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中國元帥賀龍 | 上頁 下頁 |
一 |
|
【1、你能想到嗎?元帥祖上是名門望族,而他, 卻是個掙扎在饑餓線上的小騾子客】 光緒二十二年農曆二月初九,也就是公元1893年3月22日,一個嬰兒誕生在湖南省桑植縣城北12.5公里的洪家關一戶姓賀的家中。他就是後來的中國元帥賀龍。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是社會的產物。一個人的家庭出身。社會地位、生存環境,對於他的一生,產生著非同尋常、潛移默化的作用。洪家關的賀姓,到底是怎樣一戶人家?瞭解這一點,對於瞭解這位元帥,無疑是重要的,何況,長期以來,對他還有種種不同說法呢?因此,不妨先來一次「尋根」。 賀龍祖父賀良仕的墓表上寫著: 「祖籍湖北安陸,從軍來湘,屬慈利九溪,再遷桑植洪家關。門第鼎盛,簪纓蟬聯,世為吾邑望族。」 原來,賀氏家族非同尋常。賀氏先人賀從先,明末從軍來湘。第二代叫賀雲貴。第三代兄弟五人,分別以象、虎、龍、鳳、凰名之。除賀凰無出外,余者繁衍成今日洪家關賀氏四大房。從第四代起,賀氏宗族即以「大廷良土,文學興邦,光宗耀祖,世代永昌」十六字排輩。在桑植,賀氏宗族支脈繁多,盤根錯節。「門第鼎盛,簪纓蟬聯,世為吾邑望族」絕非虛妄。 賀龍乃賀氏第三代長房賀象之後。先祖賀大忠,曾祖賀廷宰。廷宰公幼讀詩書,頗具文采,但命交華蓋,屢試不第。他憤而放棄科舉,開館授業,在家鄉教起私塾來了。廷宰公「豐有財宅」,熱心公益,樂善好施,全鄉聞名。洪家關面臨港水支流玉泉河。有三條溪流,環繞河谷盆地,匯入玉泉河,所以,洪水季節,水流湍急,山水洶湧,行人無法渡河,常被阻於道。廷宰公要解民於難,倡議捐資修橋。據墓表記載,因為玉泉河地形複雜,工程量大,所捐之資財,不足以維持修橋的全部開支。廷宰公乃「斥腴畝以償負」。他將好的田地陸續變賣,堅持修橋。從此,廷宰公這一支,家道日漸中落。 賀龍的祖父賀良仕,人稱衡山公,是一名武庫生。據其墓表記載,衡山公「少讀書不成,轉而肆武,馳怒馬,挽強弓,意氣洸洸,力屈等夷」,「然其度量淵涵,語言嫻雅,有文人襟期」,「性狷介不為」,「生平不愛受人請托,親戚或屈之在坐,聞其理直則喜,否則拂衣而去。」可見,衡山公是一個有文士之風,性情耿直的習武之人。他嗣承父志,「代繼其役」,繼續主持修橋。由於當時施工的技術和條件所限,橋垛屢修屢圮,經不起大水的衝擊,十分困難。衡山公不畏其艱,罄其家產在所不惜。有志者事竟成。在他主持下,洪家關大橋終於落成了。這便是今日洪家關有名的「賀龍橋」。然而,橋成之日,衡山公已形神勞瘁,家產耗盡,僅留了一座三間的小木屋和少量田地,從此,一蹶不振,家境貧寒。他的三個兒子,只好以務農為生。 這座橋,在賀龍投身革命以後,被國民黨當局多次燒毀,歷經滄桑。 到了賀龍出世的時候,賀家已淪為地地道道的貧農了。 賀龍的父親賀土道,是衡山公的第三子。他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從父親手裡接過來的,是一座小木屋和兩畝薄田、半頭耕牛(與別人合用一頭牛)。不管怎樣辛勤勞作,也無法養活一個八口之家。賀土道只得另辟蹋徑,學會了裁縫手藝。從此,他常年累月離鄉背井,串鎮走鄉,為人縫衣制褲,賺取些微薄銀兩,貼補家用,艱難度日。 從上述「尋根」來看,我們的元帥既是名門望族之後,又是貧苦農民子弟。這兩種不同社會階層的品德和氣質,對他後來有很大影響。 按照賀氏宗族排輩,賀龍為「文」字輩。衡山公為其取名文常,字雲卿,乳名常簡。賀龍出世時,已有三個姐姐,他排行第四,卻是賀家的長子,因而深受全家,特別是衡山公夫婦的疼愛。但是,賀龍出生於這樣一個從望族敗落下來的貧苦家庭,命運已註定他要走一條艱辛的生活之路。 何況,他又生不逢時。 賀龍出生後的幾年裡,湖南全省旱災連著水災。連《清史稿·德宗本紀》上都記載著:「賑長沙各府水旱災」。賑災寫進了皇帝老子的小傳,可見災情之嚴重。湘西山國,窮鄉僻壤,災情更甚於他處,真是哀鴻遍地,餓浮載道。在這樣的日子裡,賀土道一家也是饑無定食,食不果腹。賀龍的母親王金姑,是一個從湖北鶴峰縣被人賣到桑植四門岩麻家當丫頭的苦命人。在麻家受盡折磨,不堪其苦。賀士道到那裡做裁縫,得知此事,他路見不平,傾其所有,將王金姑贖出,後來結為夫婦。王金姑為人忠厚善良,刻苦勤儉,是舊時代一個典型的農村勞動婦女。因為多子多女,生活艱難,操勞過度而體弱多病。在這種災荒年月裡,賀龍一生下來,她就沒有足夠的乳汁來餵養兒子,餓得賀龍整天「呱呱」啼哭。王金姑流著淚說:「這孩子命苦啊,一生下來就挨凍受餓。」 賀龍有個堂嫂,叫陳桂英。看見孩子餓得可憐,常常把賀龍抱過來,用自己的乳汁喂他。可憐的賀龍,長到四五歲,也沒有吃過一頓飽飯。實在餓得受不了,就跑到陳桂英家裡去找飯吃。他的大姐賀英追著喊:「常伢,快回來!嫂嫂家的飯也不夠吃呀!」賀龍聽了,只得怏怏地走回來,可是,好心的堂嫂還是盛了一碗飯送了過來,拍拍賀龍的腦殼說:「常伢,吃吧,嫂嫂疼你。」 這位堂嫂的兒子賀桂如,後來跟隨賀龍參加了工農紅軍,當過紅軍團長,1929年在桑植莊耳坪戰鬥中不幸犧牲了。賀龍一直惦念著這位堂嫂。新中國成立後不久,他便托人帶話問候陳桂英。這位堂嫂為此給賀龍寄來了一張照片。賀龍看了,感慨良多,親筆寫了一封信,讓他的外甥、妹妹賀滿姑的兒子向楚才帶回故鄉。信是這樣寫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