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德傳 | 上頁 下頁 |
一八六 |
|
三月九日,他們從南充市出發,乘車沿著群嶺逶迤、排峰突兀的大巴山北行。經過蓬安縣和營山縣時,聽取這兩個縣委負責人彙報工作。他向營山縣委負責人叮囑道:糧食生產一定要過關,否則哪個國家也養不起我們這麼多人。在聽取儀隴縣新寺區委負責人彙報時,他說:你們要注意發展社辦工業,增加社辦工業的比重,還要注意發展副業生產。朱德回到家鄉後,用祖上傳下的客家話問堂兄弟:「你們為啥都這麼黃皮寡瘦,說話都吊不起氣?」堂兄弟直通通地說:「還不是因為肚子吃不飽!」 朱德聽後,用拐杖猛敲了一下地面,搖搖頭說:「我知道了。」當天,馬鞍公社黨委書記告訴朱德:前幾年看到他關於多種茶樹的指示後,馬鞍公社已種了三百畝茶樹,辦了一個茶場,計劃今年把茶田擴大到一千畝。還發動群眾采山貨,挖藥材。朱德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我們四川號稱『天府之國』,那是指成都壩子一帶。象我們這些山區,就是要發展多種經營。」他特別指出,要根據山區的實際情況,開發山區的土特產。 儀隴縣委請朱德參觀在他的舊居舉辦的陳列。土改時,儀隴縣曾計劃修建朱德同志革命紀念館,向中共川北區黨委請示。朱德知道後,從北京打電話給川北區黨委,要求他們立即轉告儀隴縣委:紀念館不要修。農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那個地方,不能讓他們遷走。要把那些土地分給農民耕種,以利於發展生產。一九五九年,因為來訪的中外賓客很多,儀隴縣將朱德父母住過的幾間瓦房修整好,建立起朱德同志舊居陳列館,還陳列著朱德少年時代用過的勞動工具和學習用具。朱德看完後說:「不要搞這個了。在這裡辦所學校,節省開支,讓娃娃們念書。你們看現在就改好不好?」事後,他又幾次給省委、地委打電話,再三叮囑:把那個陳列館辦成學校。以後儀隴縣委書記到北京,朱德見面後又問:「學校辦起來沒有?」縣委書記告訴他辦了一個班。朱德說:「太少了,多辦幾個班嘛!」縣委書記解釋道:天天有人來參觀訪問,得留幾間房子陳列展品。朱德堅持說:「琳琅寨那個陳列館,請保留我的意見。」 三月十一日,朱德回到儀隴縣城,在同中共儀隴縣委負責人談話時指出:儀隴這個地方,有山林竹木、山貨藥材,可以發展蠶桑、油桐、白蠟,還可以種植果樹,生產潛力是很大的。你們一定要根據山區的特點,帶領廣大幹部和群眾,開發山區富源,發展山區的農、林、牧、副、漁和各種土特產的生產,努力渡過目前的暫時困難,支援國家經濟建設。並囑咐,「你們要老老實實辦事,關心群眾生活,有事多和群眾商量。」第二天,朱德回南充後,在聽取中共南充地委負責人彙報工作時說: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加速農業的發展,對人民生活和工業生產都有很大意義。要大力發展山區生產。「山區也有山區的長處,要根據地形的不同,從實際出發,適宜於長什麼就種什麼,不要強求一律。」三月二十日,朱德到河南省視察。省委第一書記吳芝圃向他彙報農業問題。朱德指出:「農業的重要問題是改革技術。」「工業一定要支援農業。」 四月二日,朱德向中央和毛澤東報告了這次外出視察的情況。報告中提出:「我國各地方的地理條件、自然條件都不相同,農作物的種類又非常繁多,農業生產一定要因地制宜,農業技術改革也要因地制宜,不能強求一律。」 「農業和工業都要發展商品性的生產,才能適應國家建設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朱德堅持發展農業多種經營和商品生產的這些主張,實際上表明他對「以糧為綱」和取消商品生產這些「左」的錯誤仍是不同意的。 違背客觀經濟規律的「大躍進」的繼續發展,使國民經濟比例失調愈來愈嚴重,一九五九年的工農業生產遭到比一九五八年更大的破壞。從一九六〇年上半年起,全國的市場供應日趨緊張,糧食供應更是嚴重不足。一九六〇年五月二十八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調運糧食的緊急指示》,指出:「近兩個月來,北京、天津、上海和遼寧省調入的糧食都不夠銷售,庫存已幾乎挖空了,如果不馬上突擊趕運一批糧食去接濟,就有脫銷的危險。」朱德對這一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極為關注。六月十一日,他在上海參加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期間致函劉少奇,對解決當前糧食不足問題提出四條意見:一、要多種紅薯、玉米、高粱等高產作物,以增加糧食數量。同時,還要多種瓜、菜,以代替糧食,做到有啥吃啥。二、在新疆、青海、內蒙和東北等高寒地區,要多種深根作物,如糖蘿蔔等。三、在糧食吃法上,應提倡粗糧和細糧混吃。四、要注意發展短途運輸,以便把「死角糧」運出來。中央很重視朱德這封信,把它作為政治局擴大會議文件之一印發給參加會議的全體同志。 嚴重的經濟困難,深刻地教育了全黨。一九六〇年下半年,中央開始注意糾正以「共產風」等為主要標誌的「左」傾錯誤,調整有關政策。十一月三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規定人民公社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至少七年不變;徹底糾正「一平二調」的錯誤;允許社員經營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業;恢復農村集市貿易。朱德對這些規定十分讚賞。 不久,中共中央於一九六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一九六一年一月十三日在北京召開中央工作會議,討論一九六一年國民經濟計劃和貫徹中央緊急指示信等問題。會議的最後一天,朱德在全體會議上發言。他著重講了「農輕重」的關係問題。他說:這次會議開得很好,對農村工作情況和「農輕重」的關係搞清楚了,摸到了底。過去我們雖然也常說「農輕重」,但實際上沒有那樣做,仍然是「重輕農」。我國的輕工業和手工業是有底子的,今後應注意發展輕工業。鋼鐵工業寧肯少建設一點,也要多給輕工業一點投資,這應該成為今後的長期方針。輕工業發展了,可以多出口一些輕工業產品,換回我們所需要的東西來。今後的對外貿易,主要應出口輕工業產品,而不是象現在這樣主要出口農副產品。這是一件大事,應該重視。 接著,中共中央又於一九六一年一月十四日至十八日在北京召開八屆九中全會,正式通過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決定按「農輕重」的次序安排國民經濟計劃並進行整風整社。一月十八日,朱德在全體會議上發言,高興他說:今年我們是按「農輕重」的次序安排國民經濟計劃,這很好。農業和輕工業發展了,再來發展重工業,這是正確的方向。他還從中國的具體情況出發提出:發展農業一定要注意開荒和興修水利;發展交通運輸業要特別注意發展鐵路和輪船運輸事業,因為我國的鐵路和輪船運輸事業比較落後,不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了,就可以減少人力運輸,以便騰出更多的勞動力來從事農業和輕工業生產。毛澤東在會上提出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恢復黨的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這次會議是糾正「大躍進」和公社化運動中「左」傾錯誤的重要轉折點,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為了貫徹這次會議的精神,會議剛一結束,朱德立刻在一月二十日離京南下,到上海、浙江進行調查研究。一月二十六日,他在視察杭州西湖人民公社龍井茶葉生產隊時,健步登上獅子峰,俯瞰盤山條田和碧綠的茶樹,懷著喜悅的心情對陪同人員說:我國荒山很多,如果都能象這樣開發出來,在南方種上茶樹、柑桔,在北方種上核桃、柿子,能創造多少財富啊!這才叫「地盡其利,物盡其用」呢。他還即興作了《看西湖茶區》詩一首:獅峰龍井產名茶,生產小隊一百家。 開闢斜坡四百畝,年年收入有增加。朱德在浙江視察時,認為在養蠶中實行「四包一獎」制的經驗很好。一月三十日,他在給中央和毛澤東的報告中說:浙江養蠶的經驗是,大隊對生產隊實行包產量、包產值、包工分、包成本和超產獎勵的「四包一獎」制。 凡實行這一辦法的地區,群眾滿意,包產順利。隨後,朱德又到福建、江西、廣東視察了一些工廠和人民公社,並聽取三省負責人關於貫徹中央緊急指示信和八屆九中全會精神情況的彙報。當時擔任福建省委候補書記、副省長的梁靈光回憶道:「我向他彙報了福建的工業生產情況和發展經濟的設想。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