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8.23炮擊金門 | 上頁 下頁 |
四四 |
|
南安曾出過兩個著名的歷史人物,一個是鄭成功,「國姓爺」永遠被南安人引為驕傲。一個是明末重臣洪承疇。洪降清後帶領部隊滅了南明,又派人來接他老母赴京城享福。老母說:我兒子已在松山為明朝戰死,皇帝都祭奠過了,哪個漢奸敢冒充我的兒子?堅決留在南安。「洪母罵疇」,在南安傳為佳話。 做人就要做鄭成功而決不可做洪承疇。葉飛在家鄉的課堂上接受了最形象的愛國主義啟蒙。 課堂雖小,聯著新風勁吹的大世界。十幾歲的葉飛手捧著《新青年》、《語絲》、《奔流》、蔣光慈的《短褲黨》和「創造社」、「太陽社」那些熱情奔放的作品愛不釋手。廈門山青海藍人傑地靈,也喚起那個充滿幻想的中學生對正義的追求對新世界的憧憬。葉飛開始寫詩,謳歌大海,神遊星空,對文學的喜愛達至廢寢忘食,一心要做跑在時代潮頭的詩人、文學家。三十幾年過去,一群「文革先鋒」居然把他早年發表的詩作翻了出來,作為「罪狀」送到周恩來案頭。周恩來笑道:當年能寫這樣的詩,是很革命,很前進的喲。 投身於革命的洪流,才知道,個人的一切從此只能服從歷史的要求。很可惜,文壇上,一個還未閃光的詩人流星般消失了。又值得欣慰,武壇上,因此而增加了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將領。 從繳獲26枝步槍的「霍童暴動」起家,在與黨中央完全失去聯繫,甚至根本不知道中央紅軍已經長征的境況下,葉飛率部投入了其艱難困苦並不遜於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南方三年遊擊戰爭。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去。葉飛也倒了下去,一發子彈從他的右面頰射入左面頰鑽出,然而他卻神奇般喝退死神重新站立起來,並把一支更加堅強、壯大了的隊伍從閩東拉上了抗日烽火第一線。 十年鏖戰轉瞬即逝,勝利之師今非昔比,34歲的兵團司令渡大江,陷淞滬,來不及抖落一身的征塵,又即刻率領十兵團挺進福建。馬不停蹄,搶關奪隘,福州、惠安、泉州、漳州,將陽光和鮮花一路鋪到了廈門,鋪到了時時刻刻魂牽夢繞的故土家園。走時一個團,歸來十萬軍,葉飛站在當年走上紅色之路的出發地,無限感歎,異樣激動…… 然而,想不到,萬萬沒有想到,葉飛在打下堅固難打的廈門、全身心投入繁忙的城市接管之後,傳來了絕對難以置信的金門失利:登島部隊三個加強團,9086人,大部戰死,少數被俘,成為內戰爆發以來,我軍最慘重的一次敗仗。 金門島上最後一片稀疏的槍聲歸於沉寂,共和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正在天安門廣場高高飄揚。舉國狂歡、沸騰之時,葉飛獨倚窗前,仰視雲天,淚灑襟衫,遙祭忠烈…… 葉飛發電請求處分:我的輕敵,是金門失利最根本的原因。 毛澤東說:金門失利,不是處分的問題,而是接受教訓的問題。又說:先打定海、再打金門的方針應加確定,待定海攻克後撥船撥兵去福建打金門。 痛苦、悔恨、自責都無用,葉飛按毛澤東的要求秣馬厲兵籌船操練,他堅信,不用多久,他定能把紅旗插上金門最高峰北太武山,用勝利的捷報告慰九千袍澤在天之靈。無奈,朝鮮戰爭於突然問爆發,美軍介入臺灣海峽,攻金計劃只能被無期限擱置。 難道,命中註定,大江大河都闖過來了,非得在小河溝裡翻一回船,而且再不得翻身?難道,常勝將軍的勝利太多,就是要在你征戰旅程的終點站,寫上「失敗」兩個字?歷史,似乎對葉飛不公平,把他壓在無形的大山下掙扎,把他丟進自責的油鍋裡煎熬。年輕的將軍臉上再很少浮現出笑模樣。全國五星紅旗舞成了一片海洋,唯獨在他的眼皮底下,在他家鄉的近旁,一面「狗牙旗」還在得意地招搖,被國人唾棄的「委員長」還保留著一塊夢幻捲土重來的領地,一塊用我軍九千將士「墓碑」填就的踏腳石。奇恥大辱啊!多少回夜深人靜,將軍會突然間感覺口舌苦澀,呼吸憋悶,胸腔內的肉砣砣在隱隱作痛,他會對著牆壁對著星空對著大海無聲呐喊:給我命令,再攻金門! 命令好不容易盼來了,1958年8月…… * * * 我的最後一個問題: 1958年8月,毛澤東的戰略方針是「炮擊金門」,而不是「登陸金門」,您以怎樣的心情對待之? 老人:長期以來,金門對我來講,是個心理上的大包袱。能夠「炮打金門」,我很高興。不能實施「登陸金門」,自然遺憾。 任何事物都有兩重性,今天回過頭來看,1949年我們金門失利,壞事 也能變成好事。首先,我們得到了教訓,知道了渡海作戰不同陸地,有特 殊性,因此,打海南島時準備就充分多了,對攻擊臺灣也沒有貿然行事。 另外,讓蔣介石占著金門,對我們用處很大嘛,毛主席多了一個施展軍事、 政治、外交鬥爭藝術的大舞臺。 當然,不是說1949年的金門失利反而對了,從軍事上看,那是一次慘 痛的不可原諒的失敗,血的教訓必須永遠牢記。 再打金門,我完全有把握,特別是海軍空軍進入福建以後。三年時間, 我們把全中國都打下來了,難道還打不下一個小島?無非犧牲會大一些, 可只要想打,那個島就一定是我們的。實際上,1958年,我們就那麼一直 把炮打下去,不用登陸,困也把他困死了,逼也把他逼跑了。但這時,毛 主席的方針變了,不占金門,把它留給蔣介石,這樣對國際政治鬥爭、對 統一中國都有利。 問我想不想攻佔金門?曾經非常想,作夢都會想。我在福建工作那麼 多年,居然沒有機會報金門失利的一箭之仇,於心不甘嘛。但後來,瞭解 了毛主席的意圖,心也就逐漸放寬了。軍事從來都是實現政治目的的手段, 如果不通過戰爭、破壞,用和平方式完成國家統一,豈不最好,皆大歡喜? 這些年,海峽兩岸關係發展很快,福建和臺灣的各種交往越來越多, 我很高興。現在,我老了,徹底退休了,對沒能實現「登陸金門」已經沒 有什麼遺憾。唯一遺憾的是,廈門、金門兩個島,離那麼近,仍然雞犬之 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有違潮流嘛。事實上,這兩個島完全應該擴大交 往、發展經貿、促進繁榮的,雙方如果形成共識,用和平發展金廈海峽來 帶動臺灣海峽兩岸的共同興旺發達,多好。 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祖國實現和平統一。如果那時還能走動, 我會以一個平民、退休老人的身份到金門、臺灣去旅遊,是不是可以算作 是實現了另外一種意義上的「登陸金門」? …… 秘書站在門口指表,暗示採訪時間到。 我方發覺,一個半小時雖短,我已在一個十分寬廣、浩大、崇高、深邃的世界裡走了一遭,不論在灑滿鮮花的崮頂還是在灑滿鮮血的海島,我都看到了一輪不給人間留下任何陰影、永遠光輝明亮的太陽。 哲人說: 因成功而忘形狂喜的人,淺薄。 因失敗而自譴難拔的人,悲哀。 把成功和失敗都當作人生的一級階梯,繼續攀援,登臨到嶄新境界的人,可敬。 與老人話別,惶恐已無蹤影。留下的空間,讓潮汐般湧流的尊敬,填得滿滿。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