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幻愛 >


  雷達:批判與救贖

  ——評徐兆壽最新長篇小說《幻愛》

   在大眾文學流行的今天,已經越來越難辨清楚文學的真面目了。含金的文學越來越少,含淚的文學就更為稀有。用一些批評家的話說,痛苦的寫作幾乎絕跡了。這裡所說的痛苦不僅僅指書寫痛苦,還有寫作與閱讀中的痛苦體驗與痛苦思考。相對來講,痛苦的思考更為可貴。這種文學的精神在經典現實主義文學那裡被表現得淋漓盡致,深入靈魂,可惜,在當代偽現實主義那裡,你看到的只是對痛苦的描摹,卻看不到對現實的思考、批判與救贖。我把這一現象總結為「當代作家缺乏精神資源」症候。也許這與知識結構與文化視野以及個體體驗有關。值得慶倖的是,一些作家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其中,被稱為「問題作家」的徐兆壽便是其中的一位。

  在我看來,徐兆壽是被誤讀了。他被媒體稱為「校園問題作家」、「暢銷書作家」、「網路上流行的作家」,以此消解了他小說的嚴肅主題。他生長和生活在西部,但他的作品卻很少拿西部來裝點。他的小說具有明顯的現代性。他的成名作《非常日記》被稱為「國內首部大學生性心理小說」,是一部暢銷書。這本書在當時引發了國內教育界對青少年性教育這一話題。人們都以為它是部流行的小說,但實際上作者想要訴說的並非這些,而是靈魂深處的信仰問題。小說後半部分可以說是血淋淋的,對小說主人公林風的心理描寫特別是自卑、自閉、自傲的心理使很多讀者感到痛苦。最後,小說重點解剖了林風的自殺。他為什麼會自殺?這是個深刻的問題。在《非常情愛》裡,徐兆壽拿已故天才詩人海子為原型,為我們呈現了當代青年在中西文化、傳統與現代文化衝突下信仰失落時的心靈焦灼。小說主人公張維的退學申明、屢次自殺、與眾人的戰鬥、愛情的失敗、信仰的失落都一再地重申了這個時代需要面對的痛苦主題。小說通篇都是對現實的反思和與日常的和解,為我們呈現的是知識份子在今天這個一樣時代如何面對傳統、世界、未來和永恆的痛苦選擇。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站在時代浪尖上思考的嚴肅的作家,是一個有良知的作家,而不是一個沽名釣譽、靠炒作掙版稅的三流寫作者。

  掃清了這樣一個先入為主的障礙後,再來看徐兆壽的新作《幻愛》,也許我們就能走進他思考的世界了。

  這部小說的特別之處在於構建了三個世界:小說一開始,我們隨著主人公楊樹進入了沙漠深處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桃源世界,在這個叫「西北偏西」的村落裡,一切都讓人驚訝:這裡的植物大都美麗無比且俗世罕見,這裡的人生活得自然愜意,對文明世界的很多東西一無所知。他們沒有姓氏,名字也都來自大自然,人都很長壽,老人死後沒人哭泣,在他們看來,人從來處來,又到去處去,是生命的常理。我們不禁會想起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和孔子的大同世界。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對當時戰亂的社會現實的反思,為人們描繪了一個理想的永恆的大同世界,而徐兆壽要描繪這樣一個桃源世界難道是對陶淵明的簡單重複嗎?如果是這樣,這部小說在這時已經失敗了。

  正當我們沉浸在這一個世外世界中時,主人公楊樹又把我們帶到了另一個現實的、世俗生活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主人公楊樹成天為生活奔波,他的身體和心靈都受了太多的傷害。他和妻子程琦被他們有怪病的孩子折騰得精疲力竭。他們原先浪漫的愛情在現實中一天天變得面目全非、不堪一擊。楊樹帶著一身的傷痕和絕望對自己進行了最後的放逐。這是個殘酷的無情世界,是個命運無常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讓人感受到的只是日復一日的痛苦輪回,是存在之意義的逐漸消失,是靈魂的徹底麻木,是對現實的絕望。而這正是我們所生活的文明世界。

  小說從第15節開始,又一個新的世界展現在我們面前:這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主人公楊樹和自己曾經喜歡過的女人美麗通過手機陷入熱戀,無法自拔,他們雙方陷入熱戀後連一次面都沒有見過,卻愛得極深。他們的愛情與普通的網戀有很大區別,他們不但進行了精神上的交流,還通過電子工具(網路、手機、數碼相機、攝像機等)進行一種虛擬的性愛,看後的確使人震驚。這是一種新的生活。我們更多的人是拒絕,惡罵,但徐兆壽很理性。他撇開了這些表像的認識,而是深入到虛擬生活的本質去認識和描述。所以,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與新聞宣傳完全不同的世界。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幻愛》呈現的三個世界,暗喻著遠古的自然人性,現代的異化人性,後現代的虛擬人性。從常人的角度來看,只有第二個世界才是真實的,其他兩個都比較虛幻。但是,仔細體味,這三個世界都是真實的,甚至第一個和第三個世界比第二個世界更為真實,更讓人心動,因為它代表的是精神世界和永恆的彼岸世界。哲人們常說,現實是虛假的。宗教也否定現實,而只有藝術是在批判現實的基礎上去尋找真實的生活,去尋找拯救靈魂的彼岸世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