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軍碑一九四二 | 上頁 下頁
三七


  1943年雨季結束後,日軍第15軍為求鞏固其怒江以西的佔領,摧毀中國遠征軍在怒江西岸和高黎貢山以西地區的反攻據點和遊擊活動,決定對怒江西岸地區中國遠征軍的挺進兵團(新28師和36師、預備第2師)展開掃蕩作戰。日軍第15軍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將,9月初命令第18師團師團長田中新一派第114步兵聯隊長丸山房安大佐指揮所部(欠第2、第3兩個大隊)及第55步兵聯隊第2大隊、第18山炮聯隊第2大隊,於9月下旬從密支那出發,分別向拖角、片馬和甘拜迪方向前進,於9月25日襲占瀘水和古永。

  與此同時,另令第56師團師團長松山祐三中將,以第146步兵聯隊的1個大隊為挺進隊,挺進到怒江西岸的大壙子,切斷江萱街方面華軍的退路;另以146聯隊(聯隊長今宗岡四郎大佐)主力沿龍川江及高黎貢山北上,與其挺進隊相會于江萱街夾擊該方面之華軍新28師;又令56師團步兵旅團長水上源藏少將指揮以第148步兵聯隊(聯隊長藏重康美大佐)為主的諸兵種聯合支隊,攻擊固東街方面之華軍36師;複令113步兵聯隊的第3大隊(隊長獲原勇少佐)由平戛渡怒江向永康方面掃蕩。該師團指揮所即由芒市推進到騰沖。軍司令部推進到臘戍。

  這次日軍大舉掃蕩到11月初結束,給我36師造成了不少傷亡,該師108團第3營少校營長楊運洪在固東的激戰中壯烈捐軀,該師主力便退回怒江東岸與敵相峙。日軍也各返原防。

  1944年5月,日軍第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中將,把密支那的防務從第18師團的防務中劃出,歸33軍直轄,當時防守密支那地區指揮官是日軍114步兵聯隊聯隊長丸山房安大佐,他指揮的兵力如下:

  (1)、114聯隊第1大隊(隊長豬瀨重雄少佐,欠步兵1個中隊和1個小隊。機槍1個小隊、炮大隊1個分隊,另給該大隊配屬聯隊炮一部、騎兵1個小隊、無線電2個分隊)位於拖角、片馬地區,對六庫、瀘水搜索警戒。

  (2)、114聯隊第2大隊(隊長山火田實盛少佐,欠步兵1個中隊),駐守在密支那到孫布拉蚌公路線上的瓦丸一帶,對庫芒山區搜索警戒。

  (3)、114聯隊第3大隊(隊長中西德太郎少佐),該大隊曾在莫罕附近同英軍「欽迪特」纏鬥、後18師團兵敗堅布山退守英高壙地區,將該大隊派赴英開壙地區增援,迨中美聯合突擊支隊襲擊密支那西機場後,該大隊於5月下旬突破中美聯合突擊支隊對密支那的包圍圈而進入密支那市區。

  (4)、原來守備密支那市區的部隊是:114聯隊部、聯隊炮中隊、通信中隊、第1大隊的1個步兵中隊和1個小隊、機槍1個小隊、大隊炮1個分隊、以及第2大隊的一個步兵中隊、此外還有18師團留置在密支那的一些部隊,他們是:18師團的通信隊、無線電分隊、電信19聯隊第3中隊的一部、工兵12聯隊第1中隊一部、船舶工兵11聯隊1中隊之一部、緬甸鐵道兵聯隊一部、第12輜重兵聯隊的1個小隊、第18師團第二野戰區醫院(欠三分之一)、第18師團防疫給水部之一部、第15機場警備隊密支那分遣隊、氣象分遣隊、憲兵密支那分駐隊。當時密支那市區及機場守備兵力約1500人,擁有速射炮、聯隊炮各2門(不包括駐在瓦紮、拖角、片馬等處的日軍)。

  儘管史迪威明確表示,他贊同我們4人有關奇襲密支那兵力編組、作戰行動的建議,要求柏特諾在策定計劃和指揮實施時應予採納。但因柏特諾一貫自視清高,又頗得史迪威的信賴,就難免茲生出恃寵而驕、自以為是、盲目自信、固執的特性。他認定了的事,他人是無法促使其改變主意的。他極力說服史迪威改變主意,放棄我們4人所持的主張,接受自己的「兵力實行混合編組、潛行越過庫芒山,奇襲佔領西機場、空運援兵攻佔密支那」的方案。

  史迪威權衡再三,批准了柏特諾擬定的「奇襲密支那作戰計劃。」其主要內容如下:(1)、兵力編組:中美聯合突支隊指揮官由美軍「加拉哈德支隊」(即5307團)司令梅裡爾準將擔任,下轄K、H、M3個縱隊。其編組為:K縱隊:由美軍「加拉哈德支隊」第3營營長金尼遜上校指揮,下轄「加拉哈德」第3營和新30師第88團(團長楊毅上校);H縱隊:由美軍「加拉哈德」第1營營長亨特上校指揮,下轄「加拉哈德」第1營和50師150團(團長黃春城上校),騾馬輜重團第3連、新22師炮2營第4連;M縱隊:由美軍「加拉哈德」第2營營長麥吉上校指揮,下轄「加拉哈德」第2營和緬甸克欽別動支隊第1隊(隊長湯姆生中校、600余人)。偵察隊:由美軍少校威廉·拉芬指揮1支由緬北克欽人組成的36人偵察隊,均是緬北山區克欽族武裝便衣偵察員,裝備有卡賓槍、衝鋒槍及無線電話機。

  4月28日,拉芬少校率領偵察隊36名克欽武裝便衣戰士,由太克裡出發先行,進入庫芒山偵察敵情並為大部隊選擇行進路線。該隊經諾拉福開托山峰[筆者注:海拔3812.5米為庫芒山脈中部主峰]進入庫芒山區,沿羊腸小道,有的地段甚至連腸小道也沒有,必須揮動砍刀披荊斬棘開路前進。他們翻山越嶺,爬過一道又一道高岡,穿越一層層的原始密林,腳踏荊棘叢草,耳聽著虎嘯猿啼,艱難地跋涉在這杳無人跡的幽深密林裡。抬頭見不著太陽,林裡不但暗然無光,而且空氣稀薄,官兵時常出現高原反應,感到呼吸困難,胸悶頭暈,只能徐徐而行,大隊一天下來僅走出10公里左右的里程。

  擔負前鋒的偵察隊只有輕武器,除給養、水壺外身無長物、又不背笨重的行李和裝備,他們長期生長在緬北高山密林環境裡,早已習慣了在惡劣環境下的生活,一天能前進二、三十公里,於5月2日冒著傾盆大雨行抵雷邦附近。經四處偵察,發現瑞裡[筆者注:在中美聯合突擊支隊前進路線上必經的南澤卡和沙勞卡洋的北側10公里處]、雷邦[筆者注:Lumacoong又譯作魯馬岡,它位於沙勞卡洋南方約10公里處,是一座山中隘口]均有日軍據守,且構築了防禦工事,各約有1個步兵中隊的兵力。但對瓦粹[筆者注:位於雷邦東北方8公里處]、阿蘭[筆者注:位於雷邦西南9公里處]偵察未發現敵蹤,據山民告知在瓦紮和丁克路高[筆者注:Tingolucoong又譯作:丁格魯岡,位於雷邦東南方13公里處]均有日軍駐紮。拉芬少校隨即用無線電向亨特上校具報。

  亨特立即將上述情況告知K縱隊指揮官金尼遜上校,要他注意,並應選擇能避開敵軍的路線向密支那鑽隙潛行,以免過早暴露我軍行蹤和企圖。亨特上校的這項指示十分正確,要實現對密支那的奇襲能順利進行,在向密支那前進途中,應盡可能避開日軍,以免過早地暴露行蹤使敵有備。但是K縱隊指揮官金尼遜上校鑒於部隊連日來爬山翻嶺,穿越密林,有時還要攀登懸崖峭壁,全體官兵已很疲憊,恐難再去涉險爬山攀崖了。已有少數官兵和馬匹不慎滑倒墜下山谷,都當場粉身碎骨了。如今已經從絕地走出來了,又要折向西方繞道而行,再去走那無人走的險峻山道,爬越崇山峻嶺,實在令人不寒而慄。他決定不理會享特的忠告,兼之他求戰心切,既然發現日軍擋住了本軍的進路,他便決定攻擊該敵,掃除前進路上的障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