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國殤 | 上頁 下頁
五九


  但日本海軍並不滿足於僅僅駐軍,當眼見陸軍在東北、華北大肆擴張時,海軍手便癢得難受。1937年7月,日本在上海虹口、楊樹浦駐省海軍陸戰隊約3000人,控制著進出上海的港口、要道。

  有這些日軍策應,日本陸、海軍大部隊可隨時在黃埔江岸及長江沿岸登陸。這3000名陸戰隊員人數雖少,但卻承擔著日本攻略中國的又一個作戰方向,因而備戰急急。他們利用在上海駐兵的特權,大力加強駐滬軍事設施,以虹口靶場、海軍陸戰隊本部為核心,以楊樹浦公大紗廠和滬西豐田紗廠為兩翼,大量構築了堅固據點,並在日租界日僑各大建築物內設置了眾多的掩體工事,對日僑也加強了組織與訓練,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在中國最大的都市里,在中國的土地上,日本軍人大事戰備、到處炫耀武力。有軍人撐腰,上海的日本僑民和日本浪人更加有恃無恐,四處尋釁。中國人不乏血性,豈肯眼看倭寇在中國為所欲為。雙方的對峙,更加劇了上海形勢的緊張。

  事實上,中日關係早在1年前便緊張起來。

  1936年9月23日夜,日本海軍藉口「出雲」艦水兵3人,在上海北站附近租界內被人狙擊而一死二傷的事件,下令海軍陸戰隊全部出動,在青雲路、八字橋、粵東中學、天通庵、五州公墓一帶,密佈崗哨,派隊巡邏,大有挑起事端進行報復的跡象。

  蔣介石此刻雖已萌生抗擊日軍的想法,但抗戰尚未提上議事日程,他正反復督促、並多次親赴西安部署對陝北的第6次「圍剿」。在他的授意下,南京、外交部多次出面談判,並請一些外國駐中國外交官從中緩解,希望事態得以控制。日本由於「二·二六」事件餘波未平,東京也不願事態擴大,遂接受了調停。上海事態總算被控制住了。但日本海軍似乎也從這種緊張中看出了苗頭,增加了海軍陸戰隊駐滬人數,並廣泛收集情報,各種演習也越來越頻繁。黃浦江上,日本海軍艦隊奉命開往寶山、福山鎮、段山港、滸湧各港口,測量水位,標定艦位,儼然一副戰前準備的樣子。

  中國國民政府眼見上海無駐兵權,而日軍卻蠢蠢欲動,又不甘心把中國最大的城市和財富的集中地讓給日本人,更不願看到上海的危機將來威脅到南京。為阻止日軍未來可能的進攻,參謀本部擬制了一份計劃,由軍事委員會撥款100多萬元充材料費,由駐軍第87、88、36三個師在上海側後修築工事。這是一條耗資巨大、費時較多的工程。從無錫到江陰(錫澄線)、蘇州到常熟、福山(吳福線)多道堅固防禦陣地與滬杭分區乍浦、嘉光線相銜接。其中,以預先構築於陣地上鋼筋水泥、重機槍掩體作為陣地骨幹,戰時再輔以戰壕配備,因而成了當時中國政府對抗日本進攻的最堅固、龐大的陣地配系。

  國民政府不能在上海大動手腳,便只能在緊挨上海的後方大做文章。這幾道防線的修築,集中了蔣介石屏護南京、長久抗日的戰略構想。其工程之大、耗資之巨,均屬中國第一,堪稱中國的「馬其諾防線」。

  8月11日,日本本土馳出的一批戰艦和數千海軍陸戰隊隊員到達上海,巨大的艦炮指向上海市區,荷槍實彈的海軍陸戰隊隊員登陸上岸,上海形勢進一步嚴峻起來。同一刻,中國國民政府封閉了漢口日租界,並計劃封住長江,截住漢口日艦。

  同一天,英、美、法、意四國大使聯手向中、日雙方發出通告,要求中、日雙方勿使戰禍波及上海,但戰略利益已使中、日雙方無法收手。日本人執意要打,中國軍絕不退讓,調解、通告,一切的一切都難以拖住日益臨近上海灘的戰車。

  十裡洋場,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2. 蔣介石要把日本人引到上海

  華北戰勢日趨激烈,大有爆發全面戰火之勢,蔣介石在廬山呆不住了。

  7月底,他率文武大臣一班人馬辭別廬山,返回了南京。

  8月初,平津失陷,日軍攻擊矛頭,已直指中國鐵路兩大動脈——津浦線和平漢線。另外,日本關東軍一部北上南口,威逼察綏,既徐圖解後顧之憂,又為南下山西預作戰略準備。

  南京黃浦路官邸,蔣介石盯著巨幅中國地圖直發愣。

  日軍南下攻擊的紅色箭頭太刺眼,太醒目了。照這樣發展下去,華北日軍先山東、河南,後湖北、安徽,將直接插向南京政府的戰略後方武漢。武漢若失,中國將被攔腰斬斷,京滬杭一帶國民黨百萬主力大軍將處在日軍的東西夾擊之下,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丟掉這百萬之師,丟掉京滬杭一帶的工業、軍事設施,中國無異於塌下了頂樑柱,那時還談什麼抗戰?拿什麼抗戰?蔣介石不看則已,這一看卻驚出他一身冷汗。

  大為受驚的蔣介石匆忙下令,暫停中央軍向華北地區調動,華北防務,僅限現地各軍督力實施,暫勿指望後援。

  8月的南京,驕陽似火,熱得人無處躲無處藏,只有那些不知疲倦的蟬仍在討厭地鳴叫著。軍委會會議室裡,在京的高級軍事將領齊集軍委會作戰室,討論對日戰略。

  實際上,蔣介石已注意到了華北之外的另一個方向——淞滬。

  早在1936年2月,為防止日後突然到來的戰爭,蔣介石任命張治中為京滬地區軍事長官,籌劃該方向的戰備。張治中也意識到蔣介石此舉意義非同一般,一直盡忠盡職,早早就在蘇州留園設立了假想的戰時指揮機關。此外,蔣介石在京滬之間還構築了錫澄、吳福、乍嘉等數道堅固的防禦工事,並率部在句容、溧陽地區進行了幾次戰鬥演習。這些,多少可以令蔣介石在心理上感到一絲安慰。

  「七·七」事變後的一天,新任湘滬警備司令張治中將軍來到南京軍委會面見蔣介石。身為前線指揮官,張治中顯然想得更多、更遠。他向蔣建議道:「上海目前只有1個保安總團,兵力薄弱,如果日本海軍陸戰隊一旦行動,以現有兵力實難抗拒。為鞏固淞滬,應抽調中央軍部隊化裝為上海保安部隊進駐上海,增強滬上兵力。」

  看著面前這位儒雅的將軍,蔣介石陷入了沉思。客觀地說,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軍港,又一直為日本海軍陸戰隊控制,這對中國未來可能面臨的戰事太不利了,但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又是他早年發跡之地,而且「一·二八」後,有條約限制不得中國駐兵,今日派軍開進上海,會有什麼反應呢?紙裡是包不住火的,萬一日本人借機找麻煩,豈不是更亂?!

  張治中像是看透了蔣介石的心思,又進言道:「委座,日本人已點燃戰火,與其再讓他們打我們,不如我們先下手。如果能把日本人吸引到華中來,那對我戰局也是有利的。」蔣介石一想,覺得說的有理。中國如果都保不住了,保著個上海有什麼用?當下對張治中吩咐道:「好的,可派第2師補充旅由徐海地區南調到上海附近,以一部換上保安團服裝進駐虹橋機場。」

  蔣介石出此一語,可驚動了坐在一旁的何應欽。何應欽一直以主和聞名,當時並不贊成全面對日開戰。他原以為「七·七」事變局限于華北解決即可,想不到老蔣此刻竟有意把戰火引向上海,心裡不禁咯登一下。但數月前西安事變「逼宮」失敗後,他再不敢去惹老蔣了,當下只能默不作聲。但當他從屋裡出來時,心情憂鬱地拍著張治中的肩膀說:「文白,你可要考慮好,這是要鬧出事來的啊!」

  張治中主意已定,沒理會何應欽這軟中帶硬的話,逕自走了。

  送走眾人,蔣介石在屋裡來回踱步,他的內心在矛盾的漩渦中翻騰著。這之前,他雖已幾次發表了最後關頭的演說,但他仍幻想著日本人能罷手息兵。如果上海再打起來,那可就再沒有回頭的餘地了。

  「此時應戰,適時乎?」他在心裡反反復複地念叨著。

  就在蔣介石在戰與不戰間徘徊不定之際,日本人推了他一把。

  8月9日這天,日本海軍軍曹大山勇夫和士兵齊田要藏武裝駕車硬闖中國軍駐守的虹橋機場。中國機場的守衛哨兵堅決拒絕其無理要求。大山見耍賴不成,竟拔出手槍打死警戒1名。其它中國衛兵見狀義憤填膺立即奮起反擊,將兩名日軍擊斃。日軍在中國的土地上驕橫慣了,眼下雖陳屍中國地界,但惡語威脅上海市長俞鴻均,堅持要求中國撤出保安隊並拆除軍事設施。在日本領事要挾的同時,停泊外海的大批日艦馳入黃浦江,以武力相威脅。

  俞鴻均見事情鬧大,不敢擅自作主,火速電告南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