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德傳 | 上頁 下頁 |
四九 |
|
折回江西後,他們在信豐只休息了一夜,便繼續向東南方向前進,經過安遠,進入贛粵閩邊界的尋烏縣境,在項山的圳下村宿營,又遭到了敵軍的一次襲擊。粟裕回憶說,「最驚的一次是二月初向羅福嶂開進時,聽說那裡是個山區,地形很好,山上還有幾戶土豪可打。當時,敵人離我們十多公里,我們一個急行軍,一天走了六十公里,但敵人還是追上來了。淩晨,我們在項山受到劉士毅部的突然襲擊。那次第二十八團擔任後衛,林彪當時任第二十八團團長,他拉起隊伍就走,毛澤東同志、朱德同志和軍直屬機關被拋在後面,只有一個後衛營掩護,情況十分緊急,毛澤東同志帶著機關撤出來了,朱德同志卻被打散了,身邊僅有五名衝鋒槍手跟隨。敵人看到有拿衝鋒槍的,認定有大官在裡面,追得很凶,越追越近。朱德同志心生一計,幾個人分作兩路跑,自己帶一個警衛員,終於擺脫險境。這時,我們連到達了一個叫聖公堂的地方,聽說軍長失散了,我們萬分著急,覺得像塌了天似的,情緒很低沉,恐慌。因為軍長威信很高,訓練、生活、打仗又總是和我們在一起,大家對他有很深的感情,下午四點半朱軍長回來了,此時部隊一片歡騰,高興得不得了,士氣高起來了。但不幸的是軍長的愛人伍若蘭同志卻被敵人抓了去,慘遭殺害,我們看到朱軍長把伍若蘭同志為他做的一雙鞋子一直帶著,很受感動。」伍若蘭受傷後被俘,受盡殘酷折磨,二月十二日在贛州英勇就義。 對朱德在圳下村突圍時的危險狀況,還有人回憶道:「朱德同志身穿一件軍大衣,他身邊有個衛士掛了花,不能走。朱德很留戀他,跑了幾步,還回來看他。」跑了一裡多路,到一條小河邊。「因為小橋又軟又小,部隊涉水而過。這時正是嚴冬臘月,雪花滿地。毛澤東、朱德同志也同戰士一樣,在寒冷刺骨的水中過了河。」紅軍脫離險境後,立刻冒著大雪向東北方向翻越過幾座大山,在當天(二月一日)到達閩粵贛三省交界的羅福嶂。這裡的地勢十分險要,只要堵住路口,幾百人也難沖上去。在這裡休息了一天,召開前委會議。 從大余到羅福嶂的這些日子裡,紅四軍主力一直處在敵軍的追擊和堵截中,處境十分危險,傷兵也很多。為了準備在遇到最不利情況時部隊可以分散行動,前委擬定了必要時將紅四軍的團改編為縱隊的方案。但這只是作為萬不得已時的打算,事實上部隊還是集中行動的。「為安置傷兵計,為找有黨有群眾的休息地計,為援救井岡山計,決定前往東固。」離開羅福嶂後,紅四軍本來準備北上會昌,後來探知國民黨軍隊正在那裡集結,便向福建的武平一插。朱德回憶道:「後面追趕的敵人以為我們過福建去了。他們也猶豫,因為他們跑得也很疲乏。誰知我們拐了一個彎,一下又折回頭,插到江西瑞金。」他們打下了瑞金城,很快又撤出瑞金。在城外,紅軍第二十八團被優勢敵人嚴密圍住,局勢十分危急。「朱軍長看看大家,指指周圍說:『前面有敵人攔住我們,後面有敵人追擊我們,我們還往哪裡去呢?要是貪生求活,那就等敵人來時交槍投降,屈膝求饒;要是願意為人民去死,那就幹一仗,把敵人消滅掉』。」講完後,他對四面的敵情進行觀察,發現敵軍已經合圍,沒有一點空隙。「『全團一個方向。』朱軍長斬釘截鐵地說:『一營跟著我從中間突破,二、三營左右配合,全團上刺刀。』說完這些話,他不再下命令,帶頭向敵人反沖過去。」就這樣,第二十八團終於沖出了重圍,同三十一團會合,開到瑞金城北二十裡的大柏地、隘前一帶,下決心在這裡伏擊追敵。這時,正是農曆除夕之夜。贛軍劉士毅部,在項山戰鬥後,對紅軍緊追不放,一直跟在紅軍後面,僅差一天路程。 大柏地戰鬥是關鍵性的一戰,扭轉了紅四軍下山以來的長期被動局面。 到大柏地後,毛澤東、朱德、陳毅召開紅四軍幹部會議,決定利用麻子坳的有利地形,兵分三路,布成口袋陣,準備消滅追來的劉士毅部。粟裕有一段回憶:「這時,朱軍長,毛委員已發現追擊之敵劉士毅的第十五旅孤軍突出的弱點,且大柏地地形有利,故決定再在大柏地有計劃地打一仗。這天正是陰曆年除夕(二月九日),我們闖到土豪家,把土豪準備的年夜飯吃了個精光。吃飽喝足以後,我們離開大柏地,埋伏在石板道兩旁山上的樹林裡。 朱德同志安排一些人挑著擔子停在道上,裝作掉隊的人員,要他們見到敵人就向埋伏區裡跑。等到下午,敵人沒來。第二天大年初一,我們繼續設伏待敵。那天,下起了毛毛雨,雨停後又起風,風停了又下雨,衣服濕了刮幹,刮幹了又濕,時間顯得漫長。下午三時,敵人大搖大擺地進了埋伏圈,我軍立即開火,雙方激戰竟夜,殲滅了劉士毅的兩個團大部,俘敵團長以下八百多人,取得了進軍以來的第一個重大勝利。」陳毅在這年九月給中央的報告中說:「是役我軍以屢敗之餘作最後一擲擊破強敵,官兵在彈盡糧絕之時,用樹枝石塊空槍與敵在血泊中掙扎始獲得最後勝利。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大柏地戰鬥後,整個局面頓時改觀。紅四軍士氣大振,後面再沒有尾追的敵軍,就在二月十三日進佔寧都,籌了款,買了布,補充了給養,每人還發了五角錢的零用錢。接著,向吉安、興國、永豐交界的東固靠攏。二月二十二日,到達東固。 東固,離吉安縣城很遠,處於數縣交界的邊境,地形險要,周圍都是崇山峻嶺,中間有一片田地和村落。在這裡,有著原中共贛西特委秘書長李文林等領導的江西紅軍獨立第二團和獨立第四團。這兩支紅軍隊伍,是在暴動農民組成的遊擊隊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紅軍獨立第二團的領導人是李文林,全團有六個步兵連和一個機槍連,共八百餘人,五百支槍,主要活動在新餘、分宜、安福、吉安的延福、吉水的阜田一帶。紅軍獨立第四團的領導人是段月泉,全團有四百多人,三百多支槍。當地老百姓有一個說法:「上有井岡山,下有東固山。」紅四軍經歷了一個多月脫離根據地的艱苦轉戰後,來到東固才獲得休整的機會。粟裕回憶說:「這塊根據地對於我們發展贛南、閩西起了很大作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