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八路軍129師征戰實錄 | 上頁 下頁 |
四八 |
|
夜幕降臨後,陳賡和386旅政委王新亭看到聚殲日軍的時機已經成熟,遂向各個部隊發出了出擊命令。 新1團6連5班班長楊懷軍帶領全班沖在最前面,他一槍擊中了一正要發動汽車的駕駛員,繳獲了車上的92步兵炮。 騎兵連打掃戰場時,在一個沙坡後找到5個負傷的日軍,其中一個正欲舉刀頑抗,被騎兵連長揮刀砍死,事後得知被砍死的正是日軍安田中隊長。拂曉,一個僥倖逃脫的日軍,在葛村碰上兩個拾糞的百姓。兩人操起糞叉同日本兵搏鬥,將其打死。這件事後來被編成「兩把糞叉戰東洋」的故事。這次戰鬥共殲敵200餘名,繳獲山炮一門,92步兵炮兩門,迫擊炮一門及各種槍支數十支,戰士們高興地說:「這一網撒得真漂亮!」戰後,劉伯承給予了香城固伏擊戰以高度的評價,稱讚其為「模範的誘伏戰」。不久,蔣介石和第1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也致電嘉獎參戰部隊。 香城固戰鬥是粉碎日軍對冀南根據地第一次「掃蕩」的一次主要戰鬥,創造了平原反「掃蕩」的光輝戰例。 §「專打386旅」 日軍在香城固遭襲後,異常憤怒,迅速集結了70多輛汽車,乘載著2000多日軍,在5架飛機及其坦克、大炮的支援下,向386旅發起了瘋狂的反撲。陳賡指揮部隊牽著日軍的牛鼻子,在威縣以南不斷地機動,變換位置,拖得敵人精疲力盡。在日軍追擊的7、8天中,其裝甲車上都貼有「專打386旅」的標語。日軍沿途不斷地探詢:「是不是386旅旅部?」如果不是,則開著汽車一溜煙走了,對那些地方部隊根本不屑一顧。在追擊的這幾天裡,386旅每到一處宿營,第二天日軍的飛機便來轟炸、炮轟和圍攻。 386旅自從進入抗日戰場後,二戰長生口,反「九路圍攻」,設伏響堂鋪,屢次痛擊日軍,使日軍一聽到386旅的名字,就會產生極度的恐懼和仇恨。日軍在第一次「九路圍攻」時,曾抓住了八路軍的一個通訊員,第一句問話就是,「你是不是386旅的?」 即使這樣,日軍仍然無法捕捉到386旅,所以,只好在文字上做文章。香城固戰鬥後,日本的報道是這樣的:「XX部隊為了遮斷由冀中向南逃竄之殘敵,遂於當日派遣討伐隊由威縣南下,但駛約8公里,即發現龐大之敵人,不幸我於此時陷入重圍,於是安田中尉首先下車,拔刀率先突擊。唯此時敵彈如雨飛至,汽車著火,子彈亦俱焚盡,不得已各兵乃皆白刃血戰……」 §遊擊!遊擊!鬼子也開始遊擊 在冀南和平漢線上,129師連續地運用伏擊、襲擊、吸打敵援、扼敵交通等遊擊戰術給日軍以連續不斷地打擊,使小股日軍不敢出動,大股日軍出動又徒勞無功。日軍在發動了第一次「九路圍攻」和對冀南的「11路圍攻」後,於1939年7月對冀南發動了第二次「九路圍攻」。 129師仍然以遊擊戰術應付日軍的進攻,分遣遊擊,避敵鋒芒,待敵深入後,再打其側背分割圍殲。 雖然鬼子清楚地知道八路軍遊擊戰術慣用的手段之一是敵駐我擾,但仍然防不勝防。 在反「掃蕩」中,一個雨天的夜晚,劉伯承針對日軍不在雨夭進攻的特點下令部隊冒雨出擊。 按照命令,386旅在榆社以西雲簇鎮夜襲西路日軍,385旅在遼縣、石匣襲擊北路日軍。師特務團在大雨滂淪的深夜摸到涉縣以西的河南店,戰士們爬上駐有日軍的房屋的房頂,揭開蓋瓦往下扔手榴彈,上下結合,一半日軍被炸死,一半被埋伏在房外的八路軍戰士打死,這一仗乾淨利索共殲敵100餘人。 這樣的遊擊戰術,使鬼子猶如一頭蠻牛掉進了泥塘,有勁使不上。一個多月後,日軍就被拖得傷痕累累,疲憊不堪,不得不撤回鐵路沿線的據點。對劉伯承的遊擊戰術非常感興趣的記者不等戰鬥結束,就開始了對劉伯承的戰地採訪。 劉伯承的談興很濃。他說:「日軍的主要矛盾是兵力不夠。要分散配置,又要守據點,還要對根據地進行『掃蕩』這裡幾百,那裡幾百,那它一條線就得擺多少兵!在和順、遼縣一帶,他們正在修堡壘,但是相隔十裡二十裡,起下了大作用。」說到這裡,劉伯承話題一轉:「不過,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敵人開始重視征服民心了,在佔領區教日語,提倡會門佛道,進行奴化教育。但這不會有作用的。民族矛盾它解決不了,它要統治中國的地方,要掠奪中國的財物,只有靠燒殺搶擄,這必然要激起中國人民的反抗。不過,針對它的奴化教育,我們也應該多做點宣傳教育工作,揭穿它的陰謀。」 不久,劉伯承又寫下了《抗戰二周年的戰術報告》。其中,全面總結了敵後遊擊戰爭的成功經驗,詳細論述了襲擊、伏擊、急襲等主要遊擊戰術手段的運用,並在理論上多有發揮和創造。 不僅僅是劉伯承如此,129師的很多幹部都對遊擊戰有著深刻地認識。 徐向前在冀南和陳再道、宋任窮、劉志堅等人一起,根據冀南的實踐,總結了平原遊擊作戰的經驗以及戰略戰術的特點:在戰略上進行持久的防禦戰的同時,在戰術上要實行進攻的速決戰。其要求是秘密而迅速,飄忽不定,讓敵人摸不到頭腦;冬季防守,夏季進攻,夏季青紗帳起來了,日軍的快速部隊就被抑制了,而八路軍則可以到處隱蔽。 白日隱伏,夜間行動。破壞道路,遲滯日軍交通。指揮與勤務機關隨時準備戰鬥。平原作戰中,無固定後方。開展麻雀戰。部隊不斷轉移位置。 對徐向前等人總結的這些經驗,劉伯承也非常贊同。 由於129師在平原地區成功地進行了遊擊戰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朱德、彭德懷曾特意讓劉伯承介紹過在敵後開展遊擊戰爭的經驗。劉伯承沒有長篇大論,只是用64開的電報紙寫了兩條: 一、以優勢兵力尋找敵人弱點打,就是伏擊、襲擊未備戰或少備戰之敵,求得消滅之。如不可能則破壞鐵路和襲擾敵人,求得消耗之。 二、以小部襲擊或圍困敵要點,主力打他的增援而消滅之,不可攻硬處。因為攻敵硬處,則敵軟處也硬了。不可用火力威脅敵人,空費子彈,反被他輕視。 非常有趣的是,被共產黨領導的抗日力量採用的遊擊戰爭打得一籌莫展的日軍,也在偷偷地學著採用遊擊戰法。日軍在對抗日根據地「掃蕩」時,不僅將汽車、騎兵混合使用,建立快速部隊,而且還開始使用「分散佈置,靈活進剿,以牛刀子戰術配合分進合擊」的戰術,並且,也開始利用小部隊出擊,行軍走小路,將攻擊的時間改在夜間等等,在作戰方法上試圖以遊擊對遊擊。 只是,「徒弟」和「師父」比寶,豈不是班門弄斧?自然,其下場也就可想而知了。 §「叫弟兄們都拉開刺刀」 第二次反于九路圍攻」中,有一路日軍於7月6日竄至榆社雲簇鎮。為了給這路敵人以嚴重打擊,陳賡率772團、新1團,夜襲雲簇鎮。日軍遭襲後,全力反撲。雙方在雲簇鎮附近展開激戰。在給敵以一定殺傷,完成阻擊敵人的任務後,386旅主動撤出戰鬥。 戰鬥中新1團在雲簇鎮附近的一個山頭上,堅持戰鬥了兩天兩夜。在撤退的命令下來後,團長丁思林本著「衝鋒在前,撤退在後」的老傳統,留在最後掩護撤退。日軍攻了一會,覺得毫無希望,準備撤退。這時,丁思林站起來,帶領戰士連續射死六七個敵人,就在這時,敵人輕機槍掃射過來,不幸一顆子彈打中了丁思林的頭部,他壯烈犧牲。犧牲時,僅有26歲。 丁思林的犧牲,引起整個部隊的哀痛,戰士們都哭了。戰士們懷著悲痛將日軍擊退後,雖然兩天兩夜沒吃飯、沒睡覺,腿哆嗦得下不了山,但戰士們都爭著抬自己的團長。當天夜裡,全團就為丁思林召開了追悼大會。鄧小平還寫了《悼丁思林同志》一文。 戰士們群情激奮,追悼大會變成了打鬼子的動員大會。陳賡對接替丁思林的周希漢說:「如果找到了他們,不要留情,叫弟兄們都拉開刺刀!——」丁思林的遺體,按照陳賡的意思,安葬在武鄉縣。同年9月,根據地的人民,為丁思林和前一年死去的葉成煥在長樂村建立了一個紀念碑,揭幕典禮選在了「九一八」這天,參加的群眾達7000餘人。 從此,這一帶就成了鬼子的禁區。只要鬼子一接近長樂村,就要遭到比別的地區強勁得多的抵抗。11月11日,鬼子佔領了離長樂村30多裡的榆社城後,一個晚上就遭受了8次襲擊。12月中旬,日軍佔領離長樂村25裡的武鄉城後,不僅沒有到達長樂村,反而被八路軍給打跑了。這些都是新1團幹的。他們總是主動出擊,以阻止日軍到達丁思林的墳前和紀念碑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