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國殤 | 上頁 下頁
六四


  張治中回答:「在蘇州。」

  電話裡又問:「為什麼到蘇州?」

  張治中便說道:「為著左翼作戰,親到嘉定會羅卓英,聽說顧墨三到蘇州來了,所以來同他商量問題。」

  電話裡又大聲地叫,「為什麼商量?兩天找你不到,跑到後方來了!」

  張治中越聽越不對勁,越聽越氣憤,原想向老蔣說個明白,討回些公道,哪想到竟招來一頓斥責,當下語氣也變得硬了,答道:「羅卓英原來歸我指揮,我不能不去看看,我不知道他已劃歸15集團軍陳辭修指揮了!」

  蔣介石看來氣更大,不問前後原因,只是嚴厲地責問:「為什麼到蘇州?為什麼到蘇州?」

  張治中再也耐不住了,終於頂了起來:「委員長你說應該怎麼辦?我是到蘇州與顧墨三商量問題的。我一直在前方,委員長究竟怎麼樣?」

  話未說完,就聽蔣介石吼道:「你究竟怎麼樣?還問我怎樣?」

  「嗵!」電話被重重地扣上了。

  張治中手握話筒,半晌說不出一句話,嘴直哆嗦。連日來的辛勞、苦悶和委屈這時一股腦湧上心頭。「啪」地一聲,電話被他狠狠地摔在了桌上。

  9月4日,張治中致函蔣介石,懇請辭職。這之後,幾經波折近20天,張治中才接到准予辭職的命令,同時命令張治中調任大本營管理部部長。

  日軍這時也來湊趣,通過廣播說張治中因建議不被採納而且與陳誠有摩擦,所以辭職。這雖是一段不值得反駁的小插曲,但也能反映出日軍對中國對手的熟悉。

  回到南京,蔣介石似乎忘記了爭吵的那一幕,堅邀張治中吃飯。席間,張治中請示回家休養一段時間。蔣介石看來並無反對之意,連說:「好,好的。」但又像是怕張治中一去不返似的,非讓張治中先就了管理部長職後再走。

  到大本營報到之後,張治中便打點行裝,準備起程。臨行前,想到40多天來患難與共的弟兄,想到那些夕陽衰草中的碧血英魂,想到夜色蒼茫中淒然告別至今仍血戰在戰場上的熱血官兵,張治中禁不住百感交集,熱淚長流。

  一個盡忠盡職、苦戰40多天的上將,就這樣帶著一顆落漠的心和一具困乏的軀體,告別了前線。

  5.上海前線:中國軍血肉築長城

  8月下旬,日軍援兵抵達上海戰區,在沿江寬廣的戰線上全面登陸,戰局急轉直下,從8月下旬起直至9月中旬,第3戰區中國軍隊對沿江登陸的日軍進行了英勇抗擊,但因損失過大,被迫轉入防禦。

  9月6日,第3戰區新任司令長官蔣介石大元帥發佈第2期作戰計劃,「戰區以持久抗戰之目的,限制登陸之敵發展,力求收各個擊破之效。各個擊破不能達成時,則依狀況逐次後退於敵艦射程外之另設陣地,施行韌強抵抗,待後方部隊到達,再行決戰而收最後勝利。」

  蔣介石一向喜歡追求高目標,今日能退此一步實在不易,為此,白崇禧、劉裴等高級幕僚費盡了唇舌,才促使蔣後退這一步。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9月13日,日軍重藤支隊、第101師團、第9師團先後到達。

  日本上海派遣軍決定以第3、第11、及第101三個師團進攻華軍南翔至大場一線陣地,並以重藤支隊協同第1師團攻擊羅店附近中國守軍。

  14日起,敵軍在飛機、戰車和火炮掩護下向中國軍隊發起全線進攻,重點指向寶羅公路東南方。第15集團軍各師與敵在潘涇河附近淑裡橋一帶激戰,雙方損失慘重。

  17日,第18軍撤至楊家宅、陸福橋、施相公廟一線,終於制止了日軍攻勢。日軍此刻急於全面擊潰中國守軍,解決上海戰事,見消滅中國軍隊之企圖不能實現,乃改向西進攻、企圖壓迫中國軍隊後退。

  21日,針對敵情變化,蔣介石調整部署,將第3戰區中國幾十萬大軍分為右、中、左三個戰區。右翼作戰軍司令官張發奎,轄第8、第10集團軍;中央作戰軍司令官朱紹良,轄第9集團軍及第18軍、第61師,獨立第21旅;左翼作戰軍司令官陳誠,轄第15集團軍及新編成的薛嶽第19集團軍。

  左、中、右三路中國軍兵力已近70萬,在日軍面前築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線。

  23日拂曉,日軍約兩個聯隊首先對第66軍陸福橋至楊家橋間陣地發起進攻,不斷以重炮猛烈轟擊,並以戰車掩護步兵衝鋒。中國軍隊在各級長官嚴令下死守不退,與敵反復肉搏,陣地失而復得,得而復失,反復拉鋸血戰,雙方傷亡慘重。

  次日,中國軍隊在左翼作戰軍調整陣線,以江家宅、竇家弄、孟灣、頤家鎮、北店宅、太平橋、周家牌樓、萬橋、羅店南端經施相公廟、朝王廟至瀏河為主陣地;以江家宅沿蘊藻浜至陳家行,沿楊涇河、廣福、孫家宅至施相公廟為二線陣地。

  25日,日軍以兩個師團的兵力繼續猛攻,至30日拂晚進抵陸宅。該處第67師一個連苦戰數晝夜,與敵展開白刃肉搏,前仆後繼,最後僅2人生還。同日由於第77師萬橋陣地被敵突破,左翼軍各部只得按計劃撤往蘊藻浜南岸之原定第二線陣地。

  上海大戰愈演愈烈,久不能勝,攪得東京寢食難安。

  10月1日,日本首、外、陸、海四相會議經過一番激烈爭吵後,認為騎虎難下之時,只能堅持打下去,遂決定擴大侵華戰爭,制定了《處理中國事變綱要》,進一步明確「軍事行動之目的,在於使中國迅速喪失戰鬥意志。應採取適當手段使用兵力佔據要地。」

  日上海派遣軍司令官認為,由於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羅店西南戰事呈膠著狀態,從側翼包圍中國軍隊的企圖無法實現,決定改為中央突破。計劃於攻陷大場後進入蘇州河一線,消滅上海以北之華軍,然後向南翔進攻。

  松進石根大將確定新的方針後,便火速調整部署。這一變化竟使惡戰多日的上海出現了少有的沉寂。可惜的是,精疲力竭的中國軍此時也急需休整,補充一個個被打殘了的師、團,因而錯過了反擊日軍的良機。

  5日,日軍第9師團和新到達之第13師團向蘊藻浜地區發動猛攻,中日雙言激戰四晝夜,蘊藻浜屍積如山、血流成河,硬碰硬的正面交鋒使雙方都付出了慘重損失。在猛烈的進攻面前,中國守軍傷亡更大,不得不令第77、59、90、67師及第66軍教導旅撤至後方整補,由後續部隊接防。

  8日,敵強渡蘊藻浜,第8、第61師及稅警總團等部與敵激戰數日,損失慘重,未能將渡河之敵殲滅,以致日軍于黑大黃宅至東西趙家角一線構成寬約2裡之橋頭堡陣地,掩護其後續部隊南渡,並進犯大場。

  蘊藻浜失陷,大場便成了第一線陣地。

  由於大場形勢關係全域,第3戰區急令新到之廖磊第21集團軍向該方面增援,並於16日調整部署,將蘊藻浜南岸地區劃歸中央作戰軍負責。為恢復蘊藻浜南岸陣地,戰區決定對敵實施反擊。以新到之韋雲淞第48軍為1路攻擊軍,由黃港、北候宅、談家頭附近向蘊藻浜南岸之敵發起進攻,進出唐橋站、田都之線;以葉肇第66軍為2路攻擊軍,由趙宅附近向東進攻,進出楊家宅、徐家宅一線;以第98師為3路攻擊軍,由廣福南側向孫家頭、張宅一線進出;原守備各師編為1至3個突擊隊向當面之敵進攻,協助各路攻擊軍前進。

  攻擊開始後,蔣介石很快意識到日軍的強硬。

  20日,第66軍克服敵之頑強阻擊,收復三新宅、唐橋頭。但第21集團軍當面為日軍主力,21集團軍雖拼死猛衝,付出重大代價仍未獲進展。左翼第15集團軍也未得手。蔣介石深知這兩個集團軍的戰鬥力,這兩部反擊失手,說明他當初估計過高。現在失手如再不改變戰術,怕連陣地都守不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