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記者 >
一二四


  有人在來稿中分析,這些積弊的形成關鍵在於扶貧開發尚缺乏鋼性的法制約束,甚至是無章法可循。儘管有關方面稱,為保證其安全運行,實行「開展參與式扶貧」、「推行公示公告制」、「實行報帳制」、「掛職幹部督導」四條監控措施,應該由中立機構對受扶物件進行科學評估,通過陽光操作的方式,防止隨意性;對層層截留者,無論何級何人都必須受到法律的嚴懲;扶貧獎金的使用效益應由國家審計部門依法審計,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通過對扶貧資金的下撥、使用、效益全過程實施法律監控,確保國家扶貧大政惠民益民,而不至於成為少數人隨意吞噬的「大鍋粥」。而在「扶貧托兒」那旮旯,這一切卻「形同虛設」。

  也有人說,政府應該重獎劉宏偉,就像駭客發現了網路的漏洞那樣,他發現了國家資金使用中的弊端,這個發現一旦得到彌補,將給國家帶來不可估量的貢獻。

  作為報社領導的周望對這個話題所產生的社會反響頗為高興,他也以「任文新」的筆名意即新聞人,寫了一篇經濟述評文章,直接質詢「跑專案」究竟跑出了什麼。

  「跑項目」究竟跑出了什麼?

  前不久,一個農村裡的「能人」尋到市里某專案管理單位討說法,說自己辛辛苦苦跑市里到省城,請客送禮破費了許多,為村裡跑來五萬元的人畜飲水工程建設款,村裡卻沒按先說好的40%提成給他,所以他要找上面「告狀」。項目竟是在這樣的刺激和獎勵下跑來的,筆者感到茫然。

  眾所周知,在大力發展區域經濟的今天,專案帶動戰略已普遍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步驟和舉措,可是專案是從哪裡來的呢?深諳此道的官員們甚至連老百姓都認為是跑出來的,因為「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於是,跑專案成為許多地方政府和領導同志的工作重點和不遺餘力的事情,他們不惜動用大量人力和捉襟見肘的財力進行大跑、特跑,有人還從中掌握了門道,跑出了經驗,跑出了政績(我們看到有不少的官員因為項目上的多而得到了提拔)。從局部看,這樣轟轟烈烈跑來的項目的確給地方帶來了不少的好處,比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地方經濟得到了繁榮等。但從全域看,這樣「跑項目」的背後究竟跑出了什麼?據筆者瞭解,熱熱鬧鬧的跑專案背後至少跑出四個很值得警惕的問題:

  一是跑出了一些管理部門的「老爺」作風。任何項目的上馬最主要的是應該和當地實際相結合,但由於跑到門口的人過多,助長了這些管理部門高高在上、紙上談兵的「老爺」作風,他們出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只認跑到門口、求到跟前的,而不管科學論證和基層的具體需要,隨意安排專案,顯然是濫用了人民給予的權力,背離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更是與胡錦濤同志「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相悖。

  二是跑出了不公平和不正當競爭。筆者以為,雖然現在是市場經濟,但在國家項目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安排中更多的是計畫的成分,所以不應該通過競爭特別是不正當的競爭手段而獲得。專案的安排應是管理部門從國家發展的「一盤棋」出發,因地制宜地依照地域的不同根據輕重緩急的原則來進行考慮,這和蓋一座大樓進行投標有本質的區別。但有一些人認為,國家既然安排了這些專案,那安排在哪裡也都是可以的,所以跑項目就成為一場比速度、比力度的競賽。孰不知,僅僅依靠人際關係、通過「公關」手段而得到的專案很難不脫離科學的安排原則和具體實際,更難確保它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從而最大地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

  三是可能跑出了腐敗。眾所周知,所謂跑項目其實就是拿著錢財和當地的「土特產」(有時候這樣的特產甚至包括當地出土的文物)對項目管理者進行「公關」。顯然,這樣的過程多數就是權錢交易,滋生腐敗墮落。屬於社會公共資源的專案,本應該依據實際需要科學合理地使用,可一旦這些公共資源在分配過程中受到「跑」的影響,就會有失公衡,出現急需上的項目因「跑」的力度不大而上不了,本不具備條件上的項目卻因為跑的力度大而大功告成。不客氣地說,這樣安排的專案是腐敗滋生的溫床,是對黨和人民的不負責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