍。農民掄起大刀,軍人和警察舉起了槍,綠林隊伍,即東北人所說的「鬍子」,把武力指向日偽,知識分子也投筆從戎。東北一百五十四縣,九十三縣有義勇軍活動。 初期的東北義勇軍,打出的旗號各不相同:紅旗,綠旗,青天白日旗,還有一種旗幟用上了「反日」的創意,把白底紅圈的日本旗顛倒過來,在紅底上畫個白圈,真是五光十色,各顯神通。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民眾手挽手站起來,築成血肉的新長城。從遼河西岸到松花江畔,從長白山到興安嶺,抗日義勇軍在各處浴血奮戰。 在遼東三角地帶,鄧鐵梅領導的東北民眾抗日救國自衛軍,擁有三萬人的隊伍。吉林王德林和吳義成組織的抗日救國軍,從元宵節開始,三打敦化城,打死打傷四百多名日軍。他們又攻打額穆和蛟河,繳獲大量槍支。日軍派萬人大軍過來追擊,救國軍誘敵深入,四面圍攻,大擺口袋陣,殲滅日軍三千多人。隨後,救國軍用火攻圍殲逃敵。救國軍隨後在方正作戰,打傷日本侵華先鋒多門師團長。 在上海「一·二八」事變的同一天,本莊繁藉口吉林的抗日軍隊在哈爾濱殺了四個日本國籍的人,命令關東軍向哈爾濱進攻。 哈爾濱雖然已經存在漢奸張景惠建立的傀儡政權,但還有東北軍的八個旅,由李杜、丁超和馮憲章等旅長分別指揮,一萬五千人群龍無首。大敵當前,他們聯合成立吉林省自衛軍總司令部,推舉李杜為總司令,積極備戰。 2月1日晚約8點鐘,兩列滿載日軍的火車徐徐開進雙城站。日軍整隊下車,烤火取暖。趙毅旅長指揮埋伏的部隊突然從三面發起猛攻,將日軍困在站台上下,打死打傷幾百名日軍。同時,自衛軍在雙城附近全殲偽軍劉寶林旅。 第二天,日軍出動飛機、裝甲車和坦克,向哈爾濱南郊逼近。3日,自衛軍在市郊與日軍激戰。李杜、馮占海和宮長海等旅長帶隊衝鋒陷陣,爭先殺敵。 4日,日軍發動總攻,李杜上前線指揮作戰。由於丁超等人沒有做好防禦準備,在日機轟炸和坦克猛衝之下,自衛軍只能利用民房和斷牆節節抵抗,結果被日軍分割包圍,損失慘重。5日,日軍再次發動攻勢,雙方在市區展開巷戰。自衛軍苦戰不支,只好棄守哈爾濱,向賓縣和巴彥方向撤退。 日軍佔領了哈爾濱,意味著日本關東軍只用四個月零十八天,就佔領了東北全境,其面積相當於日本本國面積的三倍。 在蔣光鼐命令淞滬守軍撤退到第二道防線的同一天,偽東北行政委員會發表《建國宣言》,宣佈成立偽滿洲國。幾天後,就任了偽滿洲國「執政」的溥儀,在長春與本莊繁簽署密約,讓日本政府操縱中國東北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一切大權。同一天,國民政府外交部照會日本駐中國大使,聲明絕對不承認偽滿洲國。 瑞金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發佈了《對日戰爭宣言》。中共滿洲省委號召人民武裝起來,驅逐日本侵略者,打倒偽滿洲國。 日本關東軍為了鞏固對東北的統治,瘋狂地、次數密集地「討伐」抗日武裝力量。他們向馬占山的部隊發動總攻,在襲擊安固鎮以後,造謠說馬占山已經戰死。關東軍把蘇炳文的部隊打得彈盡糧絕,迫使他們和馬占山的部隊都退到蘇聯境內。 1932年9月15日夜裡,抗日義勇軍襲擊了日本霸佔經營的撫順煤礦,殺死了楊柏堡礦礦長渡邊寬一。淩晨,日軍包圍了平頂山村莊,把全體村民趕到村西南的窪地裡。日軍的汽車上和山坡上佈滿了機關槍。三千多名礦工和平民剛剛站定,機槍子彈從四面八方掃射過來。一個小時的屠殺,殺得屍橫遍地。有人呻吟蠕動,日軍便用刺刀捅死。日軍還用汽油將全村房屋燒毀。隨後,日軍在平頂山附近的栗家溝屠殺了一百三 十多人,又在東千金寨和西千金寨屠殺了幾十人。第二天,日軍將平頂山被害群眾的屍體全部燒毀。 沒有統一起來的義勇軍,不斷遭到日軍野蠻的鎮壓。到1932年底,一支又一支義勇軍被擊潰,將領們死的死、逃的逃、散的散、降的降,剩下的極度彷徨和混亂。 顯然,義勇軍需要一種凝聚力,才能結成統一的強大的武裝。中國共產黨在東北的組織,積極地行動起來,將一支支義勇軍重新組合,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各地義勇軍的實力,隨之而急速地增強。 老百姓有一首歌謠,概括地唱出了當時的實況: 九一八,大炮響,鬼子兵,占瀋陽。蔣介石下令不抵抗,扔下百姓遭了殃。不是下令要勞工,就是強征出苛糧。逼得人們沒活路,上山去找大老楊。 歌謠裡所說的「大老楊」,便是抗日將領楊靖宇。在東北老百姓心裡,「大老楊」就代表共產黨。 1932年6月4日,共產黨在磐石組建了一支遊擊隊。當時的遊擊隊缺乏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意識,大搞打土豪分田地,侵犯了中小地主的利益,他們在與日偽軍戰鬥的同時,還要和一些地主武裝和山林隊伍打仗。 作戰經驗也是遊擊隊所缺乏的。領導人從私塾先生那里弄來一本《孫子兵法》,當作學習打仗的教材。他們經常聚在油燈下,閱讀這本已經發黃的老書。 遊擊隊也缺乏武器,連政委楊佐青都沒有槍。朝鮮人李紅光特別仗義,要把自己的手槍送給他,楊佐青婉謝不收。李紅光心裡不安,獨自一人跑到一個地主家,繳了一支嶄新的小手槍,贈送給楊佐青。 磐石的遊擊隊等著省委解決他們的困難,省委給他們派來一個大能人,就是日後被日本人稱為「山林之王」的楊靖宇。不久,楊靖宇擔任了這支遊擊隊的政委。他將遊擊活動區擴大到周圍的伊通、樺甸和雙陽等地。 在「九一八」兩周年的那一天,楊靖宇的部隊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