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
公安人員在破案時,除了從指紋、血跡、頭髮、腳印等等尋找線索之外,還很注意以下種種蛛絲馬跡。 你聽過「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嗎? 伍子胥是春秋楚國大夫。他的父親伍奢被楚平王殺死,本人又被通緝。伍子胥在過昭關的時候,便看到城門旁掛著他的畫像,士兵們見到跟他相貌類似的人,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了起來。 不過,古代的畫像。只能畫個大概。正因為這樣,把守城門的士兵常常抓錯了人。 自從發明了照相術之後,人們在通緝令上,總是印上罪犯的照片。現在,有了傳真機,那就更方便了可以在短短的一、兩分鐘內,把罪犯的照片用傳真機傳到各地公安局。 然而,當發生案件的時候,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在現場的人們都看到了罪犯,可是誰也沒有帶照相機。這樣,沒有留下罪犯的照片,在通緝罪犯時,就無法印上罪犯的形象。 其實,出現這樣的情況是正常的。因為罪犯總是趁人不備,突然作案,在現場的人怎麼來得及準備照相機呢? 現場的目擊者可以口述罪犯的面貌,不過,幾乎誰也不可能畫出罪犯的畫像——除非目擊者是畫家。 可是,在通緝令上沒有罪犯的照片或者畫像,將會給通緝工作帶來困難。 怎麼辦呢? 美國洛杉機技術勤務局局長麥唐納在不久前發明了「電子畫像機」,解決了這一難題。 麥唐納在29歲當偵探時,就開始鑽研這個問題。麥唐納認為,人的臉無非是由眼睛、鼻子、眉毛、嘴巴、鬍子、臉形、耳朵、皺紋、髮型等「元素」組成的。 麥唐納收集了5萬多張人像照片,仔細進行分類,發現如下規律: 眼睛,有132種; 髮型,有130種; 下巴,有52種; 嘴唇,有40種; 鼻子,有37種; ……。 麥唐納把這些「元素」製成幻燈片。在發生案件之後,把目擊者請來,逐一確定罪犯所具有的「元素」,組成罪犯的臉,映在屏幕上。當然,這時的畫像跟罪犯真正的面目還不能完全一樣,麥唐納可以按照目擊者的印象,用電子儀器對畫像加以修改。比如,把眉毛向下移一點,鼻子變小一點,眉尖加一顆黑痣……,這麼一來,便可得到與罪犯酷似的畫像。 然後,用印像機大量印製罪犯的照片,或用傳真機發送到各地。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珠寶商店,曾發生搶劫案,被搶走價值達2萬美金的珠寶。案發後,警察請店主回憶罪犯面貌,用電子畫像機勾畫出罪犯的臉形,3小時之後,警察就根據畫像,在50英里外的村莊裡抓到了竊賊,查出了贓物。 電子可以給罪犯畫像,也可以進一步根據畫像查明罪犯是誰。 據國外報道,以色列國家警察局和本·古裡安大學合作,最近研製成功了「電腦照片識別系統」。一旦把罪犯的照片或畫像輸入電腦,很快的,電腦附設的打字機,便會把罪犯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家庭地址、工作單位地址以及過去何時因犯什麼罪被捕等等,迅速打印出來。 電腦怎麼會「按圖素驥」呢? 原來,他們事先把所拘押過的罪犯的照片,都輸入電腦,以數字代碼貯存於電腦的存儲器。 照片上的形象,怎麼可以用數字記錄下來呢? 這些數字是:五官的位置、五官之間的相對距離、眉毛和眼睛的距離、臉的形狀。此外,臉上的疤、痣之類,也用數字反映。性別、膚色、眼球顏色、頭髮顏色之類,同樣用特定的數碼記錄下來。也就是說,用數字畫出了「臉譜」;或者說,把「臉譜」數字化。 用電腦識別照片或畫像,一下子就可以查明罪犯的姓名、地址,大大方便了偵破工作。 當然,他們目前還只限于輸入罪犯的照片。如果事先把全體公民的「臉譜」都存人電腦,破案時就更方便了。 在1978年,我國某城市發生了一樁「換米殺人案」:兩個來自農村的人,騎自行車,帶了大米進城搞交換,用鐵釺殺人,趁機搶劫。被害人重傷,神志昏迷。但罪犯丟下鐵釺和大米已不知去向。 公安人員深入訪問了附近居民,不少人反映,確實見過有兩人來換米,一高一矮,矮的是瘸子。 這麼一來,有了重要線索。公安人員向郊區各公社通報了案情,著重查找矮個子瘸腳的人。很快的從20多個拐腳者中,查出一個嫌疑極大的人。此人那天曾與叔父一起進城換米,正好一矮一高。更為重要的是,有人反映,在此人衣服上發現血跡! 看來,八九不離十,作案者找到了。然而,公安人員並沒有馬上逮捕那人,而是著手進一步調查。他們設法取到了那人的衣服,上面確實有血跡。 血跡,這是破案的重要依據。在現代醫學的幫助下,人們已經能從一些米點大的血跡中,判斷血型以及其他有關問題。那人衣服上的血跡經過鑒定,競不是人血,而是牛血!經調查,那人在不久前,曾宰過6條牛。於是,澄消了事實,否定了對那人的懷疑。 線索斷了。從哪兒查找作案者呢? 作案者留下的作案痕跡,除那根鐵釺外,便是扔掉的大米。 能不能從大米中找到線索呢?公安人員請水稻研究所、林土研究所化驗了大米成分。化驗結果表明,大米中含鋁、鎘兩種元素為千分之二,郊區有300來個生產大隊種這種大米,其餘700多個大隊不種這種大米。 三百多個大隊範圍仍然太大。接著,公安人員請糧食局的技術人員鑒定大米,查出這是本年生產的新大米,屬早熟優良品種。顆粒特別飽滿,說明很可能是社員的自留口糧,而且出於老產稻區。另外,米糠很少,從米粒表面形狀可斷定磨米機比較新,還配有除糠機。這麼一來,把查找範圍,縮小到3個大隊,因為只有這3個大隊的大米具有上述特徵。 公安人員依靠當地幹部和群眾,排出了在作案那天3個大隊的外出人員名單。然後,把名單中的人一一作具體分析,確定了嫌疑極大的兄弟倆。社員反映,這兄弟倆曾用鐵釺栓過豬。公安人員找到了鐵釺,經過化驗,與殺人鐵釺的化學成分相同;除了鐵之外,都含有其他5種元素,含量差不多。 這時,被害者脫離了危險期。經被害者暗中觀看,證明那兄弟倆就是換米者,亦即作案者。 就這樣,一樁十分棘手的案件,從化驗血跡否定了險些被當成兇手的人,又從鑒定大米的特徵縮小範圍,終於破案。 在南方某城,曾發生一樁謀財害命案: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子女在外地工作。老人因略有積蓄,被盜賊獲知,于深夜扼死了老人,搶走了錢財。 第二天上午案發,公安人員在現場找到兩個煙頭。據瞭解,老人從不抽煙,因此,這煙頭極可能是作案者留下的。作案者大約以某種藉口敲開老人的門,進屋後一邊抽煙,一邊與老人聊天,然後伺機作案。 另外,還找到一個重要線索:老人手中捏著幾根頭髮。顯然,這是老人反抗,用手抓罪犯的頭髮而留下的。 經鑒定,死者的血型為A型。那兒根頭髮經鑒定,是血型為B型的人掉落的。這進一步證明,老人手中的頭髮是作案者的,而作案者的血型為B型。 除此之外,在現場未找到其他線索。 光是知道作案者的血型,無法著手破案——血型為B型的人多著呢! 公安人員的注意力,集中在那兩隻煙頭上。煙頭是作案者自己紙包著煙絲卷成的,煙頭很短,浸透了唾液。 如今,在現代科學的幫助下,不光是可以根據頭髮來測定血型,就連唾液也成了檢驗血型的材料。 唾液,是唾液腺的分泌液,其中所含的唾液澱粉酶可以把澱粉分解為糖,幫助消化。在唾液中,還含有不少血型物質以及上皮細胞。根據血型物質,可以判定血型;根據上皮細胞中的X、Y染色體,還能判定性別。例如,無Y染色體,屬女性;而查出Y染色體,則屬男性。這樣,從現場找到的煙頭、瓜子殼、果核、口罩、手帕之類沾有唾液的東西,都成了破案的重要佐證。 精細的化驗表明,那煙頭中的唾液含有B型血型質,屬男性。這不僅說明作案者是男的,而且說明,煙頭確實是作案留下的——與那幾根頭髮的血型相符。 公安人員還進一步分析了煙頭的特徵:煙頭是作案者用紙卷上煙絲的卷姻;作案者在作案前接連抽了兩根煙,說明他的煙癮頗重;最為重要的是,煙頭很短,浸透了唾液,說明作案者習慣於長時間把煙頭銜在嘴裡,直到煙頭快燒到嘴唇,這才扔掉。一般來說,木匠、泥水匠常常有這樣的抽煙習慣,因為他們的雙手要不停地幹活,無暇用手指夾著香煙,於是就把香煙長時間地銜在嘴裡。 就這樣,從小小的煙頭中,勾畫出作案者的形象。 公安人員著重從木匠、泥水匠中偵查;果然,很快就查到一個可疑的木匠。這個木匠一邊叨著煙頭,一邊幹活。在木匠離開之後,公安人員取到他扔在地下的煙頭。經鑒定,與作案現場遺留的兩個煙頭的特徵完全一致。 經過進一步查核,終於偵破此案,逮捕了這個木匠,並從他家中搜出了贓款。 其實,不光是煙頭上會沾有唾液,遺留在現場的瓜子殼、手帕、果核、口罩,也往往沾有唾液。有一次,作案者舌頭舔破糊窗紙偷看,在糊窗紙上留下了唾液,同樣成為破案時的物證。 借助於紫外燈,可以幫助查找唾液斑。唾液斑平常呈淡黃色,在紫外線下射出淡青色的熒光。 唾液,如今也引起醫生的注意。化驗唾液,如同化驗血液,可以提供許多關於人體的信息,便於醫生診斷參考。比如,唾液中鈉離子含量升高,鉀離子含量降低,說明病人可能患涎腺炎;鉀含量升高,鈉含量降低,則可能患單純性涎腺肥大;如果唾液中汞、鉛、砷的含量很高,說明患者誤食重金屬毒物;唾液中尿酸、尿素含量升高,表明患者得了尿毒癥;患有腮腺炎、膽囊纖維化以及處於休克的病人,唾液中澱粉酶的濃度都升高。 從一滴唾液裡,便可斷定是不是乙型肝炎抗原的攜帶者,難確率可達95%。 現在,除了從唾液中可以查出血型之外,從汗液、尿液、糞便、指甲、奶汁、痰、鼻涕、膿汁中也可查出血型。在現代科學的幫助下,現場的種種細微的痕跡,都能為破案提供重要的線索。 在奧地利多瑙河一帶,發生了一樁失蹤案。警察們只知道那人一去不復返,不知道死在哪裡,怎麼死的。由於那人是政界重要人物,有人估計可能是被謀殺。 於是,警察局開始分析與那人有關的政敵,抓住了一個嫌疑犯。審訊一開始,嫌疑犯就說自己最近一直在首都維也納,沒有去過別的地方。 一位精明的警察注意到嫌疑犯的鞋子上粘著泥土。他想,如果嫌疑犯真的在最近沒離開過維也納,鞋上怎會上粘著泥土呢?這些泥土緊緊粘在鞋上,可見本來是一種稀泥。 警察取下嫌疑犯鞋上的泥土,進行仔細分析。他們用顯微鏡觀察,發現泥土中夾雜著一些形狀奇特的小點。幸虧那位警察十分博學,估計可能是花粉。於是,就請花粉專家來鑒定。 果真,那些小點是花粉。花粉學家出,這是榿木和松樹的花粉,另外還有一些是3000萬年前的植物花粉。 什麼地方會有這些花粉呢?花粉學家告訴警察,唯獨維也納南部的一個人跡罕至的水澇地區,才會有這些花粉。就這樣,現代科學解開了花粉之謎。 在鐵的事實面前,罪犯只好如實招供了謀殺罪行。警察根據罪犯的口供,在那水澇地區果然找到了被害者的屍首。 如今,公安人員在破案時,已開始重視花粉的作用。他們從鞋泥、發垢、手提包裡的空氣中尋找花粉,為破案提供線索。 花粉為什麼能夠幫助破案呢? 原來,花粉有以下特點: 花粉多——一朵楓樹花,有8千粒左右花粉。一朵棉花,有2萬粒花粉。一朵豌豆花,有3萬粒花粉,一朵蘋果花,有5.7粒花粉。松樹的一個花序有16萬粒花粉。一朵蒲公英花,有24萬粒花粉。一棵玉米,有5億粒花粉。一棵松樹,在一年內能產生60億粒花粉! 花粉小而輕,一般用肉眼看不見,只有用顯微鏡或者電子顯微鏡放大才能看得見。它的大小是用微米(亦即一百萬分之一米)為單位計算的。松樹的花粉要算是比較大的了,直徑也只有80微米。花粉小,也就很輕,一般只有0.000000001克重。這樣,風一吹,花粉就漫天飛舞,到處都有它有蹤跡,可以飛到1000多公里以外,可以飛到2000多米高。 花粉形狀各異——油菜和百合的花粉是橢圓形的,水稻和菜豆的花粉是球形的,還有的是三角形、四方形、元寶形。 現在,研究花粉已經成為一門專門的學問——花粉學。 也許你會問,那位嫌疑犯的鞋泥中,怎麼會有3000萬年前的花粉呢? 這是因為花粉有著一層堅硬的外殼,即使埋在泥土中,裡面的有機質已經爛掉,外殼依然存在,形成極為微小的花粉的化石,被稱為「微體化石」。 在不同的年代,生長著不同的植物。於是,在不同的地層中,也就埋有不同的花粉化石。地質學家們很注意研究地層中的花粉化石,用來確定地質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瑞典地質學家借助於分析地層中的花粉,找到石油礦,引起各國的注意。後來,美國、英國、德國、波蘭、澳大利亞等國地質學家,也運用地層中花粉的分析,找到煤礦、石油礦。解放後,我國在尋找油田時,地質學家們也十分注意研究地層中花粉的分佈,從「花粉信息」中得到線索和啟示。 1975年,英國科學家平森特博士注意起新鮮的花粉來。他認辦,分析這些花粉的成分,同樣可以幫助找礦。 他的研究方法十分有趣。每到一地,便捕捉那兒的蜜蜂。蜜蜂是花粉的天然採集者。從蜜蜂腿上,可以取到成團的花粉球。平森特博士用光譜分析法分析花粉球的成分。 有一次,他發覺花粉中的含鉛量比平常增加了4—9倍。他根據蜜蜂提供的這一「信息」,在當地找到了鉛礦。 他的發現,為找礦提供了一種新奇的方法。有人照他的方法去做,查出某幾個地方的花粉中的金、汞、鋅、砷含量明顯偏高,結果找到了金礦、汞礦、鋅礦、砷礦。 小小花粉,已成了不可小覷的「信息庫」! 1983年4月20日,突然從聯邦德國的《明星》週刊上,爆出一條震驚世界的新聞:希特勒的60本日記,被找到了! 於是,該刊開始長篇累牘地連載《希特勒日記》。 緊接著,頗有影響的英國倫敦《星期日泰晤士報》,也開始譯載《希特勒日記》。 希特勒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元兇。突然發現了希特勒這麼多、這麼詳細的日記,不僅立即引起各界人士的注目,尤其引起歷史學家的關心,因為日記中所透露的許多秘事,與過去歷史學家的考證不一致。 比如,1941年,希特勒的副手赫斯突然駕機單身逃往蘇格蘭。這件事一直被認為是赫斯叛逃。然而,《希特勒日記》中卻說是赫斯奉希特勒的密令,派往英國談判單獨媾和。如果計劃失敗,赫斯將終生不吐露真情。 又如,1940年英軍從歐洲大陸敗退,數十萬人集中在敦刻爾克海灘,危急萬分,而接應的船來不及一下子把那麼多人運回英倫三島。可是,德軍竟沒有乘人之危聚殲英軍。歷史學家對此不解。然而,《希特勒日記》卻說,希特勒曾親自下令,不准德軍在這時進擊英軍,以便日後與英國單獨和談。 《希特勒日記》轟動了世界。 《希特勒日記》究竟是真是假? 有人認為這是真貨,因為日記所記述的事情,與歷史事件發生的日期那麼吻合。不可能偽造內容如此豐富的60本日記。 然而,許多專家表示懷疑。有人指出,希特勒總是忙到快天亮的時候才去睡覺,他從來沒有記日記的習慣,與他共事多年的人也從未看見過希特勒日記。 為了證明《希特勒日記》「貨真價實」,《明星》週刊刊登了那一本本日記的封皮照片,而且公佈了其中幾頁手跡。 這下子,馬上引起美國筆跡專家克萊福德·歐文的注意。他經過與希特勒真正的手稿筆跡對比,明確指出「《希特勒日記》是道道地地的冒牌貨!」 歷史學家們經過核對,也指出「《希特勒日記》上的一些記載,牛頭不對馬嘴,明顯違反了史實。」 於是,聯邦德國檔案館、聯邦德國刑事和聯邦材料檢驗局對《希特勒日記》進行聯合調查。 1983年5月6日,當時的聯邦德國內政部根據聯合調查的結果發表公報,指出《希特勒日記》並非出自希特勒之手,而是後人炮製的贗品。 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宣佈,不再刊登偽造的《希特勒日記》,兩名責任編輯宣佈辭職。 通過對《希特勒日記》真偽的判別,可以看出,筆跡鑒定是十分重要的。 在形形色色的案件中,為了識別一些偽造的信件、遺書、借據、契約、協議等,常常需要作筆跡鑒定。在偵破書寫反革命字句的案件中,筆跡鑒定成了破案的鑰匙。 如今,筆跡的鑒定,已經成為一門科學,叫做「筆跡學」。 筆跡學創始於1860年。創始人是法國神父阿沛·米兄。 米兄神父最初研究筆跡,並不用於破案。當時他認為,字如其人,筆跡反映一個人的性格。他收集了許多人的筆跡,進行分類研究。他發現,性格相近的人筆跡相似——這便是筆跡學最早的理論。 他認為,飛龍走蛇般的筆跡,說明作者豪放自信;字裡行間毫無規律,說明作者雖然熱情但缺乏自信;至於字跡潦草者,可能是因為疏懶,也可能由於作者文思如泉,一氣呵成……。 美國人艾爾伯特·奧斯本也從事筆跡學研究。他認為:「一個人的筆跡就是他身上的一部分骨肉,他不可能憑藉意志完全捨棄它。」他的這句話,前半句說明「筆跡如人」,後半句說明偽造筆跡必然會露出馬腳。 正因為這樣,奧斯本認為筆跡是可以鑒別的,是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判明真偽。 奧斯本提出鑒定筆跡的3個步驟,即:比較,分析,判斷。 筆跡鑒定比指紋鑒定要困難一些,因為指紋無法偽造,而筆跡則常常以偽亂真。 據《美國大百科全書》1978年版的文章指出,筆跡學專家們常常從以下這些細節比較、分析、判斷筆跡的真偽: 1、筆劃的濃淡、粗細。 2、筆力的輕重。 3、書寫的流暢性、規律性、節奏性,筆鋒的角度、對稱性、藝術性所表現出來的書寫熟練程度。 4、起筆、連筆和收筆以及這些筆劃對於書寫整體之間的關係。 5、字形上的花式、裝飾或縮略。 6、書寫上有無連貫性。 7、線條性,那就是書寫是否和某一基本實線和虛線形成一定的關係。 8、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間距以及和總體之間的關係。 9、書寫時的速度和方式。 10、從書法藝術角度來看,屬哪一種字體。 11、字母及其組成部分的大小比例。 12、筆從紙上提起的程度。 13、筆劃的修補和重新描摹。 14、手的顫抖、遲疑不決和捉摸不定。 15、握筆的姿勢。 16、書寫在紙面上的佈局。 17、書寫姿勢不正常和書寫時特別小心翼翼的跡像。 18、疲勞、疾病、年齡、酒醉或其他影響因素的作用。 當然,這裡列舉的18條鑒定筆跡的原則,只是針對英文書寫而言的。漢字的筆跡比英文更複雜,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多。 其中,筆跡真偽的最大區別在於真跡是寫出來的,而偽造的則是描畫出來的。儘管描畫的字可以酷似真跡,但畢竟永遠無法避免描畫所造成的虛假感。 1956年,在美國長島發生了綁架孩子的案件。綁架者給孩子的家長贖金索取單末的落款為「Yourbabysitter」,即「照看你的孩子的人」。 警方注意到兩個「Y」字上都有「2」形筆法,抓住這一特徵,查閱當地20萬人的檔案,核對筆跡,他們終於在一個犯人的假釋報告上,查到類似的筆跡,據此,偵破了案件,逮捕了綁架者,救出了孩子。 當然,查閱20萬份檔案,逐一核對筆跡,工作量是夠大的,而且也頗費時間。 1984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位電腦專家與警察局合作,採用電腦辨別筆跡,使鑒定筆跡的時間縮短二十分之一以至百分之一,大大加快了破案速度。 返回:司鑒網首頁《白衣偵探》目錄 筆跡可以鑒定、辨別,用打字機打出字的信件,也能鑒定、辨別嗎? 美國安全勤務局局長尤·鮑曼在回憶錄中,曾詳細談到了他在40年代末開始負責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安全保衛工作時,如何偵破「變形O案件」。 那時候,杜魯門經常收到群眾來信。照例,這類信是由他的助手代拆、代閱、代為處理。 其中一封用打字機打印的信,把社魯門的助手嚇了一跳,裡面的信紙上寫著這麼一行字: 「我準備殺死你,總統先生。」 這封信,立即較交到安全勤務局局長鮑曼手中。 鮑曼查看了信封上的郵戳,查明信是從阿肯色一個名叫「潘斯維爾」的小鎮上寄出的。信上沒有留名。顯然,這是一封匿名信。 這個案件如果不及時查清,當然對總統的安全是一種威脅。 但是,信是打字的,無從鑒定筆跡。 細心的鮑曼用放大鏡來來回回巡視信件上的每一個字母。突然,放大鏡停住了,鮑曼的目光注視著字母「O」——它有點碎裂、變形。 這變形「O」就是破案的線索!很顯然,那架英文打字機上的小寫字母「0」的鉛字變形了。也就是說,凡是用那架打字機打印的所有信件,「0」字都是變形的。只要查到變形「O」信件的寄出者,就可以破案。 鮑曼把變形「0」拍照、放大,印發給阿肯色的安全勤務局分局。分局負責人立即通報當地有關郵局,注意變形「O」信件。 也許是遠處的匿名者故意跑到阿肯色的潘斯維爾鎮發信吧。所隊,整整過了半年,阿肯色的郵局一無所獲。 終於有那麼一天,潘斯維爾郵局局長看到一封信,那信封上打印的地址中,「O」字是變形的。 這是一封給附近一家報社讀者來信部的信件。 郵局局長立即扣留了這封信,把情況火速報告安全勤務局。 保安人員和報社編輯趕來了。報社編輯拆開了信。信也是打字的。在放大鏡下,每一個「0」字都是碎裂、變形的。 信上,有寄信者的姓名、地址。這封信,是要求報社關心寫信者的生活。 保安人員迅速查明,那寄信者是一位有三個孩子的婦女。她的打字機上的「O」字,確實變形。 她,貧窮潦倒,患有精神病,而且病態越來越嚴重。 為了保障杜魯門總統的安全,這位婦女被送進精神病院,受到嚴密的監禁……。 變形「O」案件清楚地說明,即使是用打字機打字,也是有線索可尋的。當然,這比鑒定筆跡要困難一些。但是,每一台打字機都有自己的特點。尤其是用久之後,鉛字字體會走樣,更易查出。 每個人打字的習慣也不同,字的距離、按鍵的力度不同,都是可供破案參考的。 除了鑒定筆跡、打字機字跡之外,所用的墨水、打字油墨、紙張新舊、信封產地等等,也都是公安人員所注意的。 「你為什麼在日本緊急著陸?」 「你為什麼要在美國避難?」 「你的真實身份是什麼?」 「你說的是實話還是謊話?」 ……。 美國特工人員正在審訊一名蘇聯飛行員。這個飛行員突然駕駛一架新式的米格25戰鬥機,從蘇聯叛逃,在日本著陸後,要求前往美國政治避難。 在審訊的時候,飛行員的手臂上裹著帶子,手指末端綁著一根根電線,胸部和腹部捆著兩根特殊的皮帶……。 這是用「測謊器」測試蘇聯飛行員是否誠實。 測謊器,最初是意大利隆布洛查在1895年發明的。1921年,美國開始研製測謊器。1935年,美國伊利諾斯犯罪偵查研究所進一步改善測謊器,定型生產,向美國政府推薦。於是,美國警方開始使用測謊器。 如今,美國的測謊器大量生產,使用相當普遍。據說,美國每年大約有100萬人被用測謊器測試過。西方其他國家,也普遍使用測謊器。 1982年1月,美國國防部的秘密報告被報界透露,輿論譁然,公眾群起抨擊裡根政府。因為這份秘密報告表明,五年內美國的國防費用要比公開宣佈的15000億美元多7500億美元。也就是說,裡根政府欺騙了公眾,暗地裡大量增加國防費用。 這一「洩密事件」,弄得裡根總統十分狼狽。顯然,在他的政府中,有著「不忠誠分子」,胳膊朝外彎。於是,下今要對洩密事件進行調查。 怎麼調查呢? 特工人員又動用了測謊器。就連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弗蘭克·卡盧奇及其助手,也被迫受測謊器的測試。 測謊器是什麼?它究竟是根據什麼原理製成的? 其實,說穿了,測謊器一點也不神秘。它的「科學報據」是人在說謊時心情必然緊張,因此血壓會升高,汗水分泌會增多,呼吸頻率會加快。在測謊時,那裹在手臂上的帶子,是測量血壓的;那綁在手指末端的電線,是測量手汗分泌量的;那捆在胸部、腹部的皮帶,是測量呼吸頻率的……。綜合測量所得的數據,測謊器作出「忠實」或者「撤謊」的判斷。 如此這般,測謊器究竟是否能夠測謊呢? 一位美國作家說,他正在寫作一部新著,書名叫《測謊器笑話集)!為什麼?因為測謊器的笑話,實在太多了。 美國曾大量印行《雇主對測謊器的使用》一書。洛杉磯市一家超級市場的經理看後,很感興趣,便買了測謊器,對屬下的雇員逐一測試。他在審測一位女售貨員時,問道:「在你母親來買東西的時候,你是不是經常少收她的錢?」女售員的答覆是:「哪有這樣的事?」這時測謊器馬上作出判斷,表明女售貨員在撒謊。經理當然大為生氣,解雇了這個女售貨員。 經理宜布解雇命令之後,立即在售貨員中引起轟動。因為很多同事都知道,這位女售貨員的母親,早在5年前就已去世! 正因為這樣,她答道:「哪有這樣的事?」 正因為這樣,她回答時,感到萬分惱怒。 也正因為她惱怒,測謊器認為她心理反常,作出了「撒謊」的結論。 也正因為這樣,使《測謊器笑話集》裡增加了一則笑話。 又有一次,一個名叫弗洛德·法伊的人,被指控為犯了謀殺罪。他拒不認罪。經測謊器測定,他屬「抵賴罪行」之列。這麼一來,弗洛德被判處終身監禁。 就在他蹲了兩年監獄之後,真正的兇手被捕了。於是,弗洛德被釋放。警方對他說:「很抱歉,測謊器那天出了一點小小的故障!」 測謊器在美國盛行,引起了許多正直的科學家的不滿和反對。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家戴維·萊肯尖銳地指出:「所謂測謊,無疑是披著科學的外衣行騙。測謊器不可能把一人的內在心理反映出來,最大的說謊者就是測謊器本身!」 他還認為:「這種假科學技術的氾濫,說明在私人企業、法律界甚至政府階層中那些決策人物是多麼無知可笑!」 就連美國前總統尼總松,倒也說了公道話、老實話「我不知道測謊器為何物,也不知道它的準確性如何,我只知道它給很多人帶來無謂的恐慌。」 「兩個恐怖分子開著一輛汽車,企圖強行闖過英軍的路障。結果發生了一場槍戰,司機被擊斃。 「失去控制的汽車撞上了一位推嬰兒車的年輕婦女,把母親和嬰兒都撞死了。 「那個倖存的恐怖分子聲稱,槍都是英國巡邏隊放的。他對在汽車後座上找到的一支自動槍裝得一無所知。 「他堅持說,他衣服上的火藥殘餘是從逮捕他的軍人那兒沾來的。 「這種情況當然是可能的。但是,我們證明了他衣服上的火藥殘餘來自汽車上那支自動槍射出的子彈,而不是來自英軍的配給彈藥……。」 這是英國倫敦警察廳刑事實驗室主任威廉斯博士講述的一個案例。 他是怎樣偵破的呢? 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只不過用放大鏡觀察犯罪痕跡。威廉斯博士比他的「先輩」厲害多了,他動用了現代化的科學技術——電子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遠遠超過了放大鏡和普通的光學顯微鏡,可達幾萬倍以至80萬倍!它能顯露許多肉眼看不見的犯罪痕跡,成為破案的有力工具。 威廉斯博士用一種特殊的有粘性的膠帶,粘附了恐怖分子衣服上的火藥殘餘微粒和汽車後座那枝自動槍槍口的微粒,然後,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結果表明,那都是民用火藥的微粒,不是英軍軍用火藥的微粒。 在現代科學面前,恐怖分子的謊言如同肥皂泡一樣破滅了。電子顯微鏡證明,恐怖分子曾用自動槍向英軍射擊,正因為這樣,他的衣服和自動槍槍口,都殘留著民用火藥的微粒。 威廉斯早年在英國牛津大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到倫敦警察廳工作以後,又精通電子顯微鏡技術。他具備關於各種為藥的豐富知識。正因為這樣,他的調查結論是富有權威性的。 許多案件總是與炸藥有關。「轟」的一聲,炸藥爆炸,化為煙塵。要查明是不是炸藥爆炸、用的是什麼炸藥,除了動用電子顯微鏡之外,還要運用各種現代科學手段。 1978年1月,內蒙古自治區某市的一棟宿舍樓裡,突然發生爆炸,炸死兩人,重傷一人。 公安人員趕到現場。很明顯,那是屋裡的火爐爆炸所造成的。 火爐裡燒的是劈柴、煤,怎麼會爆炸呢? 不難斷定,一定是爐子裡有爆炸物。 這樣的「斷定」,只不過是理論上的推斷。要想用事實證明這一「斷定」,卻不那麼容易。 在零亂不堪的現場,公安人員仔仔細細地檢查著,沒有發現爆炸物的痕跡。 好不容易,才算找到爆炸的斑痕和細碎的金屬屑。 經過原子吸收光譜分析,從那斑痕中查出了炸藥「黑索金」和鉛。那金屬屑經過光譜分析,表明是鋁。 案情終於查明:採煤時,不小心把一支未爆炸的雷管落到煤中。這雷管在這家的火爐中爆炸了,造成了不幸! 現在,除了一般的化學分析之外,原子吸收光譜分析、光譜分析、氣相色譜、紅外光譜、離子選擇性電極、高壓液體色譜等等新的科學技術。都已用來偵破爆炸、槍殺案件。 為了偵破放毒案件,同樣也需要採用當今最先進的分析技術。 一點也不誇張:大學分析化學專業的高材生,在畢業之後穿上警服,來到公安局工作。因為那裡有著現代化的化驗室,那裡最需要精通分析化學技術的人材——對付犯罪分子光是用手銬和槍是不夠的。還需要現代科學技術! 如果你讀過曲波寫的小說《林海雪原》,描寫楊子榮上威虎山的那一章《楊子榮獻禮》,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蘑菇,溜哪路?什麼價?」半途中,5個匪徒遇見楊子榮,用這句黑話來盤問。 楊子榮為了能夠假裝胡彪,打入虎穴,曾經「學習」過土匪的黑話。他一聽,便明白這句黑話的意思是:「什麼人?到哪裡去?」 「嘿!想啥來啥,想吃奶,就來了媽媽,想娘家的人,小孩他舅舅就來啦!」楊子榮很流利地用了黑話答覆道。這黑話的意思就是:「找同行。」 接著,楊子榮向土匪施禮說:「緊三天,慢三天,怎麼看不見天王山?」 意思說:「我走了九天,也沒有找到哇?」 土匪答道:「野雞悶頭鑽,哪能上天王山。」 意思說:「因為你不是正牌的。」 一路上,楊子榮用黑話跟土匪一問一答,滴水不漏。土匪見此狀,以為是同夥,帶他上山,引見座山雕。 一見座山雕。劈頭便是一句黑話:「天王益地虎。」意思說:「你好大的膽!敢來氣你祖宗。」 楊子榮立即答道:「寶塔填河妖。」意即:「要是那樣,叫我從山上摔死,掉河裡淹死。」 「臉紅什麼?」 「精神煥發。」 「怎麼又黃啦?」 「防冷塗的蠟!」 ……。 這一連串的黑話對白,生動地說明,作為一個偵察員,一定要「知已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土匪們講的是黑話。作為偵察員的楊子榮深入敵穴,一定要把黑話講得滾瓜爛熟,才能不露破綻。 其實,不光是威虎山上的土匪講黑話,許多罪犯也講黑話。掌握黑話,懂得黑話,同樣是破案的一把鑰匙。 黑話,在語言學上叫做「隱語」。 在中國,隱語自古就有,《漢書》中的《東方朔傳》裡,便提到了隱語。古代的隱語,指的是「隱其本事而假他辭出之」,也就是把真正的意思「隱」起來,借別的辭說出來。 土匪、流氓集團、盜竊集團、特務、間諜,常用隱語,為的是遮掩他們的地下活動,不使暴露。 其實,有些隱語,也有一定的規律性。 比如,有的隱語,近乎拆字謎。蘇州隱語把「一」說成「旦成」,因為「旦」字的底是「一」;把「二」說成「挖工」,因為「工」字挖去一豎就是「二」;同樣道理,「三」叫「橫川」;「四」叫「側目」;「五」叫「缺醜」;「六」叫「斷大」;「七」叫「皂底」;「八」叫「分頭」;「九」叫「末丸」;「十」叫「田心」;「男」叫「田力頭」;「女」叫「安脫帽」……。 過去,在交易所裡,用這些隱語表示錢數:「一分」指一元;「一根」指十元;「一籠」指一百元;「一汀」指一千元;「一條牛」指一萬元等等。 在國外,黑社會裡同樣流行著黑話。日本、美國有人專門研究隱語,出版《隱語辭典》。 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出版了雪漠著《江湖內幕黑話考》一書,是近年來研究中國黑話的一本專著。這本書,對「武林黑話」、「青紅幫黑話」、「東北土匪黑話」、「袍哥黑話」、「港澳黑社會黑話」、「小偷、乞丐、混混兒黑話」等等,進行了研究。 書中例舉了種種江湖黑話:酒叫「山」,喝酒叫「抿山」,喝醉叫「串山」,拉屎叫「拋山」,刀叫「青子」,筆叫「戳子」,偷叫「榮」,起誓叫「劈雷子」,賭錢叫「控蠻」,吃飯叫「安根」,喝茶叫「啃個牙淋」,錢叫「杵頭兒」,天叫「頂」,地叫「躺」,理髮的叫「掃苗子」。姓名叫「萬兒」,姓劉叫「順水萬」,姓王叫「虎頭萬」,姓李叫「一腳門萬」,姓楊叫「咪咪萬」……。 據雲,算卦者也常用黑話。譬如,算卦者在街上給某人算卦,旁邊有知情者用黑話向他透底:「火點,空子,念攢子,老戧是海翅子,杵頭海,海挖。」 這段黑話的意思是:「這是有錢人,是個外行,沒啥心眼,父親當著大官,錢多,狠狠地敲詐。」 由於有黑話提示,算勢者心中有數。而問卜者不懂黑話,也就不知內中的奧秘,上了當……。 為了偵破疑案,甚至像楊子榮那樣打入敵人之中,公安人員也研究隱語,掌握隱語。 1983年,上海市公安局截獲一走私集團發往青海的加急電報。電報全文如下: 「病情好轉,香妹已找到對象,年齡21—25歲,請帶三哥于25日來滬看。」 顯然,這是一份黑話連篇的電報。 怎樣才能讀懂其中的隱語呢? 公安人員與海關緝私員一起,反反復複捉摸著。他們憑藉著豐富的反走私鬥爭經驗,知道麝香是重要的走私物資,在國外以高昂的價格收購這種貴重藥材,而青海又正是麝香產地,電文中的「香妹」可能就是麝香的隱語。 這麼一來,其他的隱語也就迎刃而解了:「病情好轉」,是指與買主的私下談判成功了;「21—25歲」,指的是麝香價格;「三哥」則是麝香的數量。 果真,在25日,青海來客到達上海。 公安和海關戰士一舉捕獲了賣主、買主和準備走私出境的幾斤麝香。 在這場戰鬥中,破澤隱語,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物理學家、清華大學教授錢偉長在訪問美國時,聽說那裡的圖書資料是用電子計算機管理的,查閱資料非常方便。錢偉長便試了一下,他不查別的,只查他白己的著作目錄。沒—會兒,電子計算機室的打字機就飛快地打印出錢偉長教授的著作目錄。 1994年初,筆者在美國舊金山接受《星島日報》記者裡戈先生採訪時,見他手裡拿著一疊紙頭。一問,才知道是他在舊金山伯克利大學圖書館中用電腦查出的關於筆者的資料:伯克利大學所藏筆者的58本著作的目錄,中國大陸及海外報刊有關筆者的報道。內中,竟有《陝西日報》所載的訪問筆者的報道! 電腦,神通廣大,如今無處不在,無處不用。 電子計算機,是現代重要的新技術。人們在1946年才製成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近40年間,電子計算機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現在,就連破案,也要請電子計算機幫忙。人們讚譽電子計算機是一位「電腦偵探」。 這位「電腦偵探」,是怎樣破案的呢? 它,跟那台管理圖書資料的電子計算機一樣。掌握著大量與破案有關的資料。在「用電腦管理『指紋檔案』」一節中,已經談到,它把成千上萬的指紋加以分門別類、然後把信息儲存起來。一旦找到作案者指紋,電子計算機就能很快地查出相同的指紋圖像,獲知作案者的姓名。如果用人工去查那成千上萬的指紋,不知要查到何年何月。 同樣,電子計算機能把各種筆跡分門別類保管起來。當需要鑒定筆跡時,把筆跡輸入電子計算機,它能迅速查出相同的筆跡,告知這是誰的筆跡。 在通緝逃犯時,電子計算機也能發揮重要作用。在美國,已在一些機場、車站的進出門口裝了「電眼」。——電視攝像機,用電子計算機監視著熒光屏上出現的形象。當警察把逃犯照片輸入電子計算機以後,它一旦發現逃犯出現在熒光屏上。便立即發出警報,告知警察。 有趣的是,電子計算機還能把罪犯的作案方式加以分類。同一罪犯,常常採用同一方案多次作案。有久前,當一家銀行被劫時、電子計算機根據罪犯的作案方式,迅速查出了罪犯的姓名。只花了9分鐘,就破案了。 有的罪犯多次作案,未能捕案。也有的罪犯在捕獲後越獄,或者釋放後又重新作案。電子計算機能夠不斷積累這些檔案材料。正因為這樣,在抓住一個罪犯之後,電子計算機能夠立即打印出這個罪犯的犯罪卡片,上面除了寫著罪犯的姓名、年齡、職業、住址、家庭情況之外,還寫著罪犯的犯罪歷史,便於警察在審訊罪犯時做到心中有底。 電腦也用於反間諜鬥爭。如今,世界各國出現旅遊熱,加上其他原因入境的人,每天數以千計以至數以萬計。許多國家的保安中心都用電腦管理入境外籍人員的檔案。每天,設在各進出口岸的終端機,都不斷向保安中心電腦報來入境者姓名、國籍、年齡、性別、職業……電腦中存有形跡可疑的外籍人員名單,一旦發現入境者「榜上有名」,保安中心馬上通知入境口岸,加強對此人的監視。於是,此人入境後的活動情況,各終端機不斷向保安中心電腦報告,保安人員隨時掌握來者的行蹤……必要時,保安中心派出專員,暗地跟蹤。一旦發覺入境者進行間諜活動,當場抓住。電腦具有極好的「記性」,已經成為各國反間諜機構中必不可缺的助手。 「蛛絲馬跡」這成語,是大家都熟悉的。意思是說,可以沿著蛛網的細絲,找到蜘蛛;可以順著馬蹄的蹤跡,判定馬的去向。 在偵破案件的時候,公安人員一向注意罪犯作案留下的蛛絲馬跡。在這裡,「蛛絲馬跡」當然只是比喻而已。 然而,我國某市的公安人員,真的從一根蛛絲,偵破一起案件! 那是某倉庫被盜。公安人員來到現場,首先注意觀察了倉庫的門和鎖。門完好無損,鎖也好好的。進入倉庫之後,發覺這個倉庫四面水泥牆上三面無窗,唯南面牆上有一扇窗,窗玻璃破損,似乎外人可以從破處伸手進來,拉開窗拴,跳入倉庫。但是,窗臺上都是塵土,未發現腳印。公安人員注意到,那兩片窗之間,掛著一根蛛絲,蛛絲上還粘著一些浮塵。 公安人員斷定盜賊不是別人,正是在倉庫管理人員之中! 為什麼斷定管理人員監守自盜呢? 公安人員是運用邏輯推理偵破此案。倉庫三面無窗,進出倉庫只有兩處通道——門和南窗。門、鎖都沒損壞,說明外人不會撬門而入;兩扇窗間掛著蛛絲,蛛絲上有不少浮塵,說明蛛絲非新結的,而且也說明無人開過窗,排除了外賊破窗而入的可能性。 這樣,只能得出結論:盜賊存在于倉庫內部。 後來,果真在倉庫管理員之中,抓住了作案者。 推理破案,使公安人員能夠去偽存真,順著邏輯思索,尋找破案線索。如今,推理已成為破案的重要方法之一。 比如,在電影《海霞》中,老漁民旺發爺爺注意到那個化名劉阿太的特務黑風的腳趾不是分開的,一下子就斷定,此人不是海上的打魚人。為什麼呢?因為他知道,「凡是在海上打魚為生的人,腳趾都是分開的」——只有腳趾分開,才能在搖晃不已的漁船上站穩。 光是憑腳趾的形狀,便可以斷定劉阿太的身份,這也是一種推理。 美國總統林肯曾當過律師。有一次,他親自審理一樁誣告案。誣告者收買了證人。證人出庭證明,他在10月18日晚11點鐘,看見被告阿姆斯特朗的離草堆西邊20-30米處謀財害命。 林肯問道:「你怎麼知道會是阿姆斯特朗呢?」 證人答道:「那天月亮很亮,月光照在被告臉上,所以看得清清楚楚,沒錯,絕對沒錯!」 林肯當即反駁:「10月18日晚是上弦。11點鐘的時候,月亮早就下山了,哪會有很亮的月亮照在被告臉上?你怎麼能在20-30米遠看見是阿姆斯特朗在作案?」 這下子,偽證者啞口無言,漲紅了臉,無地自容。 在這裡,林肯也是用推理的方法破案10月18日晚是上弦→11點鐘月亮早就下山→黑暗之中,無法看清20-30米外的人臉→證人說「月光照在被告臉上,所以看得清清楚楚」,純屬偽證。 推理破案,要懂得邏輯學,要掌握廣博的知識,要善於思索。只有這樣,才能作出準確的推理,而在「山窮水複疑無路」之際,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在犯罪分子被捕之前,公安機關進行的是偵察工作。為了防止打草驚蛇,偵察工作大都是秘密地進行,儘量不驚動犯罪分子。一直到掌握了確鑿的證據,經人民法院決定或者人民檢察院批准,由公安機關執行,向罪犯出示逮捕證,予以逮捕。 罪犯被捕以後,預審工作開始了。預審員審訊罪犯,是偵察工作的繼續。 預審工作很有講究。優秀的預審員善於提出非常尖銳的問題,從罪犯的防線中打開缺口,查清案情。 我曾採訪過我國著名的老預審員、原北京市公安局預審科科長汲潮先生。他從1949年北京市公安局成立那天,便在那裡戰鬥。多年來,他審理了大量的大案、要案,富有審訊經驗。這位「老公安」,解放前是華北大學政治系學生,他具有相當高的文化素養。「知識就是力量」。在審訊時,預審員一靠掌握方針政策,二靠廣博的知識。 1951年,一對美國夫婦,當時的「燕京大學研究生」,在北京被捕了。因為他們犯了間諜罪。 被捕之後,這對美國夫婦,由汲潮審訊。 那男的叫黎凱,女的叫黎有恩。 黎凱聲稱自己是「學者」,專門研究中國春秋時期的齊國國卿管仲,是一位「管子專家」。他對中國政府逮捕他表示「抗議」。 汲潮向他「請教」道:「黎凱先生,你既然是『管子專家』,請問,什麼叫『管鮑分金』?」 黎凱楞住了,答不上來。 汲潮又問:「請問,什麼叫『老馬識途』?」 黎凱又答不上來。 汲潮哈哈大笑:「這是兩句和管子有關的成語。你是『管子專家』,怎麼連起碼的關於管仲的常識都不懂?」 黎凱臉紅了。本來,他以為被捕之後,會挨打、挨駡。汲潮沒打他,沒罵他,卻使他不得不承認:「我不是學者,不是『管子專家』。」 第一關口,打開了。緊接著,汲潮審問黎凱的歷史。黎凱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在美國軍隊中當日語翻譯。 這時,汲潮忽然用日語向他提問。黎凱這個「日語翻譯」居然聽不懂。他又當場出醜,不得不承認自己不老實,胡編口供……。 1954年初冬,中南海警衛局押來一個人,自稱是蔣介石的副官,從臺灣來,負有特別使命,求見毛澤東主席。 此人先由別的預審員審訊。罪犯「頂牛」。他說,他的特別使命,唯有見到毛澤東先生本人,才能說出。除此之外,無可奉告。 後來,移交給汲潮審訊。 汲潮沒有馬上提審他,卻提審了好幾個在押的臺灣特務。 汲潮覺得胸有成竹了,這才提審那位「蔣總統副官」。 審訊,仿佛象聊天一般進行。 「你剛從臺灣來,對臺灣的情況當然是很熟悉的。我想請教一二。」汲潮說道。 「豈敢,豈敢。」「副官」顯得很謙虛。 「請問,臺北有電車嗎?」 「有,有。」 「是有軌的,還是無軌的?」 「都有,都有。有軌電車,一開起來叮噹叮噹響。」 「臺灣的國防部在哪裡?」 「在臺北中山大道呀!」 「臺灣有京劇團嗎?」 「有,有,有好幾個呢!」 「名角是誰?」 「李硯秀呀。」 「蔣介石的牙齒怎麼樣啦?」 「牙齒?他的牙齒不是挺好的嗎?」 輕輕鬆松地聊一陣,汲潮心中就明白了:坐在面前的,哪裡是蔣介石的「副官」?明明是一個冒牌貨,一個手段並不十分高明的詐騙犯! 原來,汲潮事先提審那些在押的臺灣特務,從他們那裡得知臺北沒有有軌電車;國防部在臺北重慶路;臺灣只有一個京劇團;李硯秀根本不在臺灣,不久前汲潮還在北京看過李硯秀的演出;蔣介石滿口假牙,絕非「牙齒挺好的」。 作為蔣介石的「副官」,怎麼連這些普普通通的問題都答得牛頭不對馬嘴? 「副官」招架不住了,不得不如實交代:他本是一個越獄潛逃的歷史反革命犯。他異想天開,以為假裝蔣介石的「特使」,即使見不到毛主席,那麼,根據「不斬來使」的慣例,會「放」他去臺灣……。 汲潮審理了上千樁形形色色的案件。他能夠用智慧使罪犯不得不坦白交代,這充分說明,審訊是繼偵察、逮捕之後進一步查明案情的重要步驟。 預審,也是一門學問——「預審學」。 深夜,兩名盜賊潛入廣州市第一幼兒園,摸進電視放映間。他們早在白天就假裝孩子的家長,到這兒看過了,注意到裡面有一台彩色電視機。 他們在黑暗中,「熟門熟路」,模到了彩色電視機。他們剛一搬動,雪亮的手電筒便照了過來。他們當場被抓獲……。 又是在深夜。 一名竊賊竄進廣州金筆廠的五金倉庫。 他撬掉門鎖,溜進倉庫。剛動手偷竊,「不許動!」的猛喝聲,嚇了他一跳。 值班人員已經站在他面前。他,被捕了……。 當案件發生之後,作案者潛逃了,偵察人員根據種種痕跡偵破疑案,逮捕罪犯,審訊罪犯——過去的許許多多案件,都是這樣處理的。 然而,現代科學的進步,使人們可以當場抓獲罪犯。這樣,當場作案,當場破案,有力、迅速地打擊了犯罪活動。 前面提到的兩次當場抓獲罪犯。那是因為這兩個單位分別在彩色電視機下和倉庫的門上,安裝了電子防盜報警器。一旦彩色電視機移動了,或者倉庫門在管理員離開之後被打開,值班室裡的警玲馬上嗚嗚作響,報警指示燈也亮了。值班人員聞警,火速趕往現場……。 電子報警器的構造並不複雜,成本也不高,適宜於普遍推廣。現在,我國許多銀行的金庫、博物館的珍貴展品櫃、商店、工廠以及各種保險櫃的櫃門都安裝了電子報警器。 1994年5月,上海舉行了特殊的「試驗」:一夥「竊賊」在深夜剛剛撬開一家銀行的大門,不到3分鐘,警車便已趕到,一下子把「竊賊」全部抓住。 原來,那是在進行關於銀行電子報警器的試驗。 在一些規模較大的單位,安裝了許多電子報警器。報警時,不同的指示燈,可以向值班人員報告是什麼部門遭竊。 電子報警器是對付盜賊的銳利武器,使罪犯聞風喪膽。一個盜竊案屢次發生的地區,自從普遍安裝了電子報警器之後,盜竊案竟然一次也未發生過。 在國家機要重地,除了安裝電子報警器外,還安裝了電子攝像機。一旦罪犯作案,一舉一動,將全被錄入攝像磁帶。現在,我國的不少銀行安裝了電子攝像機,以監示櫃檯前後的情況。 也有的機要重地四周,築起了「紅外光子圍牆」。 這樣的「圍牆」,肉眼是看不見的,人們可以自由穿越。但是,一旦穿越,報警器馬上就發出了警報。 原來,那是紅外激光在「值班」。紅外激光是看不見的光束。一旦光束被切斷,電腦會根據物體的尺寸、運動的速度,判斷出是人、是車、還是動物,作出相應的警報訊號。 美國的許多監獄四周,也築起「紅外激光圍牆」,以防在押犯越獄。 美國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社會,盜賊多,而且槍枝允許自由買賣。正因為這樣,當美國新澤西州太平洋城的「英特雷普雷克斯公司」研製成功「高級報警電話」後,一下子便有許多人購買。這種報警電話,是在普通電話機內。裝入一個微型電子傳感器。一旦室內發生搏鬥聲以至槍聲,聲音傳人微型電子傳感器,馬上就會通過電話線路,自動向警察局報警。 最近,美國普林斯頓的物理學家傑拉德·奧尼爾研究成功的「衛星報警系統」,引起公眾廣泛的興趣。 奧尼爾的「衛星報警系統」可以為全球公民服務。他建議發射三顆同步報警衛星,固定在太空中三個不同的位置,可以接收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的無線電報警訊號。 怎樣報警呢?每位公民的衣袋裡,可以放置一個小巧的電子報警器。一旦受到罪犯的威脅,馬上按一下身上的電子報警器。報警器發出無線電波,通過衛星,把信息傳給附近的警察局。警察便根據無線電波發出的方位,迅速趕往現場,逮捕罪犯。 如果奧尼爾的「衛星報警系統」能夠實現,無疑將會更加有效地運用最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打擊犯罪分子! ------------------ 學達書庫xuoda.com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