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中國元帥賀龍 | 上頁 下頁 |
六七 |
|
賀龍仔細地端詳毛澤東,看見他略加消瘦,便說:「主席,你比在延安的時候瘦多了呀!」 毛澤東摸摸自己的臉說:「是嗎?我覺得比在延安的時候更結實了。看來,行軍是個好事呢!可以鍛煉身體。現在,不騎馬走他十裡、二十裡,也不覺得累了。」 這的確是毛澤東的切身體會。撤離延安時,他身體不好。撤離後的最初幾天,騎著馬行軍,才走了一會,就要出一身虛汗,還得停下來休息一會。現在可不一樣了,就是步行十來裡路也仍然精神抖擻。 賀龍高興地說:「主席呀,我們就放心了。」 毛澤東踉他談起了這次會議的主題。毛澤東說,蔣介石集中主要兵力在陝北和山東這東西兩翼發動重點進攻之後,中段的兵力就不多了。他們憑藉黃河天險進行防禦。這種部署,就象個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人民解放軍從中間這個薄弱部位來個攔腰突破,強渡黃河,插到南京、武漢之間的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去,那就會象一把鋼刀,插進蔣介石的統治中心。劉、鄧集團渡過黃河,已將此序幕揭開。陳賡縱隊原來計劃西渡黃河,去加強陝北的軍事力量。現在有另一種考慮:目前,胡宗南把他在豫西的兵力大都調到了陝北,豫西兵力空虛了,所以,我們不想讓陳賡過黃河,要他直接去豫西。這樣不僅能夠迫使胡宗南從陝北分兵,有利於彭德懷在陝北各個殲滅敵人,而且,對劉、鄧南下有重要的配合作用。毛澤東說,我們已經徵求過彭總的意見,這次,陳賡來了,再徵求一下他的意見,在會議上議論一下。 毛澤東又說,陝北戰場還得依靠你們晉綏。軍事上也好,財政上也好,特別在糧食上都要依靠你們晉綏,所以,中央有這樣一個考慮:讓你賀老總把這兩個區統一管起來,使陝北戰場有一個統一的後方,也好讓彭老總放手去打胡宗南。毛澤東強調說:「劉小看了後方啊!打仗,沒有一個好的後方,仗是打不下去的。賀老總,你看怎麼樣?有什麼意見?」 賀龍說:「我聽從中央的安排,一切服從戰爭的全域利益。」 1947年7月21日,小河會議召開了。來參加會議的有彭德懷、賀龍、陳賡、陸定一、楊尚昆、習仲勳、王震等人。毛澤東跟前的工作人員閻長林敘述當時的情況說:「小河會議是在一個地主的小院子裡召開的,院子中間有一棵大槐樹。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時同志都住在這裡。賀老總也住在這裡。我們警衛人員用樹枝搭了個棚子,放了幾張桌子,一些長凳。賀老總見到這個棚子非常讚賞。他說:『我們在晉綏,開會都有個房子、會議室,有些人還覺得很艱苦。主席召開會,只能搭個棚子,誰艱苦呀!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宣傳、宣傳。』」 會議開始,毛澤東首先講話。他說:「軍事計劃,原先計劃把邊區和陳反兩部集中起來打。現在決定分開來打。這從戰略上、糧食上看,都是有利的。對蔣介石的鬥爭,計劃用五年解決,看過去這一年的成績,是有可能的。」毛澤東又說:「陝甘寧邊區軍事上、財政上都得依靠晉綏,今後,更加如此,因此,決定由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賀老總統一領導這兩個區的工作。」 周恩來在會上詳細總結了解放軍在戰爭第一年取得的成績,分析了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的消長趨勢。他說,過去一年裡,蔣軍從建制人員和武器上說,損失了約三分之一;從質量說,還不止降低了三分之一。敵人去年7月至1O月,佔領解放區一百零四座城市。今年3至6月,敵人的攻勢已成強弩之末、只有山東、陝北兩地了。其他各地,解放軍都轉入了反攻,已奪取城市六十二個。人民解放軍去年停戰時,主力、地方部隊共一百四十多萬,7月份內戰爆發後,又陸續增加,連後方機關已達一百九十萬,已經超過了解放區的負擔能力,所以,今後的發展必須求之於新區。 經過討論,大家都同意陳賡縱隊挺進豫西的決定,認為中共中央決定不等敵人的重點進攻被完全粉碎,不等解放軍在數量上、裝備上超過對方,立刻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從敵人兵力薄弱的中原地區為主要突擊方向,實行打出去的方針,是完全正確的。會議最後一天,毛澤東發出電報,建議劉、鄧「下決心不要後方,以半個月行程,東出大別山」,「陳謝集團至豫西後,受劉鄧指揮作戰」。會議認為,毛澤東關於為陝北戰場建立一個良好的後方的決策甚為重要。會後,中共中央決定:「由賀龍統一領導陝甘寧、晉綏兩地區工作」,「解決統一後方、精簡節約,地方工作三個問題」,「以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財力,支援西北解放戰爭。」 這樣,毛澤東便讓賀龍管起了陝北戰場的後方工作。從這時候起,當那些未來的中國元帥們在解放戰爭的戰場上瀟灑走一回的時候,賀龍便默默地埋頭在擺弄糧食、彈藥、被服、兵員、鈔票這些東西上,給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當了個「後勤部長」。 讓一個一輩子帶兵打仗,馳騁沙場的老總,在戰火最熾烈的時候,去管後方工作,搞後方建設,許多人覺得不可理解。有各種各樣的猜測。賀龍呢?我們找不到反映他內心世界的材料,無從描述,但是,從後來他在一些重要會議上的講話,和對後方工作的認真籌劃來看,他是接受了毛澤東的這一決定的,而且態度積極。這一點,不管是出於黨性,還是別的什麼,都是令人敬佩的。 小河會議結束不久,他在綏德地區中共縣委書記聯席會議上講話說:「兩個邊區1942年就統一過一次。這次是第二次統一,還由我來當牽頭人。兩地區的黨和軍隊早就統一了,就是財政和行政不統一,今後一定要統一。如果不統一,很難支持目前嚴重的戰爭。」這可以說是賀龍對毛澤東決定的最明確的表態。在這次會上,他提出了造成兩邊區統一後方的具體想法,這就是:1.統一兩邊區的生產建設、金融貿易,建立獨立自主的財政經濟體系;2.加強當前工作的組織領導,有計劃地使用人力、物力、財力。精簡後方機關,把多餘人員組織起來生產,為前方服務;3.搞好土地改革,從根本上調動勞動人民生產、支前的積極性。可以這樣說,這是他接受毛澤東指示後發表的一次簡短的「施政綱領」。 7月末,賀龍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把晉綏野戰軍的最後一個野戰縱隊——晉綏野戰軍第三縱隊調撥給了西北野戰軍,以後,集中全部精力,組織力量支援西北解放戰爭。 賀龍採取的第一個步驟,便是根據陝北戰場支前的需要,在體制上進行改革。首先,把陝甘寧和晉綏兩個區域的財政統一起來。具體辦法是,由他親自兼任西北財經辦事處主任;兩個區的銀行、貿易公司進行合併,組成統一的西北農民銀行和西北貿易公司。其次是將聯防軍後勤系統的財務和供給兩部門合併,使軍隊做到財供統一,並在供給制度上突施統籌統支的方針。第三,在陝甘寧各地組織起各級兵站,由地區專員或縣長擔任站長,負責在本區域內籌糧籌款、運輸、供給,使野戰部隊走到哪裡,便可在哪裡得到供應。這樣一來,整個財政、供給系統便能更加有效地保障戰爭的順利進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