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傑瑞·科頓 > 罪惡陰謀 | 上頁 下頁
五〇


  他環視一周,用沙啞的聲音問道:「摩蘭在什麼地方?」

  「還沒有來,公爵。我相信他隨時都會出現。」

  在特拉塞洛的額頭上顯出一條皺紋。「這人太驕橫。」他罵道。

  「夜裡警察在布朗克斯有一個大規模的舉動。可能摩蘭有些牽連,得處理好一些事情。」利維爾極力緩和氣氛。「這我們大家該都是理解的,公爵!只要警察們在一個轄區瘋幹一場,事後總有一大堆事情要處理,使損失愈小愈好。」

  他把老人領到安排好的位置上。

  「是怎麼回事?」特拉塞洛詢問說。

  「爆炸!火災!槍擊!每條街上都是一堆一堆的警察!」久蘇阿·哈德回答道。他的哈萊姆控制區是與摩蘭的布朗克斯相鄰的。「警方對一切細節都嚴加保密。新聞發佈會也僅吐露簡簡單單的兩句話:在一幢房子爆炸時以及緊接其後的大火中有多人喪生。有一名男子被捕。」

  「我不高興聽這類話。」可卡因毒販埃斯卡裡洛面帶怒氣說,「自從斯特拉頓上臺以來,紐約警察部門一有點成功都被他馬上在媒體中大加渲染。他最愛幹的事就是讓人為每一輛被拖走的汽車喝彩。怎麼現在他又一聲不吭了?」

  雷姆·傑塞拉,大軍火商,轉過頭去朝著查爾斯·利維爾。「我想知道那個被全世界稱為創記錄殺手的人是不是在基爾克·摩蘭的控制掌握之下,並且我想具體知道他是怎麼控制掌握那個人的。說實在的,通過對一批女孩子的系列謀殺,利用對渴望創記錄的瘋狂殺手的恐懼心理,煽動紐約居民起來反對警察,這真是一個詭詐的主意。不過,那人一旦被逮住,供出我們每個人都資助了一百萬美元讓他幹這件事,到時候我們大家都完蛋。」

  「摩蘭答應給我們作詳細說明。」利維爾解釋說,「他保證不讓我們擔心。」

  路易基·弗蘭諾的口袋裡的手機響起來。

  他掏出手機貼到耳邊。

  他的臉色大變。

  他噌地一下跳起來,大聲喊道:「是確實的嗎?」

  打電話者的回答惹得弗蘭諾嘴裡吐出一連串西西里的詛咒語。他環視一周。

  「是格蘭特醫院一位有時替我看病的醫生打來的電話,他們醫院裡住進一名嚴重燒傷的男子。在他住的一間隔離病房門口有一小隊警察站崗。那人的名字這位大夫在兩分鐘前才打聽到。」

  「警探們抓住了基爾克·摩蘭。」他說,而他的聲音由於極度氣憤而變得尖厲刺耳。「我可不願眼睜睜看著他們踏進我的家門。」

  說罷,他就氣衝衝地跑出大廳。

  利維爾、哈德、傑塞拉都紛紛效仿他的榜樣。最後一個離開這僻靜孤獨的飯店的是吉安尼·特拉塞洛,即使他,也是匆匆忙忙離開的。

  長達十天,醫生們都不讓我們跟基爾克·摩蘭談事情。他們宣稱他不宜接受審訊。

  這造成從細節上查清系列謀殺害的困難。雖然專家們在女記者范希·赫維什和她慘遭不幸的男友格雷戈·塞洛夫的住所裡都找到竊聽裝置,但是摩蘭除去那四個洛杉磯來的歹徒外,在組織謀殺方面是否還使用了其他幫手,這一問題卻沒有得到解答。

  由於赫曼、朗迪、古拉達姆和加爾斯科均已喪命,因此也難以澄清在這五起罪行中他們各自扮演了什麼角色。換言之,是誰的手勒緊了套在幾位受害人頸項上的尼龍繩套。

  最後一點:誰是那個多次給女記者打電話的人?一切跡象表明,是基爾克·摩蘭本人親自扮演了這個角色。至於他的嗓音在正常情況下聽起來是另一個樣子,這倒無關緊要。聲音變換器和聲音控制器之類的東西,在所有的黑市上都可隨意買到。

  在基爾克·摩蘭被捕以後,在聯邦調查局、市警察局、中央情報局以及反毒品機構等的總部都有值得關注的消息傳來:幾個大辛迪加共約六名大佬均已匆匆離開紐約市。

  查爾斯·利維爾的團夥已經滲入建築工人工會,如今他本人已去加拿大定居。唐·戈梅茨把哈萊姆西班牙區跟自己原籍的波多黎各作了個調換。大軍火商雷姆·傑塞拉登上自己的遊艇,開始世界旅遊的行程。帕科·埃斯卡裡洛被反毒品機構估計為東海岸最大的可卡因進口商,不知何時已經悄然離去;而路易基·弗蘭諾和吉安尼·特拉塞洛既為同族同宗卻又水火不容,而今兩人都感到有必要重訪故里。就連別名曾波果羅兄弟的久蘇阿·哈德也飛往非洲,踏上尋根之旅。

  大佬們的銷聲匿跡引起他們各自組織和關係網絡的混亂和不安。

  斯科特·斯特拉頓利用這一時機強化清理組的戰鬥行動。其他各個單位的特工紛紛對清理計劃表示支持。我們聯邦調查局的人也參與其事。——紐約也是我們的城市。

  當然我們不放過這樣一個問題,即大佬們天各一方作鳥獸散是否與基爾克·摩蘭的被捕相關。難道系列謀殺不是開始於他自己的動議嗎?存在大佬們的共同密謀嗎?他們擔心會被摩蘭一起拖進萬丈深淵嗎?

  還有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十月六日,基爾克·摩蘭在斯坦維勒監獄受到一名同監犯人的襲擊,在被捅十幾刀後斃命。案犯聲稱自己是要為被害的姑娘們復仇,但是沒人懷疑他是被人收買。

  儘管清理紐約計劃成績昭著——大佬們的權勢還並未覆滅。

  在一個金色的秋日,我駕著「美洲豹」前往斯塔騰島。在裡士滿小港的岸邊,我知道有一處出色的垂釣地點。

  離渡船停靠碼頭已經很近的時候,我突然聽到背後響起一陣警笛聲。從反光鏡中我瞥見一輛警車。

  我知道警車追的是我。

  儘管是一個星期日,在去釣魚的路上,並且駕著私車,對於一個聯邦調查局特工來說也仍然沒有特別的權利。

  我靠向右邊,停下汽車。

  警察下車,朝我走來。

  我仔細一瞧,才認出是一位女警察。

  寬大的褲子,藍色的襯衣,寬闊的腰帶,這樣一身制服就抹去了所有一切差別。

  「您超過時速限制兩公里。」她說。

  警帽一絲不苟端端正正地扣在她的頭上,帽檐因而遮住她的上半張面孔。儘管如此,我還是憑聲音認出是誰。

  「歐瑞利警官?——嗨,黛莎!」

  她脫下警帽。

  在陽光下她的紅頭髮頓時光亮一閃,儘管警服在身,但至少部分地複顯了「熱點」夜總會那個興高采烈的姑娘特有的光彩。

  「不再待在吧台邊的特別行動隊裡了?」

  「『熱點』已被關閉,而我的腰帶上掛著三個可惡的皮條客的帶毛頭皮作為戰利品。」

  「請您把處罰單給我,歐瑞利警官。」

  「您車開得還不太快,傑瑞。我認出了您的汽車,想跟您聊聊。」

  「您什麼時候下班?」

  「還有一小時。」

  「我是去釣魚。不過如果您也一塊兒去的話,我相信那些魚是可以等候一小時魚餌的。」

  「那好,我去。」她毫不猶豫地說道。

  (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