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大失誤 | 上頁 下頁 |
四〇 |
|
1951年初,經歷了中朝軍隊5次打擊的「聯合國軍」,節節敗退,重新回到了三八線以南。這時,美國政府頂不住了。它已經意識到,在朝鮮這個地方與中國打一場戰爭實在是得不償失,杜魯門政府想從朝鮮抽身而退了。 可是,麥克阿瑟卻不這麼想。作為一個反共鬥士,他無論如何不想讓「共產主義魔鬼」在朝鮮的「陰謀」得逞。他不斷呼籲把朝鮮戰爭從一場有限戰爭或局部戰爭轉變成與共產主義的全面戰爭,最好讓蘇聯介入衝突,這樣,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共產主義問題。1951年3月,在與西班牙、葡萄牙駐日本的外交官談話時,麥克阿瑟滿懷信心地說,他能夠把朝鮮戰爭轉化成一場大規模的衝突,並徹底解決中共問題。他預言,如果這種事情能夠發生,那麼西班牙和葡萄牙不用心慌,蘇聯會置身事外,或者向隅而泣。 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總統是美國對外政策的總發言人,戰地司令官無權對國家的外交政策指手畫腳。而麥克阿瑟則正好相反,他一有機會就發表自己的高論,而且對此習以為常,並不以為自己造反了什麼戒律。因此,這段談話他照例沒有上報。麥克阿瑟不向華盛頓報告東京所發生的事,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外交官卻沒有這個膽子,他們把麥克阿瑟的談話原原本本報告了本國政府。如果這兩個國家不作反應,那麼此事也就結束了。 誰知隔牆有耳,美國的武裝部隊安全局專門從事密碼破譯工作,它不僅破譯蘇聯這樣的敵對國家的密碼電訊,也向盟國的密碼通訊下手。這樣,這段談話也就傳到了杜魯門總統的手中。總統及其親信顧問看了這段電文,一個個氣得七竅生煙。國務院政策計劃辦公室主任保羅·尼采和他的副手正在起草一項結束朝鮮戰爭的計劃,可麥克阿瑟竟然在前線大談擴大戰爭!這讓杜魯門怒火萬分。他極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但下額還是繃得緊緊的,張開的手掌猛拍著桌面,大叫:「這是徹頭徹尾的背叛!」麥克阿瑟違規已經不是一次了,華盛頓已經多次告誡過他,言談要小心,他也信誓旦旦地保證過,可是行動起來還是絲毫沒有顧忌。杜魯門決心罷掉麥克阿瑟的官。 但是,杜魯門還是有所顧忌。罷免這樣一位身經百戰、戰功卓著的老將必須有說得出口的理由,而目前他抓住的這件事,恰恰是說不出口的。你總不能說安全局破譯了外國的密碼尤其是兩個盟國的密碼,從而抓到了麥克阿瑟的把柄吧?要罷麥克阿瑟的官,得找出麥克阿瑟的公開言論,而這是不難找到的。 杜魯門還沒有下手,麥克阿瑟又在東京發言了。3月15日,他當著美聯社社長體·貝利的面,批評第8集團軍在三八線附近裹足不前,說這是對「我們完成統一朝鮮使命的」損害。艾奇遜評論說,他已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告知,這不是他的任務。9天以後,麥克阿瑟又向中朝兩國政府發出最後通牒:如果不接受他的和平條件,他就要把戰爭擴大到中國沿海和內地。這個聲明讓杜魯門政府十分被動,杜魯門再也忍不住了。艾奇遜說,這是對政府行動的一個重大破壞。 國防部長馬歇爾評論說,麥克阿瑟的聲明「給我們的盟國造成一個非常嚴重的局面,使他們對我們如何行事完全摸不著頭腦:總統拿出一樣東西來提請他們注意,並調整他們的行動以取得一致行動,但這一過程還未做完,戰地司令官又提出來一個建議,使總統用以處理事態的努力付諸東流。我尤其認為,它造成了政府領導的信任危機。」得悉麥克阿瑟的和談聲明後,國防部副部長羅伯特·洛維特和艾奇遜等人一直討論到淩晨1點。洛維特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將麥克阿瑟撤職,而且必須立即撤職。但杜魯門和他的幕僚商量後,決定再給麥克阿瑟一次機會。 可是,麥克阿瑟已經沒有機會了。就在幾天前,麥克阿瑟寫了一封信給參議員馬丁, 在信中麥克阿瑟提出, 要利用國民黨軍隊,參加朝鮮戰爭,並說這樣做既「符合邏輯,也符合傳統」。這封信在4月5日發表了,杜魯門說,麥克阿瑟在對現行國策挑戰。麥克阿瑟的仕途終於走到了盡頭。 4月6日,杜魯門把馬歇爾。艾奇遜和佈雷德利及哈裡曼召到辦公室。杜魯門直截了當地詢問應該如何處理麥克阿瑟。佈雷德利已經怒不可遏了、他主張立即解除麥克阿瑟的職務,哈裡曼和艾奇遜都表示同意,只有馬歇爾建議總統三思而行,他同麥克阿瑟同期入伍,但在麥克阿瑟任參謀長期間,他遭到長期壓制,後來,他又成了麥克阿瑟的頂頭上司,兩人的私怨世人皆知,他不願讓人說他落井下石。而且,麥克阿瑟是一個老資格的軍人,當過西點軍校的校長,在美國陸軍的影響非同小可,搞不好會成為一顆定時炸彈。杜魯門要大家拿出證據來,證明麥克阿瑟應該撤職。這一點不難辦到。第二天,馬歇爾告訴他,他已經翻閱了所有的檔案,結論是,麥克阿瑟在兩年前就應該撤職了。 兩年前,朝鮮戰爭還沒有爆發;兩年前,中國大陸還沒有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沒有成立;兩年前,冷戰雖然已經開始,但熱戰還沒有打起來。 一切都變了,而時間僅僅過去了兩年! 關於朝鮮戰爭,無論其起源、擴大,還是結束,每一個環節都有說不盡的話題。有關的著作已經是汗牛充棟,但是,在世人對朝鮮戰爭所作的無數評論中,最有趣的莫過於這場戰爭的決策者所作的評論。 杜魯門總統說這是一場維持半島治安的「警察行動」。 佈雷德利將軍說:「這是一場軍事上的奇災大禍,這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敵人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聯合國軍」總司令,在板門店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克拉克將軍說:「在執行我政府的訓令中,我獲得了一項不值得羡慕的榮譽,那就是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和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兩位將軍一定具有同感。」 朝鮮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軍事和外交戰略的轉折點,美國在用武力遏制「共產主義擴張」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此後,美國在東南亞,在中東,在世界其他地區不斷地進行類似於朝鮮戰爭這樣的「警察行動」,大量的美國資金、人力被消耗在那些地方,而到頭來,除了付出無數美國人的生命外,美國一無所得。回過頭來看看朝鮮戰爭這段歷史,其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但是,人們不明白,一場朝鮮半島發生的內戰,怎麼會對美國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一場維持治安的「警察行動」又何以擴大成一場局部戰爭,並且差一點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乃至熱核戰爭?對此,人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美國政府指責前線指揮官麥克阿瑟一意孤行,蓄意擴大戰爭,而麥克阿瑟又指責華盛頓對「共產主義」姑息養奸。究竟誰是誰非? 朝鮮戰爭之所以從一場「警察行動」發展成一場局部戰爭,有三個人「功不可沒」 。 他們是:美國總統哈裡·杜魯門,美國國務卿迪安·艾奇遜,美國任命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