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縣委書記 >


  郭金石望瞭望山坡上的羊,猶豫了:「羊沒人管呢。」

  「你去吧,我替你看一會兒。」

  郭金石往山下走。剛走了幾步,耿曉玲又叫住了他:「哎,金石。」

  郭金石回轉身,就見耿曉玲的臉上倏地飄過一朵紅雲。

  「我想問你……」耿曉玲眼神躲閃開,吞吞吐吐地說,「念軍校的人……往家寫信,不受限制吧?」

  郭金石明白了,心頭陡地升起一絲幸災樂禍的快意。耿曉玲和郭金石、耿長林都是同學,當初兩人當兵走時,耿曉玲當著許多人的面,一人送了一個挺精緻的筆記本,寫信時,也都捎帶著問上對方一句好。可後來耿長林考上軍校,耿曉玲寫給郭金石的信就少起來,再後來就完全沒有了。郭金石情知是怎麼回事,只好把一股酸酸的滋味吞咽進肚子裡。

  「我也沒去過軍校,哪知道。八成是功課緊吧。」

  「那你……最近也沒收到長林的信?」

  「沒有。」

  「那你快去吧。我爸找你,八成是好事呢。」

  耿老德找郭金石的意思挺明確,說幾個支委研究過了,村裡眼下的黨員就數他年輕,準備叫他當治保委員,半脫產,有事出出頭,沒事在家願幹啥幹啥,一年到頭給一千五百元的補助。說是徵求本人的意見,可那神情一目了然,被賞了一官半職的沒有不感恩戴德欣然領命的道理。可郭金石悶頭足想了有一袋煙的工夫,才說,讓我再想想,行不?耿老德不耐煩地說,這還尋思個啥?明天早晨給我回話,你不願幹就算了。

  郭金石又回到了山坡上,躺在草窩窩裡想心事。耿家在屯子裡是大姓,耿家屯幾十年間,支書換了一茬又一茬,卻一直都姓耿,支委們也大多姓耿。可耿老德挺會搞「統戰」,安排進一個外姓人,就算一個代表面了。其實外姓人說了什麼在村裡也不會算數,只能去個跑腿學舌當聽差的角色。

  第二天大清早,郭金石換了一身乾淨的衣裳,推出自行車,對老爸說,我進城去戰友家裡呆兩天,你去替我跟村長說一聲,就說那活兒我不想幹。郭老順扯著嗓子喊,人家賞你件袍子披,你還端起來了,那你還想幹啥?郭金石也不答話,抬腿蹬上車子,沖出小院遠去了。

  郭老順去了耿老德家,膽戰心驚地觀察著村長的臉色,說,那混帳小子,不識好歹的東西,你白掛記著他啦。耿老德叭地遠遠吐出一口痰,又將手裡的煙屁股往地下一丟,冷笑著說,操,穿了幾天黃棉襖,能耐就大了,看他咋蹦達去吧。

  4

  酒桌上的疑惑,就像秋日裡的霜花,太陽一出,就悄然逝去了,似乎沒留下任何痕跡。

  入冬後的這一段時間,雖說農民地裡的活計少了許多,可縣裡的許多工作卻忙上來。農忙時不好與辛苦勞累的農民和鄉、村幹部搶時光,有些工作就要放在農閒時來做。農村基層組織的建設,到部隊走訪商量軍民共建,還有特困職工和受災地區特困村民的安撫……雜事一多,哪裡還顧及幾句酒話?張景光沒有回復樊世猛家裡到底有了啥樣的好事,成志超再和樊世猛見面時,樊世猛也閉口不再提那件事,好像真的就「大恩不言謝了」。說實在話,成志超也把那事忘了,不說忘得一乾二淨也差不多。有時偶爾想起來,他還暗笑自己多事。自己在酒桌上說過的大話胡話還少了?你都不作數,一個鄉幹部酒後的奉承又算得什麼呢?要是啥話都當起真來,怕自己就什麼工作也做不成了。

  成志超的家在省城。工作不太忙時,他半月回一次家。忙時打點不開,一個多月不回也是常有的事。回家時,除了和媳婦、兒子親熱親熱,逛逛公園或去看一兩場在縣裡看不到的電影或戲劇,再一項重要內容便是到省委副書記魯岩恒家坐一坐。事先也不必問魯書記在不在家。魯書記在家便隨便聊聊,不在家裡則和魯書記的夫人朱阿姨扯扯家常。朱阿姨已退休在家,巴不得有年輕人來家和她熱鬧。如果妻子得閒,成志超便將妻子宋波和兒子小濤也帶去。那母子倆進了魯書記的家,更是如魚得水。宋波與朱阿姨有說不盡女人間的話,兩人鑽進廚房,一個剁餡,一個和麵,等招呼大家入席時,便有了熱騰騰的餃子端上來。小濤的到來更是大受歡迎,進了門便和魯書記的孫子滾在一起,不是兩人坐到電視機前玩電子遊戲,便是抱了足球跑出去,不踢個大汗淋漓不回來。魯書記的兒子和兒媳都去美國進修了,留下孫子在家裡,平時管教得嚴,不是看著放心順眼的小夥伴,老兩口是絕對不許孫子出去跟人家瘋跑的。偌大的一個家,都由朱阿姨自己操持,她不喜歡保姆,魯書記也不喜歡陌生人走進這個家門。所以成志超一家的到來,便給這個家庭帶來歡樂,是那種親如家人的歡樂。

  成志超到魯書記家來,手裡也常是不空的,可那不空的兩手卻從不避人。那塑膠袋裡有時裝著兩把韭菜,有時裝著兩把紅靈靈的水蘿蔔,都是市場上尋常可見的東西,就是提來鮮肉,也只三兩斤。成志超有時還提來一罐頭瓶農家醬,帶來一些山野裡采來的蕨菜苦麻菜,人們知道魯書記老兩口都是北方農村走出來的,得意這一口,便也見怪不怪,反誇成志超是個有心人,魯書記沒白教導培養一回。殊不知,成志超為弄這些東西,也是好費了一番心思的。比如韭菜,他是找農戶按過去沒扣大棚時的笨法,種在農家炕頭上,一定要播老品種的種子,且不許施用一點農藥化肥,只那褥子大小的地方,頭兩刀割的產品他都包圓兒買下了,他帶給魯書記的就是那種不帶一丁一點現代污染的本色味道;再比如那水蘿蔔,他也包下農戶的一兩菜畦,百分之百要施農家肥;那農家醬更是選得精細。雖說農家醬的加工方法自古相傳,千家萬戶如出一轍,但每家醬缸裡飄散出來的醬香卻各有千秋,這裡有投鹽量的大小,下醬的時間以及醬塊發酵程度的不同等等多種因素。成志超在東甸鄉蹲點,在春末夏初的下醬時節,便專給鄉民政助理一項任務,去務色品嘗各家新出缸的大醬,哪家下得好,又經他品嘗選擇,便將那一缸醬一次性買斷。朱阿姨沒大醬難下飯,所以每每坐到飯桌前,都要對老伴念叨成志超兩句,「志超這孩子,你真沒白疼他,比我親生親養的都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