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德傳 | 上頁 下頁
八〇


  毛澤東、朱德斷定敵軍主力很快就會到來,紅軍不宜在黃陂久侍,命令部隊於當夜立刻離開黃陂,向君埠地區隱蔽集中,休整待機。果然,第二天(八月十二日)趙觀濤的第六師、衛立煌的第十師、許克祥的第二十四師和高樹勳的第二十七師就氣勢洶洶地進佔黃陂。因為紅軍主力已經轉移,他們又撲了個空。接著,國民黨其他部隊也很快從四面八方向黃陂、君埠開來,從東、南、北三面對紅軍主力形成密集的大包圍,準備進行決戰。

  這時,紅軍的處境是第一次反「圍剿」以來最危險的時刻。如果決策和指揮稍有失誤,便會受到不可估量的損失。八月十三日晚,朱德和毛澤東在君埠一座家廟裡召開軍事會議,討論如何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出席會議的人一致同意毛澤東的意見,認為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應該避免同超過紅軍數倍的敵軍決戰,需要用一部分兵力牽制敵軍,掩護紅軍主力悄悄西進,回到興國的北部和西部隱蔽待機。

  會後,朱德、毛澤東計對蔣介石、何應欽害怕紅軍北攻臨川的心理,命令紅十二軍偽裝紅軍主力向樂安佯動,井指示他們要白天行軍,大造聲勢,故意暴露在敵軍面前,使他們造成錯覺,誤認為紅軍主力真的要北攻臨川,吸引他們向東北方向調動。

  八月十五日夜間,在紅十二軍佯動的掩護下,朱德、毛澤東率領紅軍主力悄悄地由君埠地區向西急進,迎著正由西向東開進的敵軍,從蔣光鼎的第一軍團和陳誠的第二路進擊軍兩部之間僅十公里的夾縫中穿插過去,突破重圍,他們借著星光,翻山越嶺,攀藤附葛,沿著崎嶇的山間小道,蜿蜒西進。

  在整個夜行軍中,朱德始終手拿指南針,走在隊伍的前頭。經過一夜的急行軍,終於跳出敵軍的包圍圈,到達興國東北部的白石、楓邊地區,隱蔽在深山密林中,一邊休整,一邊靜觀敵軍動向。後來,朱德談起這次突圍的情景時說:「我們在敵人兩路夾攻,不到二十裡寬的區域中轉移出去,進退自如,打得相當巧妙;這都是由於群眾條件優越,將敵人『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弄得敵人疲憊不堪。」紅軍主力在白石、楓邊休整期間,朱德出席中央局和總前委會議。為了提高部隊的政治素質和軍事技能,朱德特別強調思想上、政治上和軍事上的訓練。為了密切軍民關係,他親自帶領紅軍指戰員幫助駐地群眾割禾、挑水、劈柴……駐地群眾見到這種情景深受感動,自發地組織起慰勞隊、洗衣隊,用最好的食物慰勞紅軍,幫助紅軍洗縫衣服,站崗放哨,盤查行人,封鎖消息。這種魚水般的軍民關係,成為一道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經過半個月的休整,紅軍的政治素質和作戰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而國民黨軍隊卻絲毫未覺察。

  為了掩護紅軍主力向西轉移,向北洋動的紅十二軍在軍長羅炳輝、政委譚震林率領下,相機攻佔了樂安縣城。這下,蔣介石、何應欽更以為這一支確是紅軍主力,並錯誤地判斷紅軍主力將進攻臨川,急令衛立煌的第十師由黃陂速回臨川,又令趙觀濤的第六師、羅卓英的第十一師、陳誠的第十四師等部由黃陂、君埠地區向北追擊紅十二軍,準備決戰。紅十二軍趁此緊緊地牽住敵軍主力,專走險路。紅軍攜帶的是輕武器,行動起來非常靈活。國民黨軍隊攜帶了許多重武器,行動十分不便,被拖了半個月,弄得饑疲不堪,士氣沮喪,最後還是沒能找到紅軍主力決戰。

  到八月底,蔣介石、何應欽才發現又中了紅軍的調虎離山計,急令「進剿」軍主力掉頭向西,再到興國北部地區尋找紅軍主力決戰。這時.國民黨軍隊已陷入饑餓疲憊的困境,紅軍卻已養精蓄銳,休整了半個月。為了繼續調動敵軍西進,進一步疲勞他們,尋找更加有利的戰機,九月初,朱德、毛澤東率領紅軍主力再向西轉移到興國、贛縣、泰和、萬安之間的山區,隱蔽集結。國民黨「迸剿」軍主力回頭開到興國北部時,又撲了個空。

  由於毛澤東、朱德的巧妙指揮,進入中央蘇區已兩個月的幾十萬國民黨軍隊東碰西撞,多次撲空,始終沒有找到紅軍主力實行決戰,陷入進退維谷之中。再加上蘇區的堅壁清野,遊擊隊、赤衛隊的隨處襲擊,把進犯軍搞得精疲力竭,士氣低落,已無力再同紅軍作戰。國民黨右翼集團軍總司令官陳銘樞也歎息道:「國軍處處黑暗,紅軍處處明亮。」這時,反蔣的兩廣當局正向湖南進兵,也對蔣介石構成威脅。這樣,蔣介石不得不結束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下令各路軍隊撤退。

  朱德,毛澤東得知國民黨軍隊撤退的消息後,認為這是對他們進行襲擊的好機會。這時,蔣鼎文的第九師、韓德勤的第五十二師、蔣光鼐的第六十師和第六十一師,正由興國經高興圩、老營盤向泰和、吉安撤退。朱德。毛澤東準備抓住這一時機,出其不意地先消滅正在運動中的蔣鼎文師和蔣光鼐的兩個師,然後相機擴大戰果。

  九月六日晚,朱德、毛澤東命令部隊分左、中、右三路,向高興圩、老營盤疾馳。當天晚上,各路紅軍進入陣地。

  次日拂曉,戰鬥打響了,紅三軍和獨立第五師,首先搶佔蔣鼎文師北撤時必經的黃土拗,切斷了他的先頭旅同後續部隊的聯絡,從北、南、西三面包圍這個先頭旅,發起猛攻。下午二時左右,全殲這個先頭旅,俘敵二千餘人,繳獲各種槍枝二千餘件,迫擊炮十門。

  同一天,朱德、毛澤東又指揮紅三軍團、紅四軍、紅三十五軍,向高興圩的蔣光鼐的兩個師發起攻擊。這一次戰鬥沒有取得勝利。在歷時兩天的激戰中,雖然斃傷蔣部二千餘人,但因為戰鬥力較強的蔣部已先佔據有利地形和紅軍兵力不夠集中,戰鬥打成對峙局面,紅軍的傷亡同敵軍幾乎相等。朱德在總結這次戰鬥的經驗教訓時,曾這樣說過:「這一仗打得不好,確是驕做一點。當時,大家都很高興打。其實那計劃是錯了的。因為他們並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同時,又不可能完全消滅他。」「如果當時不打蔣,蔡,專打蔣鼎文的部隊,可能繳到更多的槍。」他又說:「凡是高興的、著急中決定的事情,總是有問題的。」最後,朱德、毛澤東指揮部隊主動撤出戰鬥。

  國民黨軍隊在老營盤、高興圩戰鬥中受到紅軍的嚴重打擊後,不敢再經這條路北撤,改變了撤退路線。朱德、毛澤東在九月十一日午後九時,命令紅軍主力向東急進,進行追擊。十五日拂曉,紅軍主力趕到東固以南的方石嶺、張家背附近,搶先控制有利地形。韓德勤師的六個團和蔣鼎文師的一個炮兵團進入紅軍的伏擊圈。朱德、毛澤東乘其不備,指揮部隊發起攻擊,將他們全部殲滅。韓德勤被俘後,扮成士兵混在俘虜中逃走。這次戰鬥共殲敵五千餘人,繳獲各種槍枝四千五百餘件。

  這次戰鬥結束後,紅三軍軍長黃公略在指揮部隊轉移時不幸遇敵機轟炸犧牲。朱德痛惜他說:「我們有名的一個軍長黃公略,被飛機擊死。黃同志是智勇雙全的人材,是我們頂大的損失。」在第三次反「圍剿」戰爭中,朱德、毛澤東指揮紅一方面軍,實行「誘敵深入」和「避敵主力,打其虛弱」的方針,先後進行了蓮塘、良村、黃陂、老營盤、高興圩、方石嶺六次戰鬥。其中除高興圩戰鬥打成平手外,其他五次戰鬥都取得很大勝利,共擊潰敵軍七個師,殲敵三萬餘人,繳獲各種武器二萬餘件。蔣介石親自指揮三十萬敵軍同朱德、毛澤東領導的三萬紅軍較量了兩個半月,最後仍以失敗告終。蔣介石「三個月消滅共軍」的誓言,再次破產。

  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後,出現了有利於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大發展的新形勢。首先,國民黨各路軍隊已退出中央蘇區,轉入守勢,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難以再集中兵力發動新的「圍剿」。第二,由於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民族矛盾開始激化,民眾對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極為不滿。九月二十五日,朱德、毛澤東等聯名發表《中國工農紅軍就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滿洲告白軍士兵兄弟書》,責問:「現在日本帝國主義的軍隊已經佔據了滿洲最重要的一切城市,用槍炮炸彈屠殺著滿洲勞苦的工農群眾與兵土,把滿洲已經完全看做是他們的殖民地了。請問:國民黨的軍閥們怎樣實行著他們『保國衛民,的責任呢?」全國人民強烈要求抗日救亡,反對蔣介石對外退讓、對內鎮壓的聲浪日益高漲。第三,各派新軍閥之間的矛盾,尤其是兩廣當局同蔣介石之間的矛盾更趨發展。第四,國民黨軍隊退出中央蘇區後,蘇區內的地主武裝因失去靠山而恐慌不安。這些,都為紅軍的擴大和根據地的發展造成了有利條件。

  九月二十三日,朱德、毛澤東命令全軍主力向福建的長汀轉移。命令中指出:「方面軍決開到福建去工作籌款,並定於二十五日由現在地(蓮塘、龍岡頭、長信、水頭莊之線)分七天行程(第五天休息一天)開到汀州城集中。」十月二日,朱德率領方面軍總部抵達長停紅軍在長汀經過短暫休整後,分兵波浪式地向閩西、閩西北和贛南、贛西南的廣大地區展開工作,主要任務是:籌措給養,整訓部隊,擴大紅軍,拔掉地主武裝盤踞的土圍子,開拓新的根據地,將贛南和閩西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發動群眾,恢復和建立黨、團組織,建立紅色政權,發展地方武裝等。在這些任務中,很重要的一項是拔掉革命根據地內部殘留的一些由地主武裝控制的上圍於。朱德、毛澤東於十月十四日發出訓令說:「土圍子炮樓是土豪最後營壘,不消滅這一最後營壘,許多的農民群眾還是不敢起來,為要肅清赤白對立,奪取廣大群眾,並捉得土豪籌得款子,必定要完全消滅土圍子炮樓。」在朱德、毛澤東領導下,紅一方面軍經過四個月的努力,取得很大成績。

  先後攻克會昌、尋烏、安遠、石城等縣城,井在長廷雩都、武平等縣開展工作,共拔掉幾百個地主武裝長期盤踞的土圍子,使長期被分割的贛南和閩西兩塊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中央革命根據地。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範圍擴展到三十個縣境,面積達五萬平方公里,人口約二百五十萬,同時,在新佔領和重新收復的地區,發動群眾,建立或恢復了黨、團組織和蘇維埃政權,分配了土地,動員了一萬二千名群眾參加紅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發展達到全盛時期。

  取得這三次反「圍剿」戰爭勝利的最基本的經驗是什麼?朱德作過這樣的概括:「一、二、三次反『圍剿』,是中國很好的革命戰爭經驗。主要一點是在於依靠群眾。三次反『圍剿』,我們都是為了群眾,又很好地依靠了群眾。當時我們只有五萬人,三萬支槍,粉碎了幾十萬敵人的三次『圍剿』。」

  第三次反「圍剿」戰爭結束後,毛澤東和朱德在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中共同創立的基本作戰原則已經形成。這些作戰原則,對以後的中國革命戰爭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