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8.23炮擊金門 | 上頁 下頁
一八四


  王:大陸方面恐太相信自家政策了,卻沒有很好瞭解體會別人的感受。
  中共的「一國兩制」完全以「中央」自居,臺灣只是「地方」,中共居高
  臨下,漠視目前海峽兩岸存有兩個「對等政治實體」的事實。臺灣的肉食
  者們怎能接受,臺灣的布衣族們又怎能心服。

  沈:依我看,雙方分歧焦點集中在「對等」二字上面。「政治實體」,
  政府也,臺灣所要求的,實際是一個分裂國家兩個政府間的「對等」,說
  得更直白一點,「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對等」。不知解
  讀對否?

  王:沈先生所言不差。臺灣爭的就是一個平等相處,而不能被人為矮
  化,不能中共當老子臺灣做孫子,否則,在法理上先被套牢,頭上戴上緊
  箍咒,臺灣的地位尊嚴河在,利益安全又如何保障?

  沈:亦如宇宙間日月星辰各得其所,兩岸關係之定位乃客觀使然,而
  非誰人能夠主觀臆定隨便變更。我常想,當年如果國共劃河(黃河)而治
  或劃江(長江)而治,各有江山半壁,日後雙方或許能夠互相承認個「對
  等」 ,如前東西德國和現南北朝鮮一般,共進聯合國和國際社會,得到
  「雙重承認」什麼的。但劃峽而治便不可能了。此時的兩岸,不僅僅是地
  域、人口、綜合實力上的不對等,更是國家歷史、政制沿革、法理傳承、
  主權代表上的不對等,這也應該就是國際社會為何不按對待東西德國和南
  北朝鮮原則對待分裂之中國的原因。總而言之,臺灣謀求與大陸在兩個政
  府意義上的「對等」,不合中國傳統,沒有道理依據。臺北若與北京政治
  地位「對等」了,理論上有朝一日廣州、南京、拉薩、烏魯木齊、海口等
  等各省會也可以提出相類要求,中國豈不四分五裂國將不國?

  王:虛擬假設不能決定政策,承認現實方能解決問題。現實就是如此,
  「中華民國」自打國父中山先生創建之日起,已經活生生地存在了八十六
  年,它的有效治理雖然已不及於大陸地區,它的法統卻仍在中國的一部分
  國土上得以保留和繼承,怎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在大陸方的心態上,
  「中華民國」是一個被打敗被消滅被取締的政權。但在臺灣人民的認知上,
  「中華民國」即中國、即國家,不是「前朝」,無日不見高高飄揚著的青
  天白日旗具有代表國家的威權意義。大陸方面如果繼續無視和蔑視「中華
  民國」的存在,不承認臺灣「對等政治實體」的地位,實不相瞞,任何統
  一方案都很難獲得臺灣人民的支持,事情搞不好會長期麻煩下去。我並不
  是在製造危言聳聽喲。

  沈: 問題的癥結恰在於此,既然講「承認現實」,有一個最基本的
  「現實」是無法回避的:中國的大陸部分構成了中國的主體,海島臺灣則
  無論從地理、歷史、行政和法理哪個角度講,都僅是中國的一部分。可以
  試想,有人指著地圖上的中國大陸說「這就是中國」,大概不會引出異議,
  而指著臺灣說:「這就是中國」,大概便貽笑大方了。所以,「主體」方
  能代表國家,「部分」不具備這樣的資格。所以,當著中國大陸發生了政
  權更迭的事件,新政府便順其自然理所當然取代舊政府獲得了國家的代表
  權。此時,雖然舊政府的法統仍在臺灣得以存續,但並不能改變臺灣的政
  府僅為中國一個地方自治政權的性質。歷史無情,臺灣方面應該承認和正
  視半個世紀前發生的一直延續到今天中國的事實。

  王:我對大陸方面的立場很瞭解,說千道萬,臺灣必須自貶一格、由
  「國」降為「省」,大家才能坐下來談統一。只怕臺灣的百姓大眾不情願
  不接受。我所接觸的朋友,沒有一個願意尚未談判,身份先由「國民」降
  為「省民」的。

  沈:今日中國之分裂乃國共兩黨內戰造成,基於此,大陸方面曾想通
  過國共談判、第三次合作的方式達成統一,如此思路的前提便是承認「對
  等」。很遺憾,不為臺灣所採納。如今島內政治生態變異,「黨對党」談
  判更難實現。但我們能否循著原來思路,找到既避開「政府層面」的難題,
  又能夠體現「對等」原則的解決辦法呢?是的,臺灣已經提出來了,名曰
   「對等政治實體」。我想請教,是否談判時一方就叫作「大陸政治實體」
  一方稱為「臺灣政治實體」?噢,您也覺得這樣不倫不類不成體統了,實
  際「對等」的還是兩個都有主權的政府。那麼,「對等」的「中華民國」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它們所要談論的是一個國家的內部問題呢,還是
  兩個國家之間的國際問題?還有,當兩個「對等政治實體」手拉手走進聯
  合國會議大廳時,這世界上到底只有一個中國呢還是兩個中國? 是堅持
  「一個中國原則」更有利於統一呢,還是愈搞「兩個中國」反而離統一愈
  近?

  王:是呀是呀,這的確是個一下子難以濾清爽的問題。不過,我可以
  告訴您,「對等政治實體」的概念,是臺灣各黨派經過長時間的磋商甚至
  爭執方達成的一致和共識,相較「對等政府」、「對等兩主權國家」而言
  已經很中性了,體現了臺灣並不願過分刺激中共的善意。實話講,這就是
  臺灣方面的最後底線,再不可退讓一絲一毫的。

  沈:可怕正在這裡!誰都曉得,臺灣各黨各派的「統獨理念」相去甚
  遠,吵得一塌糊塗。而「統一」、「獨台」、「台獨」各派,居然在一個
  敏感嚴肅的問題上達成了「共識」,可見,這概念是多麼的模糊和富有彈
  性,給日後各種各樣的任意注釋預留了多大的空間。大陸方面一旦認可
  「對等政治實體」 ,真不知臺灣是向「統」的方向邁出了一步,還是向
  「獨」的方向邁出了一步。臺灣用心良苦贊成統一的朋友們又有什麼高招
  能拉住臺灣不向獨立方向滑去?

  王:談判本是一種妥協的藝術,只有大家各讓一步才有可能達成協議。
  現在中共堅守著「一國兩制」寸土不讓,卻要求臺灣從既有陣地先行後撤,
  這是否是一種老大霸權的心態?是否對社會本是互動的這一基本特徵缺乏
  起碼的體認?

  沈:中國之「中」者,不偏不倚、平衡適中也,崇尚中道、中庸,乃
  最值稱頌的中國人的道德修養。「一國兩制」構想提出,其實已經包含有
  各棄兩端取其「中」、各讓一步都妥協的思想了。從大陸方面而言,放棄
  了政令軍令一貫到底的統一模式,放棄了以我之制度取代你之制度的「解
  放」理念。從臺灣方面而言,放棄了「中華民國」仍代表整個中國的夢囈,
  也放棄了臺灣與大陸共享中國主權的荒謬。此時的「中」者,臺北認同北
  京代表中國的「中央」地位,大陸確保臺灣高度自治下的一切不變。

  王:如此,臺灣所失太多,除了「一切不變」,到底得到了什麼?

  沈:余常言,臺灣確有所失,不過一「旗」「一歌」「一國號」,簡
  言之,「易幟」而已,然所得大焉。中華民族完成和平統一盛舉,臺灣同
  胞非但不是「二等公民」,還將與祖國大陸同胞一起共享大國尊嚴;臺灣
  海峽緊張狀態頃刻消弭,將一勞永逸變成和平海峽,臺灣安全之虞亦隨之
  徹底解除,僅雙方節約軍費開支一項也是了不得的貢獻;兩岸間再無藩籬,
  人民得以自由往來,商貿得以優劣互補,大中華經濟圈必將獲得強勢發展,
  臺灣小龍地位穩如泰山,中國巨龍騰飛指日可待……如果仍對「一國兩制」
  心存疑懼,君不見已經回歸之香港乎?

  王:臺灣與香港完全不同,豈能同日而語。我對香港的「一國兩制」
  始終樂觀其成,但即使其成,對臺灣也無說服力。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