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德傳 | 上頁 下頁 |
四一 |
|
龍源口戰鬥,是井岡山時期最大的一次戰鬥,規模之大,殲敵之多,影響之深,前所未有。紅軍乘勝第三次佔領了永新城,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四次「進剿」。楊克敏一九二九年在《關於湘贛邊蘇區情況的綜合報告》中寫道:「去年至五月戰爭大略情形,其間大小戰爭凡經過十餘次,平均每五天要打一次,總是我方佔優勢。作戰的時候,常是我們的人多,敵人較弱,乘勢殲滅之。六月二十三日在龍源口(永新境內,由寧岡人永新的道路)一戰,贛敵共三團,楊如軒指揮之,我軍亦三團與敵戰一日之久。敵為二十五、六團江西軍隊之最狠的部隊,戰鬥力最強,都系老兵,技術熟練。這次戰爭敵我兵力相當,為江西所未經過的大戰。其間進退周旋,經過許久的肉搏,因為我們占得地形的優越,敵仰我俯,居高臨下,幸幸(悻悻)一鼓敗之。其間戰機的危險非常嚴重,不為敵人所敗者幾希。」 「此役敵三團全潰,繳槍約七八百支,楊如軒帶花逃跑,俘虜敵兵官長士兵甚多,敵死傷數百,我方亦有死傷,敵遂退出永新,永新即完全力紅軍佔領。」邊界群眾在龍源口大捷後流傳著一首歌謠:「不費紅軍三分力,打敗江西兩隻羊」。當年曾多次進犯井岡山的楊如軒,在五十年後回憶起這次慘敗時,在一首詩中寫道:「三十餘年一夢空,永新附逆妄交鋒。那堪旗鼓未成列,已報彈花滿市中。飛將白天突兀撲,兩楊無計把身容。一團勁旅平中國,豪語銘心服總戎。」他在這裡所說的「豪語」是指一九二七年朱德率南昌起義軍餘部轉戰贛南時,曾寫信給他說:「訓練一團人,打敗蔣介石。」這個預言已變成了現實。 在這個時期粉碎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三次「進剿」的過程中,毛澤東、朱德把紅軍的作戰經驗概括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訣,成為指導紅軍遊擊戰術的基本原則。 龍源口大捷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迅速擴大到寧岡、永新、蓮花三縣全境,吉安、安福各一小部分,遂川的北部,酃縣的東南部。紅色割據區域的面積達七千二百多平方公里,共有五十多萬人口。 井岡山革命鬥爭所以能開創出這樣一個全盛時期,可以說是朱、毛會師的直接結果,親身經歷過這個時期鬥爭的譚震林說:「朱德、毛澤東井岡山會師,部隊大了,我們有力量打下永新。當然,在這之前打了茶陵、遂川,也佔領了寧岡縣城。那時不敢走遠,因為國民黨來上兩個團我們就打不贏。 可是朱毛會師後力量就大了,所以一打永新,二打永新,尤其是七溪嶺打了一仗。這樣就把江西來的三個師打敗了。」朱德同志也談到過:「三打永新消滅了朱培德的主力。朱培德的主力被打垮了,國民黨其他軍隊就不敢配合了。三打永新的勝利是一個關鍵,是根據地發展和紅軍發展的關鍵,與紅軍後來取得勝利有關。」「紅四軍在井岡山時期主要是朱德指揮戰鬥。」當年在井岡山擔任紅四軍連長的蕭克這樣回憶:「當時四軍官兵特別是參加過南昌起義在三河壩失敗後繼續戰鬥的人,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危險,只要朱德軍長在,就感到踏實。」 朱德在井岡山武裝鬥爭中發揮的作用是極為重要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