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中國元帥劉伯承 | 上頁 下頁
一九


  此時已屬初春時節,春雨紛紛,河水急漲,江面陡然加寬,瀘州更像是邀游大海的蚊龍。劉慕賢等縱然躊躇滿志,也只能望城興歎,連呼「天公不作美」。但賴心輝軍令如山,急於攻下瀘城,劉慕賢只好又冒雨組織進攻。4月30日午後,小市賴軍同聯軍各部均在五峰山用大炮向城中轟擊,至夜間10時狂風暴雨大作,此時大河黔軍自小關門、碗廠方向進攻,小河川軍自管驛嘴、大北門、批把溝3路進攻。雙方戰鬥十分激烈,敵軍在強大的火力掩護下,乘數百隻快船進擊,槍炮聲、風雨聲、喊殺聲交雜著,氣焰囂張至極,大有踏平沙州之勢。城中起義軍據險防守,用機關槍快放,許多船被擊漏、翻沉。敵軍頓時大亂,有的飲彈而亡,有的溺水而死,亡命沖上來的20多名歹徒,全部被起義軍活捉。當時的戰地報道替劉慕賢哀歎道:「昨夜大小河復發水數尺,瀘城更難進攻矣。」

  正在瀘州守城戰的激烈時刻,1927年4月27日至5月中旬,中共中央在武漢舉行了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總結過去的工作經驗,指出中國革命令後發展的前途,確定黨在最近時期的任務。大會雖然通過了一些革命的決議和宣言,但處在幼年的黨,還缺乏充足的力量,缺乏政治上的和思想上的鍛煉。大會未能指明前進的道路,以及具體地解決那些擺在黨的面前的種種困難和新問題。特別是陳獨秀的右傾錯誤,沒有得到及時糾正和徹底的清算。張國燾對瀘順起義的極不負責的態度,又使黨中央未能對救援瀘州革命採取應有的措施,實際上放棄了對這一重要武裝鬥爭的領導,以致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在起義軍內部,陳蘭亭、皮光澤等人,原來參加革命的目的就不明確,起義之初,他們在廣大士兵和民眾革命浪潮的推動下,在共產黨人劉伯承等和國民黨左派人士的督促下,暫時站在革命的一邊,並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但是,一到革命遭受挫折,便漸漸露出舊的劣跡來了。待到敵人以高官厚祿相誘,便脫離革命,滾入泥坑中去。陳蘭亭在國民黨右派黃季陸的拉攏下發生動搖,時時想把隊伍拉出去。劉伯承曾對他耐心勸導,嚴肅批評。又派袁品文以洽談公事為理由,盯住陳蘭亭做工作,反復講明革命正義,講清利害關係,以使外邪不入。當時曾有些效果,暫時起到穩定作用。後來,賴心輝派該部旅長馬昆山又入城勸降,陳蘭亭終於暗中應允。第六路司令皮光澤,在舉事之初和守城戰中,還能衝鋒在前,不怕困苦。但此人名位權慾薰心,一看處境艱難,孤城難守,就向陳蘭亭方面傾斜,與之打得火熱,最後也當了新軍閥的尾巴。

  不久,劉伯承接到中共中央的通知,證實楊森部已出兵宜昌,向武漢國民政府進攻。瀘州方面原來「夾擊重慶」的設想已成泡影,等待援兵也毫無希望。在這種情況下,劉伯承隨即召開軍事會議,徵詢各方意見。袁品文等表示:「原守瀘州是等待支援,現外援無望,守城失去意義。」主張及早撤退。大多數人也都同意撤退。

  劉伯承分析形勢後提出,趁敵人兵力移動之前,向龍透關方向突圍,從陸路經富順向川北方向前進。所經路線,已派人交涉,可設法沖過去。袁品文附議說:「我與當面之敵冷寅冬有歷史關係,可以城換路,撤出瀘州。」因這一時期江水猛漲,有人又提出,仍按原來的設想,從水路突圍:即順長江而下,經合江、江津、綦江、南川,退向西(陽)、秀(山)、黔(江)、彭(水),再轉陝鄂。劉伯承強調,撤退是為了保存實力,撤退方向是向武漢靠攏,各部應立即做好準備,究竟走哪一條路線,最後按總指揮部的命令執行。

  陳蘭亭、皮光澤等對突圍方案表示冷淡。因為他們已經私下與賴心輝達成默契,準備就任賴心輝部的「師長」。更為險惡的是,陳蘭亭、皮光澤等在敵人的引誘下,竟準備出賣劉伯承和政工人員為人質,換取封建軍閥的高官厚祿。

  在城裡,陳蘭亭派參謀王熙伯到袁品文處試探。趁總指揮部副官長葉廷鴻在座的時候,對袁品文說:「敵方要求交出劉伯承與政工人員為人質,方可解除城圍。陳蘭亭、皮光澤已同意,前來徵求你的意見。」

  袁品文此時頗具正義感,嚴厲地表示反對,說:「我們在危難的時候,希望總指揮來指揮我們。一遇著困難,就想犧牲主官來解救自己,以後誰還敢來纏我們?!」不幾天,《革新通信社》在外間披露:「陳、袁、皮願獻禍首劉伯承」的駭人消息。

  這是革命轉入低潮時,上層官佐中表現動搖的一面。但起義軍廣大中下級軍官、士兵和群眾,在瀘順起義以來的100多天激烈鬥爭中,逐步地認識了一些救國救民的道理,初步有了革命的信念。在生死搏鬥的守城戰中,對劉伯承從內敬重和佩服。袁品文部的二團團長許劍霜,代表一部分中下級軍官和士兵向劉伯承建議:陳、袁、皮三人極不可靠,即應嚴申戰地革命紀律,應將他們三人的軍職撤掉,改由革命立場堅定的同志帶領部隊。還有袁部的向營長,曾聲淚俱下地向總指揮部參謀長韓伯誠請求:「只要你們說一句話,我們馬上就把三個鬼(指袁、陳、皮)幹掉!」

  在當時,如採取斷然措施,可能暫時穩住內部陣營。但軍隊的素質,卻非一日之功所能改造。整個革命的形勢,也不可能立即扭轉。相反,若貿然從事,反倒會招致更大的混亂。特別是大敵當前,如對他們斷然處置,必將被敵人所利用,給革命和人民的長遠利益帶來損失。劉伯承臨危不懼,深謀遠慮,極為冷靜地說。「革命不是一下就能成功的,鬥爭將是長期的。瀘州是不會沉下去的!」

  劉湘對瀘州軍民恨之入骨,對劉伯承更是必欲殺之而後快。他以5萬元巨額,到處通緝懸賞劉伯承。同時,邀集各路聯軍,於5月中旬在連魚洞密議,召開分贓會議。在一切準備妥當以後,劉湘於5月21日發佈對沙州的「總攻擊令」。集中全部大炮、連山炮和新式武器裝備,甚至還邀請英國軍艦配合,瘋狂進攻,鎮壓瀘州革命。

  但是,當聯軍團團圍攻沙城的佈陣中在況場與龍透關交界地區,卻露出一條小小的縫隙。原來是在這裡布兵的劉文輝部張仲明旅長按兵不動。

  劉文輝因仰慕劉伯承的才華,這時也利用大軍壓境的優勢,私下派人進城「談判」許諾「虛師長之位以待」。當所謂「談判代表」前來誘降的時候,劉伯承正氣凜然地對左右說:「難道我不知道什麼叫軍閥嗎?!想勸我當軍閥的走狗,真是癡人說夢!」說後,命令部下將「談判代表」趕出城外。

  鑒於當時形勢,黨中央多次指示劉伯承前往武漢。許多黨內同志和左派人士,見總指揮處境非常危險,紛紛勸說劉伯承轉移,以免「玉石俱焚」。

  在經過反復考慮之後,為顧全沙州人民的利益和保存革命力量,劉伯承決定分頭進行撤退。首先,將已暴露身份的共產黨員和目標大的左派人士,以各種名義差遣出城,有組織地先行疏散,又將地下工作佈置妥當,做到隱蔽精幹。然後,從容地召集營以上官佐講話,強調沙州起義的正義性,褒獎全體軍民堅守護城,誓死保衛革命成果,跟蔣介石、劉湘等新舊軍閥作鬥爭的壯烈之舉。教育起義軍官兵認識革命事業的艱巨性,發揚百折不回、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他莊嚴地宣告說:「瀘州彈丸之地,我國民革命軍抵抗數萬軍閥隊伍,堅定40餘日,足以自豪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