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艾米 > 山楂樹之戀 | 上頁 下頁


  §序

  《山楂樹之戀》是以靜秋77年寫的一個類似回憶錄的東西為基礎寫成的,敘事是艾米的,對話大多是靜秋原文中的。

  77年是中國在文革後恢復高考制度的第一年,靜秋那時已經頂職參加了工作,在L省K市八中附小教書,她也報了名,準備參加高考。

  她那時的生活已經比頂職前不知好了多少倍了,這次又有幸報名參加高考,使她想起老三曾經用來安慰她的那些話,說她會從農村招回來的,說「天生我才必有用」。

  可惜的是,當老三的預言一個接一個開始成為現實的時候,老三的人卻成了一個美麗的夢想。睹景思人,靜秋開始寫那個回憶錄,以紀念她跟老三一起度過的那段時光。

  後來她把老三的故事寫成一個3萬字左右的小說,寄給「L省文藝」。她那時甚至不知道投稿應該寫在格子紙上,她就用一般的橫條信紙寫了,寄了出去。

  那篇小說被退了回來,編輯評價說:「文筆細膩,風格清新……但人物缺乏鬥爭性……」,叫她按如下意見改寫後再寄回「L省文藝」。

  靜秋沒有改寫,一是因為忙於應考,二來她寫那篇小說是為了紀念老三,如果按編輯要求改動,老三就不成其為老三了,即便發表了,也沒有意義了。

  後來,盧新華的《傷痕》發表,中國文壇進入「傷痕文學」時期……

  艾米的父親開玩笑說可惜「L省文藝」的編輯膽子太小,不然可以代替《傷痕》的編輯,被寫進中國文學史了。

  十年後,靜秋離開K市到L省的省會去讀書,再後來她妹妹出國,媽媽和哥哥相繼移民,家裡的東西都扔掉了。那篇退稿,早已不知扔到哪裡去了,但這篇寫在一個日記本裡的回憶錄被她媽媽保存下來,帶到了加拿大。

  艾米在參與寫完《致命的溫柔》後,就經常收到網友的悄悄話或跟帖,建議寫寫靜秋的故事。那時艾米還不知道靜秋的這段故事,只知道另外幾段,於是經常「威脅」靜秋,說要把她的故事寫出來,但她都沒有同意。

  今年春節時,靜秋帶她的女兒SARA到艾米家來玩,帶來了那個日記本,讓艾米挑一些寫出來,紀念三十年前的那段故事。

  於是就有了《山楂樹之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