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國殤 | 上頁 下頁
五八


  事例3:

  這種話題總少不了老奸巨滑、被稱為「閻老西」的閻錫山。

  閻錫山算得上是舊中國軍閥史上的風雲人物。他能統治山西數十年而大權不倒,這在舊中國確實是個奇跡。奸詐、圓滑、善於見風使舵是他鮮明的個性。西安事變時,張學良在他手裡栽得夠慘的了。從執掌山西大印後,北方軍閥中他曾威風八面。幾次倒蔣連蔣介石都熟悉了他的反復無常。

  在閻錫山身上,舊軍閥的那些陳規陋習他幾乎無所不包。

  平綏路抗戰,從戰略上看是替山西扼守門戶、說得俗一些是為他看家。但蔣介石數次電令晉綏軍北上增援南口,他軟磨硬泡就是不出兵。當看出南口防線兵力單薄,戰線過寬的缺陷後,他首先想到的是請中央軍增兵,同時向蔣哭窮,就是不願動用晉綏軍兩個集團軍中的一兵一卒。在得到蔣介石派出1個集團軍增援平綏線後,他才勉勉強強地從遙遠的晉北抽出一個正在修築工事、並無戰鬥準備的旅增援南口。

  援兵未到,閻錫山卻已連電湯恩伯,請他手下留情,愛惜著這支還沒影兒的援兵。該旅遲至戰役後期才趕到,旅長又拒絕執行湯恩伯換防18家的命令。湯恩伯一怒之下,電請傅作義直接指揮。這時,閻錫山電令又到了,命令該旅返回駐地。閻錫山咬著牙派出的唯一一支增援部隊,就這麼一槍未放地在路上溜了半個月,只給湯恩伯帶來了一場空歡喜和一肚子氣,而閻錫山卻從蔣介石手裡實實在在地騙出了3個師。

  閻錫山絕對聰明,但他聰明得過了頭。張家口——南口一丟,察哈爾轉瞬即失,當關東軍與華北日軍連成一股銳不可擋的強大集團時,與冀、察毗鄰的山西將何以保住?果然,日後晉綏軍和中央軍雖拼死血戰忻口,八路軍在平型關也有上佳表演,但僅兩月,閻錫山的老巢太原便陷落敵手。

  還是日後聲震中國戰區、當時美國駐華武官史迪威上校說得好:中國軍隊有最優秀的士兵,但他們沒有好的長官。在他們的長官眼裡,總是全域服從局部。

  史迪威一針見血,卻決無有意貶低中國軍隊的傾向。畢竟太多的軍官,尤其是一些高級將領,用行動給外界樹立了這麼個既有損於他們自己,更有損於中國軍隊的形象。

  閻錫山就是這眾多頑疾纏身的高級將領中的典型。

  華北開戰一月,數量占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數條戰線竟全線潰敗,自然不能僅歸咎於以上幾個高級將領。第2集團軍總司令劉峙在給蔣介石的侍衛長錢大均的電話中稱:「除中央軍外,其它軍隊望風披靡,均不可靠。」但事實上,他的這支中央軍卻比誰都跑得快。除此之外,衛立煌身為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之一,卻也未建寸功;宋哲元雖對天盟誓要雪平津之恥,但背上的卻是更多的恥辱。日軍香月清司的3個師團竟趕得10多個中國師沿平漢線一路猛退。

  第6戰區司令長官馮玉祥上將面對潰局,仰天長歎:「……長此以住,不僅全軍覆沒,甚至國破家亡……」

  不責眾。面對眾多將領的無能和失職,蔣介石欲懲也無從下手,只能權且先記在賬上。但從這一仗,他已意識到了手中雜亂的200個師究竟能有多大的戰鬥力,更認識到了造成這200個師軍力大減的根本原因。

  幾個月後,集團軍司令、上將韓複榘成了蔣介石軍刀下的犧牲品,他要殺一儆百,改造好這支軍隊,切除隱藏在這支軍隊肌體內致命的毒瘤。

  蔣介石需要軍隊真正的統一,而不止在表面上。

  蔣介石需要軍威,一個能令對手聞之膽寒的軍威。

  蔣介石需要軍法,一個使軍令如山一般威嚴莊重的軍法。

  說到底,蔣介石要軍心士氣,要一支能打敗對手的嶄新的軍隊。

  ◎第三章 「東方巴黎」大血戰

  1. 1937,大上海不設防

  1937年7月,當盧溝橋事變震動全世界,吸引住所有關注中、日戰事的中外軍政要人的目光時,蔣介石卻已早早地把目光移出北中國,移向京城南京的東大門,上海。

  30年代的上海,是日本海軍的海外權益集中地。

  日本海軍對上海的關注,猶如關東軍盯住中國東北及華北不放一般。

  6年前,當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海軍曾在上海動過刀兵,結果海軍大丟其醜。

  在日本海軍省的眼裡,上海猶如自己的私有財產,決不容許陸軍插足。對上海的這種形勢自然再清楚不過了。

  7月底,當華北的槍炮聲一浪高過一浪時,蔣介石雖忙於應付華北,但也沒忘了南京的後院。他秘密派遣先前上海抗日的功臣、「和平將軍」張治中赴滬備戰。

  蔣介石在上海起家,多年來又一直靠京滬財閥支撐,對公對私他都極看重這塊堆滿財富的黃金之地和軍事大港。但今日戰亂之秋,為著中國全域,他不得不橫下心來,準備在上海與日本人再次刀兵相見,決一高下。

  上海,30年代的「東方巴黎」,無論對中國人、日本人,還是對眾多西方人,都有著太強的誘惑力。它就像一顆美麗的明珠鑲嵌在淞滬平原上。富麗堂皇的大飯店,氣勢不凡的銀行、商廈,風格各異的劇院、歌舞廳,租界內一座座充滿異國情調的小洋樓以及黃浦江港口內停泊著的一艘艘裝上卸下的商船,都在證明這座中國最大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無可匹敵的霸主地位。

  30年代的中國太貧困太落後了,但上海的繁華、喧囂,卻使它披上了一層異域繁華的風采。白天,街上車水馬龍,形形色色的人來回奔忙。而每當夜幕降臨時,霓虹燈閃爍。照耀得黃浦江如同白晝一般,政界、軍界要員、商賈巨富、上流社會的闊太太、小姐們夜夜笙歌的生活給上海抹上了濃濃的一筆。當時,上海以東方巴黎的迷人情調聞名於世。吸引了來自世界的無數冒險家和軍人政客。

  上海,當時是中國面向外部世界的窗口。

  然而,上海的引人注目,並不止于其繁華迷人。它還是中國最大的國際商埠,戰略價值極高。當時,上海港在世界軍港中位居第5,在中國自然居老大。

  佔據上海,不但控制了進入江浙地區的海上門戶,而且扼住了溯江進入中國內陸的水陸咽喉。

  如此重要之地,蔣介石自然不會忽視,可日本人更是重視萬分。但令蔣介石和中國軍沮喪的是,中國最大的軍港,中國卻沒有駐兵權。

  起因得上朔到6年前的1932年初。當時日軍佔領東三省,引來國聯和西方大國一片競相譴責之聲。日本政府為了擺脫日益孤立的國際困境,引開國際社會的視線,於是向這個國際權益十分集中的大都市發動了一場戰爭,第19路軍受日益高漲的全國抗日呼聲的鼓舞,毅然自衛,奮起反擊,「一·二八」淞滬抗戰遂全面爆發。事發時,蔣介石正下野賦閑,迫於內外壓力,他也想借機改變自己的形象,曾派張治中率中央軍第5軍馳援。中國軍一度取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在其後的戰爭中曾迫使東京軍部三易主帥,吃盡苦頭。

  但蔣介石當時奉行的畢竟是不抵抗政策,他眼中的宿敵是活躍在江西及全國各地的中共及紅軍。派出一支中央軍做做姿態可以,但要他拼全力與日本人大戰,他則不幹。客觀地說,他當時並未打算真正援助上海戰場。暗地裡,他甚至指責19路軍擅自與日軍交戰,打亂了他的全盤計劃,因而派出第5軍後,就再不發一槍一彈一人。上海前線的中國軍雖然在戰場上打得相當出色,但在失去中央政府及軍隊後援的情況下,最終還是未能取得第一次淞滬抗戰的最後勝利。

  5月15日,中日雙方在滬簽訂《上海停戰協定》,規定上海及蘇州、昆山地區中國無駐兵權;承認上海為非武裝區,而日軍可在在上海地區駐兵。當中國軍根據協定撤出上海後,上海市內僅有淞滬警備司令楊虎所轄上海市警察總隊及江蘇保安部隊幾千人。而日本海軍陸戰隊卻堂而皇之地在上海長駐下來。又一個出賣中國領土主權的屈辱條約降臨在中國。從這一天起,上海就處在了對日軍極其有利,而對中國軍十分不利的情勢下。上海,從此成了一座東方不設防的大都市。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