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側身官場 > |
六十九 |
|
「帕金森效應」 項明春原來以為,辦公室人員增多以後,工作的分量可能減輕一些,誰知道,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更加重了。 上了班,他就要給小鄔他們三個分配任務。自己要寫一些東西不說,他們三個人完成作業以後,他還要加以修改。修改後,退還給他們,讓他們重新謄寫出來,再報丁主任審閱。丁主任的案頭總是堆滿了各種文書,每天埋頭苦幹,時不時地往嘴裡塞一些藥片。本來,經過項明春、查志強或者侯主任把關的東西,一般沒有多大問題了,但丁主任非常認真,不經他親自認真審閱過的東西,他是不會輕易簽字的。那些快報,經丁主任過目,已經成為形式。項明春有時不得不替丁主任著急,就這麼一些平常的東西,值得那麼嚴肅認真嗎? 下了班,他腦子也不能休息,心裡先琢磨一下丁主任是怎麼安排的,自己又應當怎麼安排,還要看新聞聯播,唯恐遺漏了重大課題。就連睡覺時,也處在工作狀態,孫秀娟說他發夢囈時,嘴裡嘟囔的也是資訊。 再說丁主任,每天對幾個作業組的工作安排,都是吃滿打足,他腦子裡也真的就有那麼多的思路,產生出不少永遠也幹不完的活兒。他對史主任表示,自己就是要帶出一支過硬的文秘隊伍。在這個指導思想作用下,同志們每天忙得團團轉,累得要死,連個喘氣的工夫都沒有。 有一次,宋書記到香港考察去了。在這十幾天裡,大家想,總應該松一口氣,讓大家歇上一歇。可丁主任和史主任商議了一下,竟然生出了一個新點子,議出了一批調研題目,讓辦公室人員組成四個小分隊,向全縣四個方向,分別走訪十四個鄉鎮。並把這個活動起了個動聽的名字,叫「環縣行」。大家騎自行車下去轉了六七天,在各鄉鎮黨委秘書陪同下,串了不少村,見了不少人,喝了不少酒,也鬧了不少笑話。回來後,每人分了一個題目讓寫出一個調研報告。 經常叫項明春大惑不解的是,為什麼辦公室的人手多了,反而更加忙亂?他就把這個想法說給查志強,查志強說自己也很有同感。 志強對項明春解釋說:「這一點也不奇怪,其實是一種機關病。你看看,多少年了,各級各部門整天喊叫砍文山、填會海,還有就是裁減冗員,精簡機構。辦到沒有?從來就沒有辦到過。砍文山的辦法就是下發一個限制亂行文、發文的規定,給文山再增添一份垃圾文件;填會海就是自上而下多開幾道填會海的會議。至於冗員是越裁越多,精簡機構之前,先成立一個『精簡機構辦公室』,一陣風過後,機構一個也沒有減掉,反而多出一個『精簡機構辦公室』,而且領導發話說,為了今後進一步『精簡機構』,暫時不要撤銷它。」 因為二人互相信任,因此,查志強對項明春說起這些話來,語言尖刻生動,並且相當深刻。但項明春感到,這次志強雖然說得有道理,卻並沒有說到現在辦公室存在問題的病根上。他想,是不是還有另外一種權威的解釋。 果然,沒有多久,他就找到了科學的分析。在他和查志強談話後,偶爾看到一份什麼雜誌,一篇關於辦公室工作的雜文吸引了他。上邊把美國一個管理學家詹姆斯·帕金森的理論粗略地介紹了一下,對項明春很有啟發。其中一條是說關於「帕金森效應」,大意是一個部門原來只有一個工作人員,叫A,整天忙得要死,向上級反映,要求增加人員。上級就給他選配了兩個助手B和C。從此以後,A又要去忙自己的事情,還要管理B和C,仍然忙得不可開交,完不成那些堆積如山的工作任務。於是,又向上級反映,要求增加人員。結果,上級又給B安排了助手D和E,給C安排了助手F和G。誰知這樣一來,一點也沒有解決問題,七個人完成原來只有一個工作人員的工作,反而還不如A一個人幹得好,而且相互之間忙得更加厲害。因為,一個任務安排下來,A要把它分配給B和C,下屬二人又要把任務分解給D、E、F、G,最下邊的四個人忙完後逐級向上回饋,B、C二人修改以後,再交給A,結果A的工作一點也沒有減輕。就修改文章來說,說不定A重新增添的東西,正是B和C刪掉的東西,而B和C提交給A的兩篇文章互相矛盾,讓A覺得還不如當初自己一人起草一下來得快捷。就這樣,人越多越忙亂,因為,人多了,儘管工作總量沒有增加,但他們之間會彼此製造工作,反而人人都增加了不少工作量。 看到這裡,項明春在「彼此製造工作」這句話的下面重重地畫上了紅線。一次在秘書們的工作例會上,大家說起了忙啊忙的苦處,項明春就把「彼此製造工作」的意思當做笑話講了,還特意聲明說,這不是他自己的發明,而是一個美國有名的管理學家帕金森說的。誰知竟把丁主任給惹惱了,丁主任翻著白眼對大家說:「我不贊成小項的說法,那是美國,不是我們中國。美國的月亮不見得比中國的圓。」對小項這麼不知趣,丁主任心裡狠狠地畫上了一道子。 事後,查志強說:「小項,你說得特別好,說到了咱辦公室的病根上,你把那份資料讓我也好好看看。」鄔慶雲擔心地說:「明春哥,你這次算把丁主任得罪苦了,小心他給你小鞋穿!」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