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曾憲梓傳 | 上頁 下頁 |
一一 |
|
曾憲梓聽了,只是淡淡的一笑。其實他的字還是像他的這個人。曾憲梓的外表看起來粗曠、豪爽,是一個血氣方剛的男子漢,但是他的內心、他的為人卻是非常細膩、極富溫情的,應該說,他的字在某種程度上把他心靈深處神秘的個性,已經十分直接地反應了出來。 曾憲梓的學習成績特別好,每一次考試,他的成績總是在前四名之內上下波動。跟他在一起玩的有些同學不理解:「老鬼,你很奇怪,一有時間你就去打球,有什麼疑難問你的時候你又說不知道,但每次考試你總是一百分。」 其實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只是曾憲梓善於利用時間罷了。他確實喜歡打球,他一有空就會去打,但他牢牢記住一點:「只有把重要的事情做完了,才可以去玩。」 而且,在每一門功課的上課之前,他就提前預習,做足準備功夫。上課時非常認真聽講,還沒有下課他就開始做功課,這樣他的作業很快就能做完,所以當他一門心思只想著打球的時候,有人趕來問他作業的事,他只好說不知道了。 還是做學生的時候,曾憲梓的某些思想、某些觀念就顯得格外與眾不同。貧困的生活使他懂得善於創造財富、善於運用財富的重要性,他始終認為依靠自己的頭腦、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多的財富應該不是壞事。 但在當時,解放初期的中國,人們的口號是要:「勒緊腰帶幹革命」。所以對於曾憲梓這種過於活躍的思想也不見得是好事。 東山中學雖然是梅縣最好的中學,但是學校的教室還是比較狹小和殘舊,而且在房屋結構的設計方面也不太科學。特別是教室裡的一整面牆緊貼著山坡的壁面,每逢陰雨天,陰暗潮濕的教室更是黑濛濛的一片。 上課的時候,坐在後面的曾憲梓根本看不見黑板上的字,心直口快的曾憲梓不禁埋怨起來:「這種教室設計得不好,不合格。」 曾憲梓這句話被周圍的同學聽見了,大家就反駁他:「這教室可是愛國華僑捐建的,你居然還嫌它不好,有本事你也捐一個。」 曾憲梓聽了,也覺得自己說話太直接,但又有點委屈地想著:何必這樣嗆我呢,我不過是說了句真話而已。年輕氣盛的他馬上接過話頭說:「等我過番掙了錢,我一定回來捐一座教室,而且一定比這個大,比這個高級。」 對於曾憲梓這個連飯都吃不飽的窮學生,竟然誇下如此海口,同學們自然會嘲笑他吹牛,甚至有同學批評他這是資產階級思想,是想發家致富。 曾憲梓覺得跟他們說不清楚,也就不再同他們辯論。但私底下仍固執地認為:「我過了番賺了錢回來捐建學堂有什麼不好,這也叫資產階級思想?」 人生常常就是這樣奇妙,兒時的一句戲言,居然能夠夢想成真。十年以後,曾憲梓真的過番,二十年以後,曾憲梓真的拆去了舊教室捐鉅資蓋起了一幢造型別致、設計科學、高大挺拔的教學樓。 曾憲梓實在是有他與眾不同的地方。無論是他的思維方式還是他處事過程中的方式方法,都十分奇特而且自成一格。 曾憲梓最大的特點就是一旦認定目標之後,頑強拼搏、努力進取,不怕失敗、執著追求的精神。而且這種精神不僅體現在他白手興家之後,日益輝煌的事業上,更加充滿魅力地動人地體現在他嚮往幸福、追求愛情的人生中。 既食人間煙火又是血肉之軀的曾憲梓,對於愛神丘比特的情箭,不避不躲,以他獨特的風格,在坦然面對的基礎上,展開勇敢的、熾熱的、契而不舍的追求。 無論如何,初中的學生生活對於仍處在少男少女時期的曾憲梓和黃麗群來說,始終是甜蜜且充滿回味的。 即使這個時期擁有朦朧之愛的曾憲梓在愛情的道路上,一直保持初始狀態,進展不大:即使這個時期驕傲的小公主黃麗群,開始知道坐在自己旁邊的那位能幹的班長對自己情深款款,但對於曾憲梓投過來的熱辣辣的目光,卻還是無動於衷。 但是有一點他們兩人都知道:他們已經是在互相關注著對方。 而且無論是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還是課外活動的時候,他們也會有「心有靈犀一點通」般的會意的一笑。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就在曾憲梓躊躇滿志地準備以優異的學習成績、令大家滿意的工作表現和纏綿不斷的情愛,獲得黃麗群的芳心的時候,這只美麗的小鳥卻要飛到外的樹上去高歌了——考入樂育中學的黃麗群,使得對她情有獨鍾的曾憲梓,再也不能夠和她一起,像梁山伯、祝英台那樣享受同窗並坐、共赴學海的樂趣了。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黃麗群長得愈來愈亭亭玉立、引人注目,已經有不少的男孩子在向她大獻殷勤,這一切的一切,曾憲梓都看在眼裡,急在心頭。 於是從高中一年級開始,曾憲梓每星期會給黃麗群寫一封情書。信中除了對她新的學校,新的學習生活的關注外,還會敘說自己的近況、自己的成績以及對她由衷的思念之情。 這是曾憲梓十分精明的一招。它不僅可以維繫和加深曾憲梓與黃麗群之間的感情,而且還可以使其他的對黃麗群抱有好感的同學,望而卻步。因為不難想像,每星期接到同一個人寄來的情書的女孩子,自然是「名花有主」的。 其實他們兩人在分開讀書期間,也是經常見面的。因為黃麗群的媽媽在東山中學做雜務工,曾憲梓經常去看望她,與未來的岳母大人搞好關係。曾憲梓有一個很好的理由:將自己的米桶,放在黃麗群她媽媽做雜務的房間。 在東山中學,大部分來自其他山村的住得比較偏遠的學生,都是在學校住讀,而且都有一個存放米和鹹菜的米桶。每學期都是由家裡面送米、送鹹菜來供養這些學生。 在學校讀書的時候,雖然天寒地凍的冬天,沒有鞋穿的曾憲梓不得不打赤腳上學,但省吃儉用的母親還是會挑著擔子,給她的兒子送來一些糙米、番薯、鹹菜之類的食物,而知道母親艱辛的曾憲梓也會非常懂事地節省食物。 曾憲梓常常以到米桶拿食物為理由,去看望黃麗群的母親,因為這樣極有機會見到前來看望母親的黃麗群。相同的家境、相同的貧困使得曾憲梓和黃麗群大有「同命相連」的感覺。 在今天曾憲梓常常喜歡幽默一下自己的夫人黃麗群,笑話她:「麗群啊,如果當初不是你對我窮追不捨,恐怕我還不會娶你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