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周恩來傳 | 上頁 下頁
一五


  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派馬歇爾為特使,前來中國調處國共雙方的關係。馬歇爾說,杜魯門的指示是:「萬一我無法從委員長那裡獲得我認為是合理的和可取的行動時,對美國政府來說,仍有必要通過我繼續支持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我們的政策就是支持蔣介石。」這是美方的基本立場。

  六月二十六日,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這時,和平已經無望,但談判仍未停止。七月九日,周恩來致電中共中央說,目前邊打邊談、以打為主的局面還會繼續一個時期。在這段時期,周恩來往返于南京、上海之間,一方面安排此後中共在國民黨統治區南方的秘密工作,佈置人員的堅持、疏散和隱蔽;另一方面,談判仍繼續進行著。周恩來心中已經明確,今後將是大打的時期了。主要要靠打得好,消滅蔣介石的力量來解決問題,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仍對和平抱有幻想,因而這一階段工作的「中心的環節是爭取第三方面,揭穿蔣的和平攻勢,雖不能爭取到全部不參加『國大』,如能爭取民盟大部不參加,就是勝利。」

  九月間,蔣介石手令北平行轅及第十一、第十二戰區部署對晉察冀解放區的大城市張家口進攻。十月九日,周恩來向馬歇爾指出:蔣介石攻張家口就是宣佈決心放棄談判走向全面破裂。十一日,國民黨軍佔領張家口,國民黨政府片面宣佈十一月十二日召開「國民大會」。十一月十一日,周恩來向馬歇爾、孫科指出,「國大」一開便是表明政治的分裂。十五日,國民黨包辦的「國大」開幕。十六日,周恩來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發表嚴正聲明,指出國民黨「最後破壞了政協以來的一切決議及停戰協定與整軍方案,隔斷了政協以來和平商談的道路。」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絕大部分沒有參加這個所謂「國大」。

  十一月十九日,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飛返延安,結束了十年談判生涯。

  二十一日,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三人開會。會議肯定了周恩來在外邊談判的成就,認為和平雖不可能實現,但是為了教育人民,談判是必須的。談判整個說來是成功的,證明了同國民黨蔣介石妥協的不可能,達到了教育人民的目的。党的統一戰線是寬廣的,敵人是孤立的。今後要看前線,要贏得戰爭的勝利。

  這次會議確定了「打」的方針,要孤立蔣介石,進而做到打倒蔣介石。

  【七、全國解放戰爭的副帥】

  《斯諾眼中的中國》這本書中寫道:「一九四九年的歷史充分證實了周恩來和毛澤東的戰略是正確的。……在北京的故宮前面,他站立在毛澤東和朱德身旁,千百萬張笑臉朝著新朝代建築師——人民共和國三巨頭之一的周恩來歡呼。」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十六日,周恩來在回延安的前三天,向中外記者宣告:國民黨軍隊如進攻延安,中共將被迫從邊區打出來,那就是全國變動的局面。中共只要緊靠人民,為人民服務,必能成功。中共「願同中國人民及一切真正為民主而努力的黨派,為真和平真民主奮鬥到底。」第二天,他在給郭沫若、於立群的信中說:「今後要看前線,少則半載,多則一年,必可分曉」。

  他回到延安後,十二月十七日給在上海的宋慶齡的信中,就從力量消長預測了勝負前途。他說:「如果內戰繼續下去,蔣介石的武力再經過半年到一年的消耗,解放區人民的武力將有可能與蔣介石的武力漸漸的處於平衡的地位。到那時,我們會看到在蔣介石統治區,愛國的民主運動的更加發展,經濟的財政的危機更加嚴重,人民的武裝抵抗運動也會更加在許多地區擴大,再加上上述的國際有利局勢——新的民主高潮就不可避免的要到來。」「光明勝利的前途一定會到來。」三十一日,他又給郭沫若寫信說,「國內外形勢正向孤立那反動獨裁者的途程中進展,……我們這一面,再有一年半載,你可看到量變質的躍進。」

  歷史的發展證明周恩來的這些戰略性的預測是十分準確的。一九四七年十二月,毛澤東宣佈:「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

  周恩來回到延安後,作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一九四七年又兼代總參謀長,協助毛澤東擘劃和指揮了這場東起膠東半島,西至天山南北,由東北長春到南海之濱的廣東,相去萬里,歷時四年的革命戰爭,取得了舉世震驚的勝利。毛澤東在一九五〇年二月二十七日曾經回顧說,「胡宗南進攻延安以後,在陝北,我和周恩來、任弼時同志在兩個窯洞裡指揮了全國的解放戰爭。」

  一九四七年六月三十日夜,人民解放軍橫渡黃河天險南下。這是中國人民革命軍隊二十年來第一次向國民黨反動派的戰略進攻。這個作戰方針,是周恩來提出來的。

  一九四六年六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已經勢不可免,和平已經沒有希望。這個月中旬,周恩來和幾位友好的愛國人士商談國內軍事態勢後,十八日,他給中共中央去電提出:「我如以兩支強兵南下,一插津浦路東,一插路西,直抵江邊,京滬局勢必將大亂。」

  這是大軍南下、中原突破這一戰略的最初提出。這個意見得到中央的重視和接受,下來就是做好準備和什麼時候實行的問題了。六月下旬,雖然蔣介石已經發動全面內戰,但是廣大中間人士對和平仍然存在著幻想,周恩來必須徹底揭露蔣介石不要和平堅持內戰的真面目。到十月十一日,國民黨軍攻佔解放區的大城市張家口,和談已經破裂,而第三方面人士仍然害怕破裂;國民黨提出要很快召開「國大」,中共則要爭取第二方面人士中的大多數不參加「國大」以孤立蔣介石。在這樣的形勢下,十月十五日,周恩來給中共中央去電報提出:「在軍事戰略上應與政治相配合」。他主張「在『國大』前後,還不宜打出來,主要仍在解放區作戰,易於殲敵」。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